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SICU从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上机病人43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3例中,先心手术17例,重度颅脑损伤18例,其它8例;经口气管插管32例,气管切开11例;呼吸机治疗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达15天,顺利撤机38例,2例撤机后改无创通气,3例病情恶化出院。

  • 标签: 机械化通气 呼吸道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痰时的有效深度。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须行机械通气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2cm)和观察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2cm),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痰鸣音改善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如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下降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吸痰效果如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肺部感染、气道损伤、痰痂堵塞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吸痰时在吸痰管深入气道遇阻力后回提2cm的情况下,可明显改善吸痰效果,改善部分生命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机械通气 吸痰 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床边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6月阶段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8研究对象,按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研究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早期床边活动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5.63+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30+1.97)d,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握力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31%,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起床边活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力度和活动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早期床边活动 机械通气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64例入住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全过程实施整体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64例中,治愈56例,死亡8例,成功率为87.5%。结论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整体人性化护理干预、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气道湿化护理和插管舒适护理,明显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 护理
  • 简介:儿科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很多医疗设备的运用更为普遍,呼吸机是儿科疾病治疗常用的设施,在抢救治疗危重儿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机械通气在儿科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再对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实施深入研究。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 并发症 儿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细致的护理措施是决定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1。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随着呼吸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作用已受到重视。由于呼吸机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显得尤其重要。

  • 标签: 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2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28例呼吸衰竭患者成功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后顺利撤机恢复自主呼吸,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8例体外循环术后灌注肺的机械通气治疗,总结护理经验,以期改善体外循环术后发生灌注肺病人的低氧血症,有效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我科采用机械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治疗,经过严格的呼吸道护理,PEEP通气的监测,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环系统的观察等方面的积极抢救和治疗,28例患者治愈17例,治愈率67.6%,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因上机时间较长家属放弃治疗,1例死于重症感染。结论机械通气加用呼吸末正压呼吸及高质量的护理,能有效纠正灌注肺病人的低氧血症,提高手术病人的治愈率。

  • 标签: 灌注肺 机械通气 呼气末正压呼吸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59-01摘要建立人工气道作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今临床护理中已被医护人员广泛采纳。科学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可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对28例人工气道患者采取的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痰痂形成,杜绝交叉感染,减少肺部感染,预防并发症,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为危重患者救治争取宝贵时间。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及熟练的人工气道护理,能保证人工气道的畅通,促进排痰,防止感染,有效地减少危重患者死亡,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

  • 标签: 人工气道护理危重患者ICU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应用日趋广泛,它是抢救呼吸衰竭的一种应急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入住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本文从ICU环境的特殊性及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后影响其舒适的相关因素及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护理对策进行综述,阐述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在生理,心理,情感上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从而改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舒适改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38例重症手足口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总结,通过对机械通气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护理方法,减低死亡及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德国产DragerEvita4呼吸机,对38例重症手足口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38例采用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35例痊愈,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35例拔管后病情稳定,无一痰痂形成,及堵管现象,肺部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结论及时的给予重症手足口病人机械通气,可有效的阻断病人病情进展。保证呼吸机各管道密闭通畅,不漏气,不扭曲,不脱落或阻塞,应遵守“有痰必吸,吸必彻底”的原则,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取相应的正确细致规范的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正确细致规范的护理措施,大大的降低了手足口患儿的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同时对促进手足口病人的恢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9例应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机械通气全过程多项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39例患儿38例好转达到拔管指征,1例死亡,死亡率2.56%,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7.69%,经对应治疗均好转。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过程中积极的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患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