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的旧石器文化(日)加藤真二著李占杨,赵志文译一、中国旧石器研究现状截止80年代末,中国旧石器研究的指导性理论──贾兰坡的两大系统论被改变。最近,新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注目。随着欧美、日本等的研究被渐渐接受,各地的研究阵容的充实,以往的研究中心──古...

  • 标签: 旧石器文化 中国北部地区 石器制作技术 剥离技术 砾石石器 细石叶
  • 简介:关于汉字的萌芽,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记事和仓颉象形造字以及刻画符号说、手势语畜说、权利记号说等说法,但谁也难以成为定论。

  • 标签: 中国书法 结绳记事 手势语 造字
  • 简介:本文通过对历史、考古文献的梳理,将学界对于中国陶器起源及早期发展的探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并指出早期陶器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认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有利于中国早期陶器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

  • 标签: 中国 早期陶器 研究回顾
  • 简介:吴门画派,是中国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1465—1566)年间的绘画派别,其活动主要在苏州。因为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称。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画史上合称为“吴门四家”。

  • 标签: 都城 嘉靖 明代中期 仇英 苏州 沈周
  • 简介:本文由西方对"原史时代"的界定,讨论中国原史时代的定义,以及考古学在原史时代研究的地位.由西方对原史时代的定义考察中国古史,认为中国的原史时代的时间段应定于文献所记载的夏至西周晚期,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至西周晚期;而中国原史时代的研究工作是对以中原为中心,兼及与之有联系的各种族群、文化进行全方面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 标签: 西周晚期 考古学 中国古史 综合性研究 中原 龙山时代
  • 简介:1992年,拙著《中国影戏》出版后,赓即着手搜集傀儡(木偶)戏的资料,准备撰写《中国木偶戏发展史》。十多年来,我搜集的中国傀儡(木偶)戏的原始文献史料和田野作业材料已达十余万字,有关傀儡(木偶)戏的论文、专著和图片资料堆积盈米。只因我的研究领域过广,战线太长,无暇整理这些庞杂的资料,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其问,我的影戏专著在德国和台湾又出版了两本(《四川灯影呦、《中国影戏与民侄涝),但是傀儡(木偶)戏的文章才发表了两篇(《浅谈被单戏》、《水傀儡戏重考》),更多的篇章尚为腹稿。人生易老,去日苦多。鲁迅先生说:“时间就是生命。”不无端地浪费时间,赶紧做点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也算延续生命吧!于是,挑灯夜战,将我考虑多日的观点,以札记形式陆续刊布,庶几对年轻学人有所帮助。

  • 标签: 木偶戏 中国 田野作业 文献史料 图片资料 研究成果
  • 简介:中国钱币博物馆于2002年1月16日起,在天安门特别展厅举办《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展》。展览分为“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币、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古代科技发明纪念币、传统文化纪念币、宗教民俗纪念币、名胜古迹纪念币”六个部分,展出的金银纪念币是从1979年至2000年二十余年间所发

  • 标签: 中国钱币博物馆 金银纪念币展 钱币学 钱币文化
  • 简介: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甘肃省博物馆、美国李自健艺术基金承办的“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祖国巡展兰州”.于2012年6月9日至2012年8月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隆重举行。这位中国旅美画家。首次应邀来到甘肃兰州,并带来了由画家历年创作的210余幅作品所组成的油画大型巡回个展览。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油画 李自 兰州 人性 巡展
  • 简介: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仰韶文化遗址出土距今6,000年的彩壶上就有龙的图案。在钱币上铸龙图的是汉武帝时的“白金三品”。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造银锡为白金,以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

  • 标签: 中国 龙币 传统文化 纪念币 发行量 图案设计
  • 简介:<正>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形形色色、神秘隆重的丧葬就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而对于历史文化久远的中国而言,丧葬更有其独特的重要性。从史前的祖灵、祖先崇拜发展到殷人的尚鬼事神,丧葬礼俗达到极盛,丧葬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特别是制礼作乐的周人就对丧葬礼仪作了种种严格规定,由孔子及其弟子收集整理成册的《周礼》、《仪礼》、《礼记》等书中有专门的篇章加以讨论。不仅如此,士大夫们还把自己的思想观念渗入到丧葬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

  • 标签: 丧葬礼俗 丧葬文化 丧葬礼仪 祖先崇拜 收集整理 历史文化
  • 简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副对联:“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瓷器是由中华民族创烧的、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珍贵器物,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殊贡献之一。

  • 标签: 中国 官窑 春节联欢晚会 中华民族 特殊贡献 人类文明
  • 简介:花钱,古代称厌胜钱或压胜钱,它起源于汉,盛行于清代,是我国古钱币的一个重要分支,属非流通钱币。花钱题材千姿百态,图案绚丽多彩,因其具有钱币的形态.故称为“花钱”。据史料记载:花钱有官铸和私铸之分。币材以铜材为主,还有用金、银、玉石、象牙等材料制作的特制花钱。形态有圆孔圆形、方孔网彤、无孔圆形、椭圆形、葫芦形等多种形状。

  • 标签: “花钱” 中国 古钱币 史料记载 材料制作 厌胜钱
  • 简介:2009年1月10日至2月10日,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精心策划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该展共展出从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遴选的约350件工艺美术作品,是工艺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是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一次艺术大展,是工艺美术艺术化的一次导向性展览,是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一次大展。

  •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心策划 保护意识
  • 简介:俄罗斯的中国专用硬币是俄罗斯专门为驻中国的宗教团体和使领馆铸造的货币。这些货币主要铸造于19世纪,由于铸造数量少,且只能在中国进行一次性交易,交易后又可能很快被熔化,所以这些产品的实物即使在俄罗斯现在也难得一见,它们的部分图样和文字介绍,只能在少数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才能找到。

  • 标签: 俄罗斯 中国 硬币 宗教团体 19世纪 历史文献
  • 简介: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挂牌成立。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馆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挂牌仪式并为国家博物馆揭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务院副秘书长高强,国家计委副主任于广洲,财政部副部长肖捷,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周和平,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北京市副市长张茅等出席仪式。

  • 标签: 中国 国家博物馆 领导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