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札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亲民”蕴含着古典学中的“亲爱于民”的思想。但十二世纪的程颐改“亲”为“新”,意指“革其旧”之意。事实上不符合古典学的“亲民”思想,应以改正。

  • 标签: 亲民 新民 古典学
  • 简介:<正>文坛上有些纷争内情复杂,一波三折,长期疑云不散.“敬隐渔误作‘洪乔’”,便是一例.灵凤怨用典洪乔,古代两晋时人,性殷名羡,洪乔为其字,曾仕至豫章太守.据《世说新语·任诞》载:“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入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人因此而称不可信托的寄书人为“洪乔”.有人还以这一故实入诗,曰;“书来莫附洪乔便,只道经年一字无.”(马臻《送江西熊履善茂才之金陵》)

  • 标签: 罗曼·罗兰 《阿Q正传》 创造社 鲁迅日记 郭沫若 文学研究会
  • 简介:书乡四堡,明清两代人才辈出,活跃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邹圣脉、圣瑞、圣默三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邹圣脉一生著述极丰,其编撰的《诗经备旨》,曾是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读物,现仍珍藏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里;其增补的《幼学故事琼林》,刊行以来风靡海内外三百年,成为蒙学经典读物,鲁迅先生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回忆过在三味书屋里学习《幼学故事琼林》的情景。

  • 标签: 康熙年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堡 诗经 《幼学故事琼林》 人才辈出
  • 简介:每逢星期六下午,家在丰泽园附近的孩子们,陆续从育英、育才或师大附中回来。晚饭后,夜幕降临,呆在家中的他们,就会听到一阵阵富于节奏感的旋律从不远处飘来。胡乔木的女儿胡胜利说:“在我们家不用出门,就能听到春耦斋的音乐。”

  • 标签: 娱乐场 中南海 节奏感 胡乔木 春耦斋 艺术形式
  • 简介:同为五四运动中名人的胡适和周作人,曾经有过一笔墨官司,那就是发生在1920年初的一关于新村运动的论争。周作人之所以在五四时期声名鹊起,一方面是由于他倡导“人的文学”,系统地把欧洲文学史和文艺思想介绍进来,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第一个在中国宣传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说,对这种乌托邦性质的新村组织津津乐道,并在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周恩来1971年夏天接见日本客人屋崎秀树时,讲到他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曾邀请鲁迅去天津演讲,可是“鲁迅到了那天忽然有事走不开,来了代替他的周作人。他讲的是关于‘新村’的事,也提到武者小路实笃,讲得非常有趣。”周恩来回忆的这次演

  • 标签: 周作人 新村主义 胡适 个人主义 新村运动 新生活
  • 简介:人命案件是清代州县最重要的行政工作之一,法律上要求州县正印官员遇到人命呈告时,既要十分审慎,又要及时勘验审实。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弊端,如图赖、假命案等,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重的扰累,虽经清代不同时期不同官员的多方改革、调整,都无太多的起色。其难予以全部消除的重要原因,在于胥吏层的薪资太低,且又出身本地,长期盘踞衙门,命案勘验成为他们向民间需索钱财的途径。而短暂莅任江南的州县官员,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任期内清除这些问题。律法上的制度设计和要求,与实际行政的距离相去太远。就江南地区而言,命案尸工作中勘验官吏对乡村的需索、图赖的盛行等,都与制度规范相违背;对州县命案勘验工作的大规模整顿工作,最终出现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 标签: 清代 江南 命案 尸场经费 行政实践
  • 简介:一年之计在于春。2005年2月4日,农历立春,广州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书画会、东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东山区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东山区豪贤路小学、东山区大塘街拔萃中英文幼儿园、东山区豪贤路幼儿园、广州农讲所纪念馆等单位在番禺学宫共同举办“开笔”迎新年活动.举行2005年番禺学宫第一开笔礼,同时还对外展出12名2004年参加开笔礼活动学童的书法展。

  • 标签: 学宫 番禺 工作委员会 2005年 东山区 2004年
  • 简介:20世纪30-40年代,宛西地区发生了一在“三自主义”指导下的区域性现代化实验,这场以追求“丰及足食、安居乐业”为目标的实验。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和地方精英的努力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理论的局限和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容忍,得不到广大贫苦群众的拥护与路途夭折。

  • 标签: 20世纪30-40年代 河南 宛西地区 区域性现代化 宛西自治
  • 简介:镇江蚕种是近代镇江蚕桑业的历史见证。镇江有两个蚕种与中华职教社有历史渊源。三益蚕种、四益农场到镇江蚕种1929年10月,由中华职教社、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冷御秋等创办三益蚕种。资本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性质,目的是提倡女子职业教育,改进农村妇女生活。

  • 标签: 中华职教社 历史渊源 蚕种场 镇江 中华职业学校 女子职业教育
  • 简介:镇,作为传统聚落形式中特殊的一类,是乡村人民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北方的'集'、江南的'镇'都是镇的代名词,西南地区习惯称之为'',丙安就是西南地区众多镇中的一个。丙安位于贵州省赤水市,自古是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结果,与一般传统村落不同,它是古代商业运输与贸易的集散地,有着寨堡型的空间形态与格局。本文从丙安的形成原因着手进行研究,大致梳理出了丙安发展的地理和空间线索,揭示了丙安作为古老的盐运文化和商业重镇,其空间聚落的结构和发展均围绕盐运与商贸展开的空间体系。通过本文对丙安的空间的深入探讨,为其保护与修缮提供基础性的研究。

  • 标签: 形成原因 空间变迁 空间特征
  • 简介:被人称为“南天王”的陈济棠和“一代宗师”的胡适,一南一北,一武一文,本来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名人,却存1935年1月发生了一激烈的“尊孔读经”的争论,真是匪夷所思。时至今日,这场争论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

  • 标签: 陈济棠 争论 读经 尊孔 胡适
  • 简介:歌墟源流──壮族歌圩与其他民族歌之比较(一)潘春见关于壮歌圩的源流问题,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梁庭望的《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昭民的《广西壮族歌圩》、农学冠的《壮族歌圩探源》等,都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肯定,壮族歌圩在起源上与远古氏族的生产生...

  • 标签: 壮族歌圩 原始形态 传统形态 现代形态 少数民族 壮族先民
  • 简介:通化“二·三”事件发生在1946年的春节前后,是国民党军队当时在东北发动的40余起暴动之一。当时,我在东北人民自卫军(东北民主联军的前身)“航空总队”学习,亲自参加了平息通化“二·三”暴动的战斗。暴动前匪首全被擒

  • 标签: 人民政权 抗战胜利 通化县 敌人 手榴弹 司令部
  • 简介:1932年,报考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国文考试的时候,发现碰上了一道怪题:对对子。出了上联,要求对下联,上联是"孙行者"。此题难倒了绝大多数考生,据说只有三个人对上了,其中有一人对的是"胡适

  • 标签: 胡适 陈寅恪 上联 清华大学 考试 对偶
  • 简介:抗战前,在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浪潮中,鉴于畜牧业在西北及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为了改良落后生产方式及提高经济效率,全国经济委员会于甘肃省夏河藏区设立西北畜牧改良,作为改良西北畜牧实验基地。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无暇顾及西北种畜,将其拨交甘肃省地方接管后,办公经费缩减,再加上管理不善,与地方社会纠结迭生,业务开展困难。经人事调整及各种努力,经营状况好转,与地方合作逐渐增多。在西北种畜的推动下,畜牧兽医机构进驻夏河藏区,从事兽疫调查、人畜疫病防治及畜牧试验等工作,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 标签: 西北种畜场 畜牧改良 夏河藏区 冲突与协作
  • 简介:愫方是剧作家曹禺在《北京人》中塑造的一位女性。对于作者和观众而言,她是一个”熟悉的陌生旭。她出生于江南名门世家,具备了名媛淑女所共有的气质,知书达理、工于书画、温婉恭顺。她的性格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其随着剧情的演进逐渐在类型中实现了个性化。她的人格体系呈现为一个“语义”的形态。这个“”的意义内核--愫方内倾型的静穆美,在她从自我异化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发散开来,在整部戏剧中,此种发散在人物性格的对比与矛盾冲突之中展开。

  • 标签: 熟悉的陌生人 内倾型的静穆美 深切的悲悯 自我异化 自我超越 性格
  • 简介:2014年10月,受河南省文物局的委派,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接受了援疆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项目——新疆兵团第十三师红星二军垦旧址现状勘测和修缮设计方案的编制。红星二军垦旧址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地窝子虽然粗糙简陋,但体现了传奇的军垦人文景观,这些历史建筑代表着艰苦历史时期戍边军人的奋斗精神,对红星二军垦旧址的修缮保护,也代表着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 标签: 新疆兵团 军垦旧址 修缮设计
  • 简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营造传承空间的文化气息、丰富传承主体与客体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是当下值得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域研究,通过社会学、人类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化再生产"与"域"理论,深入研究司家秋千会与旅游的关系,分析出现存的问题,并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传承空间与文化的互动交融,以此推动司家秋千会的弘扬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意义的方法与形式。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司家秋千会 旅游 生产性传承 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