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永是清代一位醇正的儒家学者,其学以矫正宋明理学空疏之弊而溯求于上古典章制度,开创了“皖派”学术的一代新风。然而,江谦托名其祖江永的一部《放生杀生现录》,既有损于这位粹然儒者的学术形象,也影响了世人对于乾嘉考据学者经术致用的切实印象。

  • 标签: 江永 江谦 放生杀生现报录 辨伪
  • 简介:1911年的清政府已经内外交闲、摇摇欲坠,以《大江》主笔詹大悲为代表的报人力争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遗余力地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鼓与呼”,却遭到清政府的镇压。

  • 标签: 《大江报》 武昌起义 民主革命 封建统治 清政府
  • 简介:西汉末严遵所着《道德指归论》(《老子指归》),有语曰“郁约而辞卑,拘制而体降”。这是一个互文辞格的偶句,故可知“郁约”与“拘制”同义,拘制即拘禁之义。“郁”字上古音为影母物部,微、物对转,郁与威音近可通,故“郁约”之义,豁然可解,其与上文“威约”、“畏约”、“忧约”等词,形殊而音近,字异而义同,是一组货真价实的双声连绵词,表示被拘禁、充作仆役、被围困以及被软禁等种种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词性为动词,亦可活用为名词。

  • 标签: 《报任安书》 《老子指归》 人身自由 上古音 连绵词 拘禁
  • 简介: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于1939年创办的《战线》,以根据地民众文化为主体,以为战争服务、为群众接受为目标,除传播军事文化动员群众外,还注重报道当地民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及军民关系问题。现新发现第二四四、二四八、二四九、二五一期《战线》,为我们研究山西抗日战争史、敌后革命根据地抗战情况根据地的建设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标签: 晋绥军区 抗日战争史 山西全省 日本侵略军 军民关系 民众文化
  • 简介:《汉书·司马迁传》录《任安书》,《文选》亦收,该文两用“威约”一词:“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穽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马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 标签: 《报任安书》 《文选》 司马迁
  • 简介:<正>《直》是在中日甲午战后于天津创刊的日报,过去只知严复的重要论文在《直》发表过,如今天津历史博物馆将馆藏《直》影行出版,收录1895年1月20日至2月23日,2月25日至6月22日,6月24日至7月19日,7月22日至8月17日,8月20日至11月16日,11月18日至12月13日;1896年1月15日至2月8日,2月27日至3月11日,4月13日至7月9日,7月11日至8月8日,8月10日至9月5日,1897年7月19日至10月4日;1898年4月21日至5月18日,6月19日至7月18日,9月16日至10月4日;1899年1月18日至12月14日;1901年1月23日至2月15日;1904年2月24日至3月23日,分装二十六册,以戊戌变法前后留存较多,成为研究维新运动的一份珍贵资料。

  • 标签: 维新运动 官书局 甲午战后 严复 戊戌变法 强学会
  • 简介:<正>震后第一个开车进汶川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我战友们就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打通理县通往汶川的道路。12日晚,什么也没来得及准备,我与100多名战友,带着5辆挖掘机、6辆装备机车1台空压机出发了。由于地震的破坏性比较严重,部队所到之处,80%的道路都遭到破坏,路面被大小

  • 标签: 汶川 丰溪镇 家乡人民 救灾部队 月没 第三天
  • 简介:张邦伸(1737--1803),字石臣,又字云谷,清汉州(今广汉市)人,乾隆己卯(1759)科举入仕,历任河南襄城、固始知县;政理民和,体恤下情,有政声。以母疾告养,力辞归田,从事著述,督课子弟。所著《锦里新编》,有嘉庆五年(1800)敦彝堂镌刻本。作者于该书凡例写道:“异闻,就蜀中所见书也。事虽离奇,实非诞妄。

  • 标签: 地震 四川 清人 广汉市
  • 简介:由万仕国、刘禾校注的两卷本《天义·衡》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天义》《衡》是1907—1908年刘师培、何震旅居日本期间创办,以宣传女权主义无政府主义为主要内容,为当时颇有社会影响的两份重要报刊,亦是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中国近代女权运动的重要资料。1907年2月,刘师培与其妻何震东渡日本,参加东京同盟会本部《民报》撰稿等工作。6月,何震与陆恢权等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并于当月10日,

  • 标签: 衡报 天义 清史研究 女子复权会 刘师培 《民报》
  • 简介:司马迁一文,历来训释歧见较多.本文对其中几个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标点、语法、词义等方面.

  • 标签: 所自 徒隶
  • 简介:曾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的彭雪枫,一向以儒将著称,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他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1928年初他报考天津《大公报》校对职务,1931年创办红二师油印《猛攻》,后来他的长篇游记《塞上琐记》、剧评《这样的宣传是要不得的》、散文《说太原》等先后在《国闻周报》、《红星》《世界日报》上发表。这里讲的是他与《拂晓》的故事。

  • 标签: 《拂晓报》 彭雪枫 新四军 《世界日报》 《大公报》 共产党人
  • 简介:《豫》是河南留日学生最早创办的刊物,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共出版了6期。它的创刊宗旨是“改良风俗,开通民智、提倡地方自治、唤起国民思想”。由于政见不同,自第五号起《豫》股东分化,一部分以宣传革命为宗旨的激进派创办了河南杂志,备受海内外注目。在这种情势下,《豫》在1908年4月3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即第六号后便停刊了。

  • 标签: 《豫报》 《河南》 创刊宗旨 河南 留日学生 东京
  • 简介:就像老一辈玉树人对于时间的认识,总以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作为分界,划分出一个新玉树一个旧玉树。而经历过玉树大地震的年轻一辈玉树人也将玉树4·14大地震作为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划分出一个震前的玉树震后的玉树。地震前后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它改变了大多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轨迹,人们在学习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 标签: 大地震 玉树 故事 生活方式 社会形态 人生轨迹
  • 简介:对《元典章》中“纳”一词,学界均认为即“圣行”,无异议,但对“做纳”的理解则产生分歧,有认为是按教规行事,有认为是“圣行拜”。实际上都不正确。据考证,“做纳”的本义是婉指“割礼”。

  • 标签: 速纳 木速蛮 蒙古习俗 伊斯兰教规
  • 简介:1933年8月25日,发生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叠溪地震(里氏7.5级)是一次巨大的灾难。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富饶的成都平原构成了很大威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灾难发生后,川西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灾自救,以四川军阀为主要力量的四川地方政府也为抗灾重建进行了努力,川西各县的工商界、知识界、宗教界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中央政府的态度中央机构的反映,则有些冷漠。

  • 标签: 民国自然灾害史 四川叠溪地震 灾后社会反应
  • 简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红色中华》,在第5次反围剿斗争中适时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版面安排、内容部署上,突出重点,集中反映反“围剿”的各项工作。开展猛烈的扩大红军运动的宣传。第5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伤亡惨重。为配合临时中央开展的扩红运动,《红色中华》集中版面予以报导。1934年5月上旬,临时中央决定在3个月内扩大红军5万名,《红色中华》派出记者,从7月7日开始对这一活动做了追踪报导,扩红突破6万余人。1934年9月初中共中央组织局、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少队总队部、总政治部动员部、全总战争动员部发出《关于九月间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

  • 标签: 《红色中华》报 日本帝国主义 中央政府 红军 游击战争 军用物资
  • 简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摧毁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攻占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

  • 标签: 南京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政府 中国革命史 蒋介石 新中国
  • 简介:战斗在苏中抗日前线的油印︽江潮︾吴健“北有《拂晓》,南有《江潮》”,这是40年代初期华中抗日根据地人们对这两张油印小报的评价。《拂晓》是新四军四师淮北地区的报纸,《江潮》是新四军一师一旅苏中三分区的报纸。从地理上看,前者偏北,后者稍南,...

  • 标签: 版面设计 新四军 根据地 团结协作 地方党报 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