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明清笔记小说中的案狱故事不仅描摹了司法实践活动,同时也传达了当时民众对于司法实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由此可以解读出乡民视野中对国家法律的基本态度,以及民众心目中的情、法之辩。本文以案狱故事为例,考察明清乡民视野中的法律认知与司法实践,试图彰显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另一侧面。

  • 标签: 民间 法律认知 案狱故事
  • 简介: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包含了数十枚与许迪割米案有关的木牍和竹简,本文利用这些简牍研究了三国时期孙吴临湘侯国审理这一案件时的流程,并复原了围绕审判流程所形成的文书运作及上下传递关系。同时,对J22-2540号木牍的研究还表明,临湘侯国曾组织了一个临时抽调吏员而形成的“专案组”,来负责对许迪的考实。这些资料揭示了孙吴长沙地区郡县之间的司法运作关系,并展现了具体时空下基层官场的生动实态。

  • 标签: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筒 临湘侯国 许迪割米案 司法运作 文书流程
  • 简介:《广西通志》外事、检察、司法行政、糖业、宗教诸专志相继召开评稿会▲1993年7月7日至7月10日,《广西通志·外事志》评稿会在南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韦纯束,区通志馆馆长沈先位、副馆长刘肇贵、顾问罗解三、原特邀顾问唐志敬及广西通...

  • 标签: 广西通志 评稿 专志 司法行政 特邀顾问 刘肇
  • 简介:司法限方面的争议在界定清朝(1636-1912)诸帝与其蒙古臣民关系的实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蒙在法制上的互动可追溯至清朝建立前。那时,对于自己不满意的法律内容,蒙古人经常向满洲统治者求助。以汉名理藩院而广为人知的蒙古衙门的建立,可视为处理刚归顺的蒙古人信息的一种尝试。蒙古当局被赋予有限的司法力,或者说在其职责范围内,理藩院被迫面对诉讼者试图与当局角力的困境,在形塑理藩院的职责范围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通过审视理藩院在法律方面的权限,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多元的法律秩序向更一致、更稳定的方向发展着,并呈现出一种把蒙古人纳入中华法制的趋势。

  • 标签: 法律政策 蒙古人 司法领域 国家权力 清朝 18世纪
  • 简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近10年之际,1965年8月25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提请审议的议案,通过决议,批准成立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1日~9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隆重举行,庄严宣告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尽管自治区成立后不久,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浩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是她终于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的考验,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 标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立法特点 成立 立法权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地方
  • 简介:清末新政改变了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在1906年官制改革前,京师三法司额设官员中,满(旗)人始终占有优势,且低级官吏几乎被满人垄断。官制改革以后,司法人员大大扩充,尽管满人官员有所增加,但汉(民)人官员增加更多。负责司法行政事务的法部,汉人官员人数逐步增加并超过满人。在大理院和京师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官员中,汉人官员最终占有绝对多数。由此可见,破除"满汉畛域"对京师司法官员的任命产生了实际影响。

  • 标签: 新政 司法官员 满汉 缙绅录
  • 简介:学术界以往对清代土司地区司法问题的研究甚少,既是由于该问题涉及法学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因相关文献资料缺失。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中,最近发现一些司法方面的资料,主要是土司地区的刑事案件档案及各级官府的审理记录,这对研究雍正朝改土归流后的司法处置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这批档案的大致情形,并阐述其学术价值。

  • 标签: 清朝 土司地区 司法档案
  • 简介:8月8日,省地方志办马建和副主任一行到省司法厅调研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调研组到省司法厅史志和年鉴编辑室实地查看了年报资料样本和历年来司法行政系统各司法局、监狱、劳教所编撰的志书、画册、年鉴等资料。省司法厅副厅长余继军向调研组介绍了司法行政年报编撰报送工作的开展情况。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黄奕,史志和年鉴编辑室工作人员、省监狱局、省劳教(戒毒)管理局负责年报工作的相关同志参加了调研.

  • 标签: 地方志资料 年报工作 司法厅 调研组 副主任 司法行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