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前苏联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20世纪的苏联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十五部创作则实现了外在形式与内容意义的完美结合,以晦涩的音乐语言与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作曲家在外部世界的重重压力之下记录自己思索历程,表现自我内心世界的“日记”载体。围绕作品结构问题展开,通过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进行观察,分析作曲家结构创作思维中的“循环”特征,并解读其背后的意义。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晚期四重奏 结构 聚合 循环
  • 简介:音乐的动力性是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音乐动力性的表现具体在其旋律上,即时值、和声、节奏节拍、音高位置等等方面。正因为音乐是由几个要素共同来构成的,所以音乐动力性的表现就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会同时存在于其中几个要素中。一股来说,在速度被设定时,长时值音群过渡到短时值音群的变化,是音乐发展的一个表现,

  • 标签: 《第八弦乐四重奏》 动力性 旋律 音乐发展 赏析 时值
  • 简介:正像音乐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一样,音乐曲式结构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20世纪,尤其是当代音乐中,由于音乐观念的剧变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审美取向,直接影响到对曲式结构概念的不同解读,以至于其概念对于作曲家来说有时不但不是一种帮助,而且有可能成为创作的困惑。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奏鸣原则 巴托克 创新 当代音乐 曲式结构
  • 简介:今年月,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弦乐组应邀赴英国参加第六届伦敦国际弦乐比赛(即原朴茨茅斯重奏比赛)。这是一次空前的艺术盛会,由十二名音乐大师组成评委会,其中有著名犹太小提琴大师YFRAH·NEAMAN、英国著名阿玛丢斯组的二提琴SIEGMUND·NISSEL及日本东京组创建者之一的KOICHROHARADA,特邀公正观察家中有著名美国青年提琴大师古东·克雷默。参赛选手是从世界各地五十多组优秀重奏组中经录音筛选出来的二十三个重奏组,其中以色列、日本、挪威、瑞典的选手是首次参赛,由此印证了国际乐坛久负盛名的音乐大师、比赛主办人兼评委主席耶胡迪·梅纽因先生对世界各国青年音乐家的希冀:“通过这条确实可行的途径用以帮助这些来自不同文化国度的年轻人在此相聚,相互尊重、宽容和理解,共同创造出至美音乐,共同去编织贯穿全球的人类文化大融合”——由此可见其意义深远。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音乐大师 梅纽因 中央音乐学院 丢斯 耶胡
  • 简介:在莫斯科的朋友圈里,阿尔弗莱德·施尼特凯被亲切地称作阿尔弗。在俄罗斯,这个昵称听起来还很含混陌生,似乎在苏维埃莫斯科的沉闷生活中强调施尼特凯的存在有多么的怪异。在那里,他会被轻易地当成火星人。

  • 标签: 施尼特凯 弦乐四重奏 弗莱 全集 演奏 诺斯
  • 简介:《D小调弦乐》(Op.7)是勋伯格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的主题创作吸收了勃拉姆斯主题构建的原则,即在简洁的动机素材上逻辑地发展。该作不仅体现了勃拉姆斯对勋伯格早期创作的影响,也反映了勋伯格早期创作是通过研究、学习前辈作曲家的独特创作技法,继而将之融化在自己的创作中。

  • 标签: 勋伯格 勃拉姆斯 主题构建
  • 简介:<正>今年六月上海弦乐组在意大利第一届保罗·波尔契亚尼国际弦乐比赛中获巴尔托克作品演奏特别奖。演奏组成员李宏刚且获最优第二小提琴手特别奖,奖品为一把制作于1757年的意大利古琴“迪库姆”。此琴是著名意大利团第二提琴手艾莉莎·佩格蕾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 演奏 重奏团 上海 比赛中
  • 简介:作曲家王西辟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op.41)是近年来一部独受国际音乐家极高评价的作品。本文对此曲4个部分的和声、旋律、曲式结构做以详细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之用。

  • 标签: 王西麟 四重奏 曲式结构 和声
  • 简介:6月2日,“弦韵”响起来了。杨惟和我,作为琵琶、二胡演奏家终于能演奏作曲家金复载专为我们写的协奏曲,为此感到兴奋;作为长期在民族音乐范围里活动的莘莘学子能在王永吉的指挥下与交响乐队合作,为此感到激动;作为有着共同理想的夫妻终于能双双出现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孔雀东南飞》——二胡、琵琶二协奏曲这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二胡、琵琶二协奏曲这一难以见到的器乐体裁,在王永吉的促成下,金复载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并定三个月完成,那是去年

  • 标签: 二胡演奏家 民族音乐 王永吉 杨惟 《孔雀东南飞》 音乐传统
  • 简介:拉亨曼是当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由他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弦乐《大器》是作曲家成功使用“器乐具体音乐”这一概念的第一部室内乐重奏作品。本文以介绍“器乐具体音乐”入手,从音响材料、发展手法、曲式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该部作品。通过分析进一步阐述“器乐具体音乐”的概念,总结作品的作曲技术,以此指导创作实践。

  • 标签: 拉亨曼 器乐具体音乐 弦乐四重奏
  • 简介:弦乐《白毛女》是朱践耳和施咏康于1972根据歌剧与舞剧《白毛女》的部分主题改编创作的单乐章作品。在引子主题.动机的贯穿下,全曲脱离原来歌剧、舞剧以及音乐会组曲模式,采用单乐章的对比集成结构思维,以原作主人公嘻儿”的思想性格及戏剧性情绪变化为背景,在主题变形和动机贯穿的原则下,进一步将多个主题融会贯通的组织在一起。本文从主题来源及性格分类、动机音程贯穿形态以及主题变形特征三个角度论述弦乐《白毛女》主题.动机的贯穿及变形手法。

  • 标签: 白毛女 弦乐四重奏 主题-动机 贯穿 变形
  • 简介:贝多芬是一位听觉极其敏锐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这些钢琴作品广泛地被认为是他创作其它不同体裁音乐作品的试验地。其中,弦乐重奏的影响非常深远,从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就可以看到弦乐重奏写作留下的明显痕迹。本文将以贝多芬作品第57号热情奏鸣曲慢板乐章为例,来观察和分析钢琴作品与弦乐写作的联系,通过新的视角来帮助理解奏鸣曲慢板乐章,用多种技法来表达作曲家听觉中多样的声音,赋予音乐意味深长的感情方向。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音色声部平衡句法
  • 简介:作于战争年代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成就了肖斯塔科维奇。这种成就一方面在于那部作品契合了那个特别的时代,反映了苏联人民英勇的反抗精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作品中,肖斯塔科维奇用音符勾勒出一种强有力的诅咒鬼神般的强力意志,以一种纯粹的交响形式产生令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精神力量。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肖斯塔科维奇 秘密 战争年代 反抗精神
  • 简介:在调性音乐创作向无调性音乐创作的巨大跨越中,“新维也纳乐派”的主要实践者之一——安东·韦伯恩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其《弦乐五章》OP.5第乐章的分析,揭示出乐章创作的结构特征,为无调性音乐创作的结构方面提供了一个有趣而具体的参考实证。

  • 标签: 韦伯恩 集合 结构
  • 简介:(接上期)《第十二弦乐》与以往作品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在于音乐语言的选择,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尝试使用了"十二音"技术进行创作。在苏联,"十二音"创作技法一直被视作腐朽资产阶级音乐的代表,在整个苏联政府对音乐艺术的态度上,针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所谓形式主义之间的争论大多也由此而起。在对待"十二音技法"的态度问题上,肖斯塔科维奇同样存在着反复与变化,他曾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指责过十二音体系,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弦乐四重奏 op.13 十二音技法 音乐语言 苏联政府
  • 简介:调式还原是巴托克《弦乐》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曲式结构逻辑,虽然它主要存在于奏鸣曲式中,但在再现、回旋、并列甚至多乐章的套曲结构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调式还原的结构力对于整部作品的统一、整合功能。而调式还原的基础则是主题变形。在巴托克的这六部作品中,调式还原+主题变形在套曲中大致有三种形态:渐进性的线性①发展、对称性的轴性中心以及与其它因素的复杂结合。

  • 标签: 套曲 调式还原 主题变形 线性发展
  • 简介:匈牙利作曲家捷而吉·里盖蒂(GyorgyLigeti,1923—2006)作为先锋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弦乐方面的创作最为重要的是《第一弦乐》(1953—1954)和《第二弦乐》(1968)。这两部作品不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20世纪弦乐体裁的创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在创作年代上相差了15年之久,分别代表了作曲家在创作早期和成熟时期的作曲风格。文章以这两部作品为个案,分别从创作年代、创作社会政治背景、音乐风格、作曲技法特征及创作思维的异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它们风格上的差异以及作曲技法上的继承发展关系,进而用宏观和发展的眼光观察里盖蒂从创作早期到成熟时期、从民族风格到标新立异的个人风格的衍变过程。

  • 标签: 里盖蒂 弦乐四重奏 风格差异
  • 简介: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ofiaGubaidulina)是当今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俄罗斯作曲家,也是俄罗斯现代音乐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创作理念和音乐审美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并以高超的作曲技术及富于想象力的个性化音乐语言,创作出了许多当今国际乐坛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古拜杜丽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弦乐作品(第一弦乐创作于1971年,第二、三弦乐同创与1987年,第弦乐创作与2003年,其中将电子音乐与灯光设计融入其中)。所完成的首弦乐作品,风格各异、各具魅力、结构严谨、技法娴熟,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表现出了她成熟的创作理念。本文通过对古柏杜丽娜弦乐音高组织的逻辑关系及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力求使这种先进的、多元化的创作思维与写作技术被更多的年轻学子所了解与掌握,更好的运用到创作实践当中。

  • 标签: 古拜杜丽娜 弦乐四重奏 创作技法 音高组织 集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