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书画艺术的品牌杂志《与画》艺术月刊,2008年再保持原有低定价不变的前提下,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全新面貌给广大读者带来惊喜。“名家聚焦”、“艺苑星空”、“书画茶座”、“书家特写”等栏目文图并茂,多姿多彩。除正刊外,还附有名家书画小册。届时印制精美的《与画》杂志将给每一位读者带来更加多的收益。

  • 标签: 杂志 书画艺术 刊外 除正 2008
  • 简介:国荃与洪涛两位同志的作品写得均较好,作者都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在书法创作上都有一定的经验。国荃的行草书中堂很大气,作者驾驭毛笔的能力颇强,作品纵横挥洒,欹正相生,线条的质感亦较好。如找毛病,似亦有白璧微瑕之处。从宏观上讲,作品有流行色彩,作者有传统基础,但在重要的某家某派上尚不是很牢固。从此作看,作品不是太自然,字忽大忽小,长伸短缩,有较明显的“做作”痕迹。目前状况,作者不能持续太久,应进一步深入传统,放平心态,寻求真正的、耐得住品嚼的“大自在”,这样,作品的格调才能有所上扬。洪涛的行楷中堂写得较随意。作者以楷书为主,想适当融入行书笔意,此种思路无可指责,但要达到既合谐自然,又深得传统,具有浓浓的、令人品味再三的“古意”,亦非轻易而能得之。此作结体上无大不妥,但精彩之处亦难寻觅,作品总的来讲可谓是“平中乏奇”。建议洪涛道友在楷书上(最好为墓志类)再下大些功夫,将其基础打得再牢固一些,既得其平正,又得其险绝,届时再适当融入行书意趣,其效果必更能动人。□印点评@赵鉴钺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问:什么叫书体?答:书体是由于汉字的出现,随着字体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最后从字体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义并逐渐丰富的具

  • 标签: 书艺问答
  • 简介:之道,各有其法。我知道不少朋友死劲临帖,用力之勤,功夫之深,很是令人钦佩。不知怎么着,我走了另一条路———死劲看书(包括读帖),不怕朋友们笑话,我几乎没有正儿八经地临过帖,我也意识到这无疑是一大缺陷,应当补课。这大概和我的工作不无关系,因为要搞书法理论,就不得不在看书上多用些时间。我看书,面广而且杂乱,但大抵不外文史之类。日子久了,觉得间接地对写字有了不小的补益。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写字。写字的人,倘欲有所进取,学问修养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历来的书法家多是学问家。我以为,字写到一定程度(基本技法大体都掌握的程度),再往上一步步提高,几乎全靠不断积累和充实的学问修养来滋补,否则会出现虚弱贫血、底气不足,甚而至于中途败退。我主要是写“二王”一路的行草和楷书。我的师法吸收,也始终围绕我的主攻方向进行的。与之距离太大的碑帖,不写,只是看。看的过程中逐渐锻炼眼力,能分出好坏来。有时还不妨做点研究,如汉碑之类。有朋友说,“二王”一路书法,前人几乎把文章作尽了,你还这么搞,有希望吗?可我就是喜欢,已经上了“贼船”,不撞南墙不死心,随它去吧。古人有云:“通则变。”“通”,是从总体意义上说的,即通技法,通书史,通理论,这是...

  • 标签:
  • 简介:读书是一种享受。它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书中展示的浪漫,也可以让人感受到那形形色色的世相及人情冷暖。而灯下读书,是我最喜欢的,就像现在,深秋清夜,孤星伴着一弯眉月点缀在窗口,坐在台灯的光晕里,似乎更容易与书中人亲近。

  • 标签: 初等教育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灯下摊书》
  • 简介:在高校教书,思维很容易困于严肃的学术著作。因此身边发生的一些琐事,偶尔引发一点有关书法的联想,即不免敝帚自珍。今选三则坦陈,以期小叩大鸣,敬请读者诸君教我。

  • 标签: 敝帚自珍 学书 叩大鸣 今选 坦陈
  • 简介:中国艺术历来对“气”情有独钟。人物绘画重在“传神”,讲究一定意义上的“画气”;文学作品提倡栩栩如生,追求自然而然的“文气”,音乐将“气韵”比作生命、精髓,书法更把“气”视为灵魂。然而,“气”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却无法像对待点画线条一样把握它。正是这种特殊性,各家各派颇为重视又为其所困。

  • 标签: 书法艺术 “气” 审美标准 笔墨语言 人格
  • 简介:代志忠此幅行草作品,落笔大胆,情绪饱满,颇有气势。从挥运中可看出书者处于一种昂扬激奋的状态,意在追求以情驭笔、心手双畅的境界。然而由于作者对古代法帖研习的局限性,其点画、结体、用笔、章法都有可再造之处。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从李军习作王昌龄诗横幅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李军是一位文静心细的人。他临过帖,但门派定位不太清晰,尤其缺乏名师指点,全靠自学成才。由此可见,李军是很聪明的。观其作品,他用笔比较顺畅,字的结体还能看得过去,只是传统功力还有点不到位,字的结体,明显有连笔字之缺憾,尤其他对有些笔画的连带,似有苍白无力的感觉,造成了“气”不通畅的毛病。如习作中“玉”字横画下的“土”,就犯有这种毛病。尤其应该强调的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武浩宇友的楷书辛弃疾词一阕,用笔干净利落,平易自然,不故作气势。文字合乎规范,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异体、俗体,这也体现了作者从事书法创作的严谨态度。当然,这幅作品还存在

  • 标签: 书点评
  • 简介: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做之书。子敬尝作件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何如有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 标签: 《书谱》 钢笔书法 书法艺术 艺术作品
  • 简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或多或少要走过一些弯路,这是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难以避免的。但是,认识到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尽快地调整自己。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学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当之处还望不吝赐教。1.兴趣很重要兴趣分为短暂的兴趣与持久的兴趣。

  • 标签: 书法爱好者 书法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风格 御街行 止步不前
  • 简介:问:什么是"六"答:六,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汉字构成的六种法则。汉代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六: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

  • 标签: 书艺问答
  • 简介:蔡泓杰朋友所刻“真水无香”印,整体风格追求厚重大气。用刀以冲刀为主,起刀、收刀处求方求整不著痕迹。其线条光洁、平稳、厚重。印面布局“白”密而“红”疏,求“分朱布白”真味。这些优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说明作者从印稿、用刀到印面形式、视觉效果的用心良苦。

  • 标签: 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