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正>几千年来,中外学者对《诗经》作过精深的研究,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诗经》里所有的问硕都解决了,其他问题姑且不论,单就《诗经》训诂而言,也还有很多未解开的谜。要解开这些谜单靠文献恐怕是不行的。本文引进汉藏比较语言研究成果,试图解开这些谜。兕觥《诗经》里兕觥连文,一共出现了四次(周南·卷耳》、《豳风·七月》、《小雅·桑

  • 标签: 藏缅语 汉藏语言 上古汉语 亲属语言 诗经 说文
  • 简介:《音韵日月灯》“标榜”羽翼《洪武正》,然其部体例使用“沈”一O六,反切也更多地来自诗韵系韵书,使得后人对其标榜多有质疑。文章发现,《音韵日月灯》不合于其所规定之一O六的“混”全部来自《洪武正》,这些数据表明,《音韵日月灯》实际部的确遵用了《洪武正》“法”,来自《洪武正》的反切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音韵日月灯》一O六系框架。由于年代相隔较久以及个性的差异,《音韵日月灯》在细节上表现出一些与《泄贵诈》昕什嘉的明束丌官话音不同的特点。

  • 标签: 《音韵日月灯》韵部“沈韵”《洪武正韵》明代官话
  • 简介:根据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汉诗的部可系联为16部,其独用同用情况大致符合《广》的独用同用例,且不同部的押韵限制在同摄之内;三等与四等相押;元与臻摄魂、痕同用。《怀风藻》的用基本在《王三》音系的框架内,与隋初唐诗文有着共同的用特征。

  • 标签: 《怀风藻》 日本汉诗 韵部
  • 简介:<正>郑板桥有一首出名的打油(《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终不见。"一般人不敢入的枯燥无味的数字,一经大师巧妙地嵌入诗行,就产生一种幽默诙谐的奇趣,简直是化平淡为神奇!这种把一至十、至百、至千的自然数机巧地依次嵌入诗句,使读来酣畅淋漓、幽默机趣的修辞方式就是"嵌数";这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嵌数"。再如下面一首童谣,由于十个数词贯通全,念起来象流水行云,顺口好记,很适合儿童咏诵:

  • 标签: 嵌数 数诗 诗漫谈
  • 简介:<正>一小引1.1.本文所记的温州方言包括两个点:温州市城区和离城五十里的永强区永中镇。两点一致时不加说明,不同处用括弧注出永强音。城区音分新派、老派两层,本文以新派音为主,单说城区时指新派音。老派、永强,需要时分别简称"老、永"。

  • 标签: 温州市 历史层次 方言 分化 读法 城区
  • 简介:《同音文海宝合编》是一部很有特点的西夏文辞书。它将《同音》与《文海宝》两部辞书的优点糅合在一起,以《同音》按声类编排为序,纳入《文海宝》的形、音、义解释,弥补了《同音》之简,规避了《文海宝》之繁。这部文献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海宝》仅存半部的残缺之憾。《同音文海宝合编》原卷残损严重,正反面重复利用,透墨严重,难于辨识。《〈同音文海宝合编〉整理与研究》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以取代原书成为方便实用的工具之书。

  • 标签: 西夏辞书 《同音文海宝韵合编》 《同音》 《文海宝韵》
  • 简介:系统地考察江有诰的叶音,不仅对重新认识叶音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评价江氏古音学的成就。王力等先生认为江氏的叶音和朱熹的叶音无异,是乱改字音。文章统计了江氏《诗经读》中全部的叶音,共有58处。通过全面考察这些叶音,发现江氏的叶音并不是乱改字音。他的叶音标准是他确定的古音,他的叶音本意是多音定一音。

  • 标签: 江有诰 《诗经韵读》 叶音 多音定一音
  • 简介:在增字、补训释、增或亦和增纽四个方面,敦煌本王卷首所记字数与实际不符,敦煌本王应是宋跋本王的增修本,敦煌本王的作者当不是王仁昫。

  • 标签: 宋跋本王韵 敦煌本王韵 比较
  • 简介:摘要《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自是不言而喻的,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本文从音韵学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研究。“”以12首菊花诗作为研究对象,“词”以14首判词作为研究对象,“曲”以14支红楼梦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红楼梦》中诗词曲的用符合规则,且有许多通、借的用法。

  • 标签: 《红楼梦》 诗词曲 用韵
  • 简介:<正>数字与诗歌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的关系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虽不能说没有数字就没有诗歌,但不少好的诗歌,却往往同数字挂钩。古人在诗歌里运用数字,可以说曲尽其妙,往往使人叹为观止。本文拟以部分唐诗宋诗为例就数字入的形式、特点及其作用作初步探索。一、数字入的形式这里讲的数字主要指基数,即从一到十加上百,千、万、(?)、半和一、二的同义语如孤、独、双、两等共十九个。这些数字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 标签: 入诗 数字入 诗问题
  • 简介:<正>一、顺读倒读视角不同一般回文。倒读、顺读意思不相上下,可宋代李禺著名的回文,诗名《忆》。顺读是夫忆妻,而倒读却是妻忆夫,抄录如下:

  • 标签: 回文诗 倒读 顺读 产勺 音讯 隔山
  • 简介:<正>新近我有机会读到台湾出版的余迺永先生校著的《互注校正宋本广》,觉得是一本很好、用起来很方便的书。只是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错误,作者亟应作些纠正或勘误之类的说明,以免贻误读者。这部书是一九七五年七月在台北联贯出版社初版印行,一九八○年十月修订再版。初

  • 标签: 广韵 又音 平声 校勘记 说文 增补
  • 简介:文章对《礼部略》在宋代语言学史上的功用作了较细致的钩沉,为深入研究《礼部略》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为宋代韵书吏和宋代音韵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资料.

  • 标签: 《礼部韵略》著录 功用 增补
  • 简介:根据《集语已经清化而《类篇》语尚未清化、《类篇》语已经清化而《集语尚未清化两种情况,可以发现修撰者根据时音分别对两部辞书的语进行了改造,这些改动反映了浊音清化。

  • 标签: 《集韵》 《类篇》 反切比较 浊音清化
  • 简介:全元曲入字中有841字不见于《中原音韵》,而《中原音韵》有2029字不见于元曲押韵。比较二者相重字,我们发现“琼贞他氛”等37字《中原音韵》漏收(指理应两或三部兼收,但《中原音韵》只收入其中一或两部),“底媸蚩徙塞”5字《中原音韵》错收。

  • 标签: 元曲 中原音韵 韵字 比较
  • 简介:摘要我国典诗词中颜色词的使用丰富多彩,颜色词在文学作品中不仅表达颜色本意,还具有除颜色本义外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以薛涛为主要的语料,从语言词汇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求薛涛诗中颜色词的使用状况及诗中颜色词在颜色义以外话语所包含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为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 标签: 薛涛诗歌颜色词
  • 简介:文章以"数理统计法"分析两汉时期各部的历时演变以及音变条件,检讨"鱼歌"、"侯鱼"、"支歌"、"脂微"、"东阳"、"阳耕"、"真文元"、"质物"、"祭(月去)叶"等合关系,此外也对上古的"重问题"提出看法。

  • 标签: 数理统计 上古韵 合韵 重韵 两汉诗
  • 简介:《皇极经世·声音倡和图》中宕江摄入声配效摄,反映了当时以宋代汴洛方音为代表的通语读音的变化,这和宋元时期的韵书是一致的。这种阴入搭配关系是由韵母音近决定的,明清河南韵书和当代汴洛方言可以提供证据。而在幽燕一带的北方官话中,由于入声的喉塞尾消失得早,宕江摄入声很早就直接并入了效摄。

  • 标签: 声音倡和图 汴洛方言 中原官话 北方官话 铎药觉韵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李贺的“神鬼论”派的内容,我们重点探讨了“神鬼”包含了诗人生命的感悟,和对审美理想的寄托;通感使李贺神鬼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含蓄等李贺的“神鬼"的的“比兴寄托”的特征。

  • 标签: 李贺 &ldquo 神鬼论&rdquo 诗派 内容 比兴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