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共犯关系的脱离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因果关系切断说作为脱离标准的通说应当得到认可,并适当以规范加以缓和。文章以因果关系切断说为切入,根据不同犯罪阶段分别判断共犯关系脱离的成立条件及相应的法律后果,提出在着手前依照犯罪预备、着手后依照犯罪未遂进行处罚的建议。

  • 标签: 共同犯罪 因果关系 处罚 脱离
  • 简介: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问题是贯穿整个复议环节的核心问题,其设置的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行政复议功能的发挥。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两种复议机构样态:一种是行政复议局,另一种是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法的修改要为复议机构的构建提供法律依据,在复议委员会的案审方式与人员构成等方面做好复议条文的设计,以更好地解决行政纠纷。

  • 标签: 复议委员会 复议管辖 机构独立性 复议应诉
  • 简介:2000年12月28日凌晨2时许,被告人莫色热机、曲木克哈等七人,手持木棍、破坏钳窜至成都铁路分局西昌南站给水所3号井,用破坏钳剪断门锁后进入院内,采用语言威胁、殴打的方法,强行抢走三名当班女职工的人民币830元及价值1612元的物品。抢劫后,被告人又用绳索将三名被害人捆绑后方逃离现场。

  • 标签: 入户抢劫行为 司法解释 刑事责任 抢劫罪
  • 简介:《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的统一起来,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 标签: 《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法”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技术发展水平
  • 简介:刑法中的“行为”,通常是指犯罪行为。从广义上说,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一样,同属违法行为范畴。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行为人实施数起犯罪行为,审判机关应对其所犯数量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数罪并罚。而对于行为人实施数起不构成犯罪和一般违法行为(简称“数为”),

  • 标签: 刑法 “数为并罚” 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数罪并罚 社会危害性
  • 简介: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各个诉讼阶段是否存在区别的问题,当前主要存在两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案件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证明标准应当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活动必须按照先后次序严格进行,只有前一诉讼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诉讼活动,既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立案阶段为怀疑;在侦查阶段为确实、足够的证据;审查起诉阶段为确实、足够的证据;而在审判阶段的标准才能沿用法律所规定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从总体上讲,自侦查机关到起诉机关最终至审判机关的刑事证明标准应是越来越严格的递进关系。第二类观点认为,我国法律对刑事诉讼的三个诉讼阶段都明确的提出了刑事证明标准,并且三个标准基本表述均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所以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证明标准的掌握上基本是一致的,没有显著的区别。

  • 标签: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审查起诉阶段 刑事证明标准 刑事诉讼活动 诉讼阶段 审判机关
  • 简介:本文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学生素质要求的变化,提出教师应具备:热爱与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素质;广博基础知识与精深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知识素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素质;严于律己与教书育人的素质。

  • 标签: 高校 教师素质结构 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 知识素质 能力素质
  • 简介:仲裁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的重要权利。对此项权利,现行法律规定得很不完善。我国应通过修改相关法律,从裁决机构选择权、裁决程序选择权、裁决参与人选择权等方面完善我国的仲裁程序选择权制度。

  • 标签: 仲裁程序选择权 仲裁协议 程序转换
  • 简介:社区是一个社会区域概念,是城镇居住在一个地区里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而社区文化是人群居住区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社区文化反映了这个居住区有一个方便、舒适、高雅、温馨、和谐、宜人的生活环境。社区文化会引导人群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礼仪修养等各方面。

  • 标签: 社区 文化 建设
  • 简介:笔迹鉴定的检验方法是特征比对.即通过分别检验,在找出检材字迹和样材字迹各自书写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比对和综合评断,继而作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鉴表";是综合评断的"调查统计表";是检验人员观察字迹的"感悟表";是检验程序中的"首道工序表".本文在阐述特征比对表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制作特征比对表的多种方式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如何寻找和标识特征谈了一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 标签: 笔迹鉴定 比对表 标识
  • 简介:技术侦查作为一项新兴的强制侦查手段,在有效提升刑事案件侦破能力的同时,实施过程中对公民隐私权有较大的现实危害性。文章指出完善技术侦查立法规制的具体措施,明确指出建立技术侦查司法审查制度应从四方面入手,同时,指明案件当事人有效的侵权救济渠道,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

  • 标签: 技术侦查 隐私权保护 法律规制
  • 简介:一、引言在租船运输活动中,有时会遇到租船人因其向船舶所有人所主张的某种债权,而在支付船舶运费或租金时擅作主张,从中扣留他认为合理的相应部分来迳直冲抵其欲提出或可能提出或已经提出的某种索赔之金额。因此,在船舶所有人和租船人之间,常常会

  • 标签: 租船人 租船运输 撤船 港口使费 轮船公司 装卸费
  • 简介:“飞车抢夺”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道路抢夺犯罪形式,是指行为人利用快速行驶的机动车(多为摩托车或者具有一定速度的非机动车),从被害人身边经过,趁其不备,夺取其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其具有结伙性、隐蔽性、瞬时性、往往对被害人造成极大的人身威胁,关于“飞车抢夺”的行为定性有多种观点,本文从此类行为的本质特征及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认为应对“飞车抢夺”行为以抢劫定性。

  • 标签: 飞车抢夺 定罪 非机动车 社会危害性 行为人 犯罪形式
  • 简介: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使用技术侦查的措施进行了法制化和规范化,对于依法规范侦查活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完善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程序和物质条件势在必行,技术侦查措施不能常态化应用,要严格限制技术侦查措施的申请主体、主体资格、适用条件和审批程序,并增加对非法侦查行为的制裁方式和被侦查对象的救济程序。

  • 标签: 技术侦查 审批程序 救济程序
  • 简介:浅议检察资源的优化配置李启凡纵观历史,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从而获得成果的过程。人类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革新,都体现为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取得最佳效益。检察工作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类基本实践活动,同样存在资源配置的问题。所...

  • 标签: 检察机关 资源配置 检察工作 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 法律监督
  • 简介: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诉讼目的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最佳途径,对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称为中国司法文化的“一枝奇葩”,但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诉讼调解亦在发生着变化,它需要新的机制,注入新的内容,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 标签: 民事调解 社会和谐 自愿原则
  • 简介: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依此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在其生命存续期间终身事有,未脱离母体的胎儿不能作为民事权利主体。但从社会客观存在来看,公民在出生前就存在某些特定的民事权利,这些特定的权利在公民出生前只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只有当公民出生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产生民事权利能力,才能享有、维护和支配,这就是公民先期民事权利。公民的先期民事权利是指公民在出生前,根据法津赋予胎儿享有的利益,于出生后以自己的名义实现民事权利的意志体现。公民先期民事权利的基本特征为:一、胎儿孕育于母体时利益存在。生命开始应以出生为基本条件,所

  • 标签: 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出生 胎儿 出生前 血缘关系 抚养权
  • 简介:笔者从事知识产权诉讼多年,去年连续遇到两个专利无效的案件,引发笔者对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审限制度的思考。案件一:笔者的当事人为专利权人,专利权人起诉一家山西企业实用新型专利侵权,侵权诉讼由于案件被告对专利提起无效而中止。此后案件在复审委被宣告无效,专利权人将该无效决定上诉至一中院,一中院维持复审委决定,专利权人又将其诉至北京高院,最后高院推翻了一审判决和复审委的决定,判决于2014年12月送达。至今时间已满一年复审委仍然未重新做出无效宣告决定。山西的法院又一定要等到无效决定出来才同意审理,因而被告的侵权行为仍在继续,专利权人维权无门。

  • 标签: 无效宣告程序 专利权人 审限制度 设置 知识产权诉讼 一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