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在目前关于“控制”的研究中,概念界定一直是困扰许多研究者的问题。研究从控制源、自我效能感两个概念出发,阐述控制概念与两者之间存在区别,包含更多的内容,提出控制概念界定可以从方向和强度上予以考虑,并将控制定义为: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影响事件地进行而获得所期望结果的程度,而且这种影响是由个体自己而非外界的因素来决定的。概念的清晰界定对于今后控制的测量和理论发展有着较大的益处。

  • 标签: 控制感 控制源 自我效能感
  • 简介:幸福的探讨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而对于主观幸福的研究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首先阐述了主观幸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然后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我国在主观幸福研究方面的一些现状与进展,主要涉及国内有关主观幸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较常用测量工具的介绍;最后从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工具的本土化和研究进程的加快等四个方面,展望了我国有关主观幸福未来的研究趋势。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测量工具
  • 简介:主观幸福,即人们对他们生活的情感性和认知性评价,包括大多数人所谓的幸福、平静、成就和生活满意度。人格特征,特别是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是影响主观幸福水平的主要因素。虽然人格能解释相当数量的主观幸福的变异,但是人格与主观幸福之间的因果联系还没有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人格 生活满意度
  • 简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验性权力启动范式来探讨权力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不管偏好那种结果(惩罚,奖励),高权力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规则导向道德思维方式,低权力启动的被试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道德思维方式。实验二结果表明,当道德两难情境涉及到自身利益时,高权力被试和低权力被试都倾向于采用结果导向的道德思维方式。

  • 标签: 权力感 道德思维方式 规则导向 结果导向
  • 简介:本研究将权力作为影响个体暴力态度的情境变量,通过权力的启动来考察被试暴力态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进行权力启动后,被试的内隐暴力态度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受到高权力启动的被试与受到低权力启动和控制组的被试相比,对暴力的内隐态度趋于积极;但权力的启动没有影响被试对待暴力的外显态度。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出权力与暴力态度之间存在自动化的认知联结,权力的激活削弱了将暴力与消极现象相联结的反应。

  • 标签: 权力感 暴力态度 内隐认知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现状及其依恋方式与孤独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成人依恋自陈量表与孤独(UCLA)量表,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研究,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偏中高孤独水平占72.3%,依恋类型与孤独呈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多以惧怕型依恋为主,依恋类型和孤独密切相关。

  • 标签: 大学生 依恋类型 孤独感 相关
  • 简介:主观幸福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吴明霞,2000)。它具有整体性、主观性、稳定性等特点(何瑛,1999)。到目前为此,心理学家对幸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概念,结构和内容的探讨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幸福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且文化始终是它的一个重要维度,所以本文拟对其跨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成果作一些介绍。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跨文化研究 生活质量 心理指标 心理学家 心理状态
  • 简介: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幸福指数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57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物质主义和幸福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青少年物质主义及其各维度与幸福和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物质主义与幸福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自尊在物质成功和物质中心与幸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物质快乐与幸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表明,青少年物质主义通过降低自尊间接影响个体幸福水平。

  • 标签: 青少年 物质主义 幸福感 自尊 中介作用
  • 简介:自我价值权变性是近年在西方关于自尊的研究中出现的新概念。为了探讨自我价值权变性的作用和性质,特别是其对行为产生的调控作用,以9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进行测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自我价值、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变量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权变性对被试的活动或任务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权变于个人目标的个体较少愿意参加助人活动,较少选择难度大但有利自身成长的任务。

  • 标签: 自我价值感 自尊 自我价值感权变性 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 自我调控
  • 简介:该研究采用自陈问卷方法,考察了108名中学生的心理控制与受欺负状况的关系.结果:在生活外控、社交内控、受身体欺负上,男高于女.高中生受身体欺负比初中生少,而未知控制更多.受社会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受言语欺负与社交外控、生活外控、外部控制有正相关;与社交内控、躯体内控有负相关.受财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外部控制对受社会性欺负、言语欺负和财产欺负有预测作用;躯体内控对受言语欺负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欺负 身体 言语 未知 生活 社会性
  • 简介:以23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主观幸福(SWB)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表明,SWB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相关的维度构成,而且它们可以共同负荷于一个高阶因子.外倾和神经质是SWB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情感的主要预测指标是外倾,神经质则是消极情感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而外倾和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相同的预测力.情感平衡是外倾和神经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结构 人格特质
  • 简介: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整群抽取了江苏省19所高校1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CES-D量表、Alienation量表得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4.7%的大学生CES-D量表得分≥20,3.3%的大学生Alienation量表得分≤30;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家庭冲突、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表达等,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家庭环境 大学生 抑郁症 疏离感 家庭因素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本研究针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孤独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找出相应的解决手段。方法:采用问卷测量法,选取初中生被试310名,运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施测。结果:1男性初中生较之女性初中生有较高的孤独2担任班委与非担任班委的初中生在孤独上有显著的差异,担任班委与非担任班委的初中生在求助和解决问题维度上有显著的差异3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与孤独有显著的相关,孤独和求助、问题解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4求助和问题解决对孤独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责对孤独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应对方式和孤独之间关系研究为初中生孤独的干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有效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初中生 孤独感 应对方式
  • 简介:以40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无聊倾向对于主观幸福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无聊倾向负向预测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抑郁情绪调节效能感及愤怒情绪调节效能感;无聊倾向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水平.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和抑郁情绪调节效能感在无聊倾向和主观幸福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无聊倾向 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 简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体育锻炼量、持续时间、体育锻炼项目、锻炼伙伴、锻炼场所、锻炼设施、锻炼时的指导等方面对主观幸福的交互影响,发现体育锻炼各方面对主观幸福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都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揭示了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的内在关系。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提供证据。

  • 标签: 体育锻炼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使用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量表和刘贤臣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探讨了初中生主观幸福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学生主观幸福量表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对家庭、自我、学习、同伴交往、教师及生活条件各方面比较满意。男女生在总体幸福、家庭满意、自我满意、同伴交往满意和生活条件满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3)初中生总体幸福与生活事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与老师关系紧张、遭父母打骂这四项生活事件显著负相关。不喜欢上学和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初中生总体幸福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主观幸福感 生活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的现状及其与自尊、社会技能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自尊量表和社会技能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孤独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技能的社会敏感性与孤独及自尊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技能的社会敏感性对大学生孤独具有显著预测效应,在控制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后,自尊对孤独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但自尊在社会技能的社会敏感性与孤独之间并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技能、自尊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孤独

  • 标签: 孤独感 自尊社会 技能大学生
  • 简介: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之前的关系。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价值取向对社会幸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价值取向 社会幸福感
  • 简介:使用主观幸福量表和Ryff的心理幸福量表对1000名高校在读学生进行调查。对Ryff的心理幸福量表应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量表的整体结构效度较好,仅有一个题目所属的维度需要调整。采用结构方程全模型技术对心理幸福的环境掌控和自我接纳两个维度和主观幸福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掌控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自我接纳对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另外,积极情感还是自我接纳与生活满意度的部分中介。

  • 标签: 心理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中介效应
  • 简介:学习主观幸福对中学生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的主要因素:学习体验、归因倾向、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学校、教师及家庭的教育建议。

  • 标签: 学习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