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eDistribution,SSD)能够依据不同物种对农药等胁迫因素的敏感度服从一定的累积概率分布,以统计形式将多种非靶标物种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物种对农药的敏感度差异,作为效应评估指标应用于农药风险评估。本文综述了SSD概念、方法原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并以毒死蜱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建议继续关注国际上对SSD及更复杂模型模拟研究进展,以便应用于我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推动我国农药管理的持续发展。

  • 标签: 农药 物种敏感度分布方法 效应评估 风险评估
  • 简介: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采集了辽东半岛海域11种鱼类和2种贝类样品,分析了其可食部位中22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评估了其中DDTs和HCHs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所调查样品中HCB、HCHs和DDTs是主要的污染物,样品中OCPs残留量为57.12~546.15μg·kg-1。利用污染指数计算法评估,旅顺海域小黄鱼、鳙鱼、中国斗鱼和偏口鱼未受到HCHs的污染,棒花鱼受到HCHs轻度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而对于DDTs,只有鲫鱼未受到污染,其它鱼种样品均受到重度污染。大黄鱼、梭鱼、黑鱼和鳙鱼体内HCHs残留量明显高于国标再残留限值,DDTs残留量符合国标标准。α-HCH、γ-HCH、β-HCH、p,p'-DDE、p,p'-DDD和p,p'-DDT的致癌风险指数范围为0.32×10-6~49.57×10-6,均低于10-4,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α-HCH、γ-HCH、β-HCH、p,p'-DDE的接触风险指数ERI为0.01×10-3~153.28×10-3,均小于1,为可接受的接触风险,但2012年4月的黑鱼样品上述六种农药的CRI总值高于10-4,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因此,建议黑鱼的日均食用量应控制在50g以下较为安全。

  • 标签: 鱼贝 有机氯农药 残留量 人体健康风险
  • 简介: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的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预先管控之外,使用基于逸度概念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表征化学品的行为与归趋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环境中存在的现有化学品的暴露评估,也成为各国化学品管理中对新化学品的环境暴露进行预测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逸度概念与方法、相关环境模型、建模过程、应用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与风险评估的模型构建、优化与方法应用提供信息和借鉴。

  • 标签: 逸度 多介质环境模型 环境暴露 风险评估
  • 简介:以葫芦岛锌厂周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点区域土壤的取样分析,得到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及重金属污染物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图,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Cd、Hg、Zn、Cu、Ni、As,其中Zn的污染最严重;水平分布规律显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锌厂四周,距离锌厂越远重金属污染程度越轻;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下层土壤;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As〉Cu〉Zn〉Ni,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总体处于很强生态危害;运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葫芦岛锌厂周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Hg〉Cd〉Zn〉Cu〉As〉Ni,土壤环境总体处于中度污染.

  • 标签: 葫芦岛锌厂 重金属污染 风险评估
  • 简介:尽管针对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工作较多,但是针对其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工作比较少见。基于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对洞庭湖9个具有代表性监测点位的采样分析以及相关监测历史资料的收集,采用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Cd、Hg、As、Cu和Pb的含量分别为0.60~20.7mg·kg-1、0.090~0.640mg·kg-1、10.4~83.7mg·kg-1、17.9~70.9mg·kg-1和16.9~95.8mg·kg-1,其大小顺序为Pb〉Cu〉As〉Cd〉Hg。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d和Hg为主要重金属风险污染物,其中Cd为首要污染物;全湖RI值在117.10~589.80之间,平均289.99,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根据Hakanson提出的分级标准,南洞庭湖区Cd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全湖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除Hg外,其它重金属生态风险均有一定上升,其中以Cd的上升趋势较明显,全湖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由低生态风险上升到中生态风险,提高了一个等级。因此,洞庭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湘江和资水的Cd为重点。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变化趋势 洞庭湖 表层沉积物
  • 简介:采用静态法测定了毒死蜱对六种水生节肢动物的48h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按实测浓度计,毒死蜱对大型溞Daphniamagna、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vetulus、多刺裸腹溞Moinamacrocopa、锯缘真蚤Eucyclopsserrulatus、介形虫Pseudocandonasp.、花翅摇蚊Chironomuskiiensis幼虫的48h-LC50(单位:μg·L-1)分别为0.523、0.0528、0.178、7.32、2.75、90.3。这表明毒死蜱对于上述6种水生节肢动物均属于剧毒。将稻田施药下的环境浓度预测值(EECs)与基于实测浓度的48h-LC50相比对,得到毒死蜱相对于6种水生节肢动物的急性风险商值(RQ)分别为10.29、52.95、27.20、0.73、1.96、0.06。这说明除了摇蚊幼虫,按推荐剂量使用的毒死蜱对于其他5种水生节肢动物有较高程度的急性风险

  • 标签: 毒死蜱 浮游动物 摇蚊 环境浓度
  • 简介: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YeetFu,1983年)是一种优良的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模式生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标签: 模式生物 稀有鮈鲫 斑马鱼 青鳉
  • 简介:通过对宁乡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总结了宁乡生活垃圾处理主要的分类模式,分析了现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提供参考.图4,参11.

  • 标签: 农村 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 模式 问题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汇聚到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由于土壤生物具有多样性,选择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并便于获取的土壤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受体进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评估及环境毒理效应研究尤为重要。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几种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特点,为纳米材料毒理研究中受试生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基于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资料,归纳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了纳米材料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纳米材料 模式生物 生物毒性 秀丽线虫 蚯蚓
  • 简介:石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功能退化、岩石裸露的生态地质灾害,但其根源是脆弱的地质环境,故其治理必须从地质条件入手.植物地境是植物的地下生境,是植物生存的地下空间,由土壤、部分母质及包含在其中的水分、盐分、空气、有机质等构成.地境再造即是人工塑造植物所需的地境条件,为植物生存提供基础.地境再造模式包括植物地境特征调查、地境空间再造、土壤再造和适应所选物种的种植过程.事实证明,植物地境再造模式适用于石漠化治理.图4,参10.

  • 标签: 石漠化 地境再造 生态地质
  • 简介:林丹(γ-HCH)作为曾广泛应用的有机氯农药,自2000年在中国停止生产以来,全国范围内环境介质中仍广泛检出,对生物体及自然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在收集γ-HCH的沉积物毒性数据基础上,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线,得到急性基准值CMCsed=0.005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曲线拟合的方法获得其沉积物质量基准。选取7种常用模型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最终采用S-Logistic模型拟合γ-HCH急性毒性曲30μg·g^-1;采用S-Gompertz模型拟合γ-HCH慢性毒性曲线,得到慢性基准值CCCsed=0.00106μg·g^-1。我国七大水系68.2%的水体沉积物中γ-HCH的残留浓度均低于其CCCsed,说明其风险较低。但是,在海河和辽河流域某些点位的残留超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得的沉积物基准值对评估沉积物中γ-HCH的生态风险和环境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Γ-HCH 物种敏感度分布 沉积物质量基准 相平衡分配法
  • 简介: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品的世界.我们使用或消费的几乎任何一种产品都含有人造化学品.1930年全球化学品产量约为100万吨;而现在却达到了4亿吨.去年全球化学品产量估计接近2万亿美元.

  • 标签: 事实数据 化学品风险管理 化学工业国际
  • 简介: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 标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生态风险评价 熵值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
  • 简介:为明确湘潭中度镉污染稻田全年粮食作物替代种植的可行性和理想替代种植模式,于2016年开展了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等3种种植模式的生育进程、产量构成、产品镉含量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下,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两季作物总产量以双季稻最高,双季高粱次之,双季玉米最低;(2)两季总纯收入双季稻最高(17285.2元/hm2),双季高粱降低2.4%,双季玉米降低44.6%;(3)早、晚稻糙米镉含量远超国家标准,而玉米籽粒镉含量仅0.10mg/kg左右,高粱籽粒镉含量在0.25mg/kg~0.45mg/kg之间,低于国家饲料镉含量标准.综合来看,双季高粱(旱季+再生季)虽经济效益较双季稻略有下降,但其产品安全,且具有省工节本优势,是中度镉污染稻田的理想替代种植模式.

  • 标签: 镉污染稻田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替代种植 产量 经济效益
  • 简介:曹妃甸和黄骅港是河北省近海工业布局和港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对其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9月采集研究区近岸海域表层海水,并利用GC-MS对其中16种优先控制PAH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曹妃甸和黄骅港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PAHs含量分别为52.6~192.1ng·L^(-1)和85.4~156ng·L^(-1),平均含量分别为74.59ng·L^(-1)和121.45ng·L^(-1)。黄骅港近岸海域∑PAHs含量高于曹妃甸近岸海域的含量,但PAHs的种类没有差异。对比其他研究区域水体中PAHs的含量,本区域表层海水中PAHs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属于轻污染。异构体比值结合该区域现状分析初步判断,研究区表层海水中PAHs来源于石油污染和煤、生物质等的燃烧。应用风险商值法(RQ)对研究区域表层海水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低生态风险,需采取措施控制PAHs的污染。

  • 标签: 多环芳烃(PAHs) 表层海水 曹妃甸 黄骅港 来源 风险评价
  • 简介: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一类新型的有机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可长距离传输、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等POPs特性,近年来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市水源地(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测定了鱼样品中包括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丁酸(PFBA)、全氟丁烷磺酸(PFBS)等在内的12种PFASs的含量。利用同位素法确定了不同种类鱼的营养级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级中的PFASs浓度及生物放大效应,重点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全氟辛酸(PFOA)的生态风险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水源地的鱼体中的PFASs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癸酸(PFDA)、全氟十一酸(PFUdA)和全氟十二酸(PFDoA)的检出率均达到100%,PFASs总量浓度达1.70~14.32ng·g(-1)wetweight(w.w.),PFOS和长链全氟羧酸PFCAs是鱼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同位素鉴定水库鱼的营养级层次范围在2.11~4.10,且肉食性鱼类营养级大多高于杂食性鱼类,PFOS沿着食物链生物放大的过程与稳定碳氮同位素富集过程基本同步。此外,采用人均日摄入量法(averagedailyintake,ADI)评估得到PFOS与PFOA的风险值分别为1.16ng·kg^-1·d^-1和0.31ng·kg^-1·d^-1,整体低于人均每天可承受摄入量(tolerabledailyintake,TDI),结果表明,北京水源地鱼体中PFOS和PFOA含量未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

  • 标签: 全氟化合物(PFASs) 营养级 暴露水平 健康风险 水源地
  • 简介:阐述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方法,构建了淡水生物对8种常见多环芳烃(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这8种多环芳烃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Concentrationfor5%ofthe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多环芳烃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Potentialaffectedfraction),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对多环芳烃的敏感性,以及多环芳烃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并对以红枫湖、黄河、白洋淀为代表的中国典型水体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联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当污染物浓度达到10μg·L-1时,半数多环芳烃的风险超过了5%的阈值;当浓度上升到100μg·L-1时,只有萘和苊没有显著生态风险.2)对于芴和荧蒽,无脊椎动物更为敏感;而对于萘,则脊椎动物更敏感.3)通过HC5值比较和SSD曲线图比较,可得出污染物对所有物种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蒽〉芘〉苯并[a]芘〉荧蒽〉菲〉芴〉苊〉萘;对脊椎动物风险大小为:荧蒽〉苊〉萘;对无脊椎动物:蒽〉芘〉荧蒽〉菲〉芴〉苊〉萘.4)多环芳烃在红枫湖、黄河、小白洋淀的生态风险均较低,急性联合msPAF(multisubstancePAF)值小于1%.

  • 标签: 多环芳烃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性分布
  • 简介:为了解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通过采样分析As、Cd、Cr、Cu、Hg、Pb、Zn等7种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分布的基础上,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湖口段沉积物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Cd、Cu和Hg受人为影响比较严重,Cr、Cu、Hg、Pb和Zn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积累;区域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主要受制于Hg和Cu,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大小排序为:Hg(38.4%)〉Cu(27.8%)〉Pb(10.9%)〉Cd(9.1%)〉As(8.0%)〉Cr(4.0%)〉Zn(1.8%).

  • 标签: 鄱阳湖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城市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广泛存在,而城市草坪除草剂的应用使城市绿地土壤的农药污染问题成为了新的关注点。为了准确评价城市绿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农药污染生态风险,选择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氮矿化量、基础呼吸以及土壤酶活性为指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草坪除草剂环草隆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氮矿化、基础呼吸、芳基硫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酶对重金属和环草隆污染响应较为敏感,脲酶和蔗糖酶对重金属和环草隆污染不敏感。(2)环草隆浓度为0~1000mg·kg~(-1)范围内,和污染较轻的样点N土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激活)率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和污染较为严重的样点D和G土壤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抑制(激活)率的线性关系显著。(3)土壤中环草隆对样点D和G土壤芳香硫酸酯酶活性、对样点N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激活)率的EC10分别为568mg·kg~(-1)、1306mg·kg~(-1)(抑制值)和56mg·kg~(-1)(激活值)、99mg·kg~(-1),EC50分别为1901mg·kg~(-1)、3806mg·kg~(-1)、2321mg·kg~(-1)。以上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土壤重金属和农药复合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方法。

  • 标签: 城市绿地重金属污染土壤 环草隆 氮矿化 基础呼吸 土壤酶 剂量-效应关系
  • 简介:以宜香优2115(YX),川农优华占(HZ),F优498(FY)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重金属镉污染,研究不同混作方式和单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两混作模式和三品种混作模式下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均比单作模式下低;光合作用受混作处理影响不大,但4种混作处理下地下部可溶性总糖含量均较单作下显著升高,而地下部淀粉含量在HZ与FY混作以及三品种混作下显著升高,HZ升高的程度最大.因此,在重金属胁迫下,混作栽培比单作栽培受到的胁迫压力更大,且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不同.

  • 标签: 重金属 栽培模式 水稻 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