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蒸发器结垢需要频繁的停车清洗和强制循环泵高电耗两大难题,研究的新型蒸发器结构特点主要是加热室比较短、采用具有高效传热强化和较低流速下自转清洗功能的平带,沸腾室是大横截面的中心循环管,而且出口段截面为渐扩形。试验研究表明:这种平带的对流传热强化幅度可以达到92.3%,并且能够在传热管内流速大于0.35m/s时开始自转;这种蒸发器能够为可靠自动清洗要求的自然循环设计流速0.70m/s提供所需的推动力,并且对各种蒸发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标签: 蒸发器 平带 传热强化 自转力矩 自然循环推动力 流体阻力
  • 简介:针对湿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布置,对国内已运行及正在设计建设的2001MW机组、300MW机组、6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布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采用该工艺的设备布置以及脱硫占地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是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及采用的设备对湿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提出占地及主要布置。

  • 标签: 烟气脱硫 布置 占地 研究 环保工艺
  • 简介:为了分析结构形式和流动状态等因素对换热器传热效果的影响,以单根圆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验证了SolidWorksFlowSimulation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可行性。基于该软件分析了流动形式和扁管厚度对扁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拟合了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有效,扁管沿程摩擦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管壳式换热器 流动方式 沿程摩擦阻力系数 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
  • 简介:该文介绍了上海石化热电总厂扩建工程汽机专业的设计,阐述了该项目采用国产100MW双抽汽凝汽汽轮机以及机组汽水系统的一些设计特点,并且概述了主厂房布置情况,供同类型机组设计参考。

  • 标签: 双抽汽汽轮机 汽水系统 主厂房布置 100MW 热电厂 系统设计
  • 简介:应用似Hele-Shaw盒的窄缝实验设备,考察了向高黏热液中引入挥发性冷剂进行直接接触汽化传热的过程,获得了糖液的冷却曲线;分析了冷剂通入量和冷剂的入口温度对瞬间主体温度及容积传热速率的影响,并以"界面汽化热阱"效应概念对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冷剂驱替高黏液体时的界面形态,对形成的黏性指进现象进行了图像分析并应用分形理论进行了阐述,获得了界面形态与两液体的黏性比的关系,并分析产生不同指征的原因及其对传热的影响.

  • 标签: 界面形态 直接接触式 界面汽化热阱 实验设备 冷却曲线 传热速率
  • 简介:随着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当前大量的乡镇卫生院正在建设中。由于医疗卫生建筑对室内舒适度有较高要求,冬季采暖在寒冷地区便成为室内舒适的一项主要技术保证。然而,在部分寒冷地区,常规碳氢燃料比较缺乏,而另一些地区则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承受正常采暖费用,因此利用太阳能采暖便成为现实的选择。2002-2004年,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借助全球环境基金的赞助,在山西、青海、甘肃三省试点建设了一批共29座利用被动太阳能采暖的乡镇卫生院。经对29座卫生院的总结,提出以下点滴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太阳能采暖 卫生院 被动式 设计经验 全球环境基金 寒冷地区
  • 简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以氯化钙-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制冷机的设计方法,在实际工况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出了系统的工作特性曲线,并采用吸附制冷单管实验台,对制冷系统单元吸附床在解吸和吸附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蒸发压力下,制冷能力随进入发生器的热流变化,吸附床内的传质过程主要受传热过程影响.

  • 标签: 柴油机 余热吸附式制冷系统 动力学 实验 传热传质
  • 简介:介绍我国第1套全国产的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及其制粉系统,即山东莱城电厂300MW机组所配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制粉系统的特点,对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设计特点作了全面介绍。

  • 标签: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直吹式制粉系统 电厂 设备布置
  • 简介:汽轮机与主厂房布置是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设计的核心部分,该文对南京热电厂供热汽轮机与主厂房布置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超临界 供热 汽轮机 布置
  • 简介:自去年10月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以来,中国作为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同样未能幸免,光伏产业链中所有的产品价格都在“跳水”。而财政部为贯彻《可再生能源法》,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战略部署,加强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决定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并于3月底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

  • 标签: 光伏产业 中国式 财政部 《可再生能源法》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屋顶计划
  • 简介:介绍了用于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CO2、NH3和R2903的复叠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R290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复叠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CO2-NH3,CO2-R290和NH3-NH3复叠循环的比较,可以看出CO2-NH3、CO2-R290的复叠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自然工质 制冷循环 热力学 复叠式制冷循环 二氧化碳 氨气
  • 简介:7月18日,在广东省槽太阳能热发电关键部件技术研发与1兆瓦示范工程建设专家论证会上,东莞市康达机电公司的槽太阳能项目获专家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省重大科技专项论证。

  • 标签: 太阳能热发电 东莞市 槽式 科技 项目 康达
  • 简介:设计一种使用简化CPC(非追踪复合抛物线聚光板)集热板和新型开放热管组合的全真空玻璃集热管中温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每个集热单元包括一个简化CPC集热板,一根全真空玻璃集热管,在玻璃集热管内安装一个铜管和外部的一个蒸汽包连接构成一个开放热管结构。蒸汽包内安装螺旋换热管加热通过换热管的流动空气工质。分别使用水和CuO纳米流体作为热管工质,以空气作为集热工质,对热管中温空气集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作压力、不同工质及纳米流体质量分数对热管集热传热特性的影响,详细比较了热管水工质和纳米流体工质在集热传热性能上的优劣。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只使用2根玻璃集热管构成集热器,空气最大出口温度在夏天可达到200℃,在冬天可接近160℃,系统平均集热效率达到0.4以上,整个系统表现了良好的中温集热特性。以纳米流体为工质的热管热阻比以水为工质时平均降低了20%左右

  • 标签: 太阳能 热管 空气集热器 纳米流体
  • 简介:采用红外热像仪、表面温度计等对双盘浮顶储油罐的表面温度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罐顶表面温度呈轴对称分布,径向温度梯度远高于周向,且距离罐中心越远,表面温度越高。油蒸汽挥发导致浮顶和罐壁间的一二次密封处散热损失明显升高,使其成为罐顶表面温度最高的区域。浮舱隔板、桁架和椽子等结构形成了热桥,使局部位置的表面温度升高,增大了罐顶的散热损失。罐壁周向表面温度梯度低于轴向,并且受油温影响较大,在罐壁保温结构的结合部位、局部保温结构破损位置的表面温度较高,散热损失较大。基于表面温度法,结合环境温度和风速测试结果,采用强迫对流换热关联计算得到储罐不同部位的散热损失。结果表明:对于双盘浮顶储油罐,罐顶散热损失最大,约占储罐总散热损失的67%,罐壁散热损失约占25%,罐底散热损失约占8%。

  • 标签: 红外热像 浮顶储油罐 散热损失 温度场
  • 简介:通过对NH3/CO2、R290/CO2和R404A/CO2三种复叠制冷系统的COP、最优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等进行理论分析及性能比较,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三种复叠制冷系统的COP都随着低温循环冷凝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的COP最大;三种复叠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佳质量流量比都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R404A/CO2复叠制冷系统的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最高,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最大。

  • 标签: CO2 低温循环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