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 标签: 企业迁移 三大学派 影响因素 迁移绩效 决策过程
  • 简介:从人工湿地的组成——基质、植物、水流方式,阐述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对其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人工湿地结构组成因素的选择及确定方法。综述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出现和发展为净化污水提供了一种生态思路,是未来水处理领域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湿地结构组成成分、优化设计方案依然是未来人工湿地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人工湿地设计 基质 植物 水流方式
  • 简介:盐度是红树植物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目前红树林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个关键因子.由于长期适应潮间带海水环境,红树植物形成了一套适应于一定盐度的耐盐机制.盐度会影响红树植物的组织结构,热值变化,从而对红树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盐胁迫时,红树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相容性物质的合成都增强,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也会发生改变.综述了盐度对红树植物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包括了生长、组织结构、离子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热值变化、相容性物质合成6个方面,指出了今后研究应重视的几个方向.

  • 标签: 盐度 红树植物 离子水平 相容性物质 抗氧化酶
  • 简介:中国是一个洪水多发国家,洪水灾害平均每年给中国造成约千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成功的洪水风险管理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了解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是设计有效风险沟通策略的关键,也是促进公众认识提升与行为转变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回顾了公众对洪水风险的相关认知,系统梳理了风险认知研究范式、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公众居住地的地理特征与洪水风险认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居住地距离洪水风险源越近,洪水风险认知越高;居住地相对洪水风险源海拔越高,洪水风险认知越低。女性、年龄较高的人群更关注洪水风险,而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与洪水风险认知则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受灾经历是影响洪水风险认知的重要因素,有过受灾经历的公众会有较高的洪水风险认知和较强的应对灾害的行为。公众对洪水风险管理的信任程度也将影响公众的洪水风险认知。本研究对洪水风险认知的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做了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今后洪水风险认知研究可能拓展的方向,如探索公众洪水风险认知对行为改变的作用,以及对洪水风险管理的影响。

  • 标签: 洪水 风险认知 地理环境因素 受灾经历 心理测量范式
  • 简介:泥炭地炭屑记录作为火演化的代用指标已经被广泛认可,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火事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泥炭地炭屑记录进行火事件以及人类活动效应研究的进展;总结了泥炭地炭屑作为火事件代用指标的独特优势,指出泥炭是探讨气候变化、植被类型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良好载体;针对目前泥炭地炭屑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今后泥炭地炭屑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炭屑 泥炭 火事件 进展
  • 简介:植被格局是指植被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和布局状况,是物种生物学特性和外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湿地植被在景观上总是沿着某个环境梯度呈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但是关于带状分布形成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大量事实表明,湿地植被格局不仅受制于湿地自身自然环境状况(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湿地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受到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具体成因如下: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和土壤等,这些因素通过对水、热、光和营养等因子的分配而在不同尺度上影响湿地植被的组成和分布,其中,水位和盐度梯度分别是淡水和盐沼湿地植被格局形成的主导因子。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竞争和植食作用,高竞争力物种采用迅速繁殖和扩散的策略成为优势物种直接影响植被的分布,植食作用则可能通过改变植物间竞争关系而影响植物分布。物种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胁迫忍耐力及繁殖和定居能力等,如洪水忍耐力高的物种往往分布在最高水位的区域,繁殖和定居能力强的物种能使自身在复杂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来影响植被分布格局。针对当前研究的现状,今后的研究应在淡水湿地系统植被成因,生物因素如植物间相互作用以及植物自身关系的权衡对格局的影响,微生物作用对植被格局的影响,野外控制实验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 标签: 湿地 植被格局 环境因子
  • 简介: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讨论台风暴雨对台湾的砾岩地形的冲蚀作用;利用航空数值模型的量化比对地表的冲蚀作用力.研究结果显示,台风暴雨的巨大冲蚀力量,对砾岩地表的冲刷与搬运,具有极大的影响.3个时期(1991、1998、2002年)精度达2m的航空照片判读,都显示火炎山地区的地貌,受到公元2001年的桃芝与纳莉台风的影响,有非常大的改变.在1998和2002年之间,2号子集水区下游也呈现河道堆积的现象,厚度达5—6m.这些变迁也是桃芝台风与纳莉台风所带来的影响.

  • 标签: 航空摄影测量 数值模型 正射照片图 火炎山 砾岩 冲蚀
  • 简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闽江福州段进行流域划分,通过污染源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在流域层面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研究研究以COD、NH3-N为主要指标,计算各子流域污染负荷,并确定其主要来源和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COD入河总量为9371.75t,NH3-N入河总量为992.63t,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是主要污染源.市区内河是污染最严重的子流域,COD、NH3-N的入河量占流域总负荷的34。4%与61.3%.市区内河、闽江干流北港段、磨溪等流域水体受到各种点源污染的影响,而梅溪干流、大樟溪干流等流域水体则主要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 标签: 闽江流域福州段 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 简介:[1]BrownL,1995.WhoWillFeedChina:Wake-upCallforaSmallPlanet.TheWorldWatchEnvironmentalAlertSeries.NortonandCo.,NewYork,USA.[2]CaiYunlong,1990.Land.In:ZuoDakang(eds.),ADictionaryofModernGeography.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ppl11.(inChinese)[3]CaoM,MaS,HanC,1995.Potentialproductivityandhumancarryingcapacityofanagro-ecosystem:ananalysisoffoodproductionpotentialofChina.AgriculturalSystems,47:387-414.[4]ChenLiding,WangJun,FuBojieetal.,2001.Land-usechangeinasmallcatchmentofnorthernLoessPlateau,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86(2):163-172.[5]DaiFC,LeeCF,ZhangXH,2003.GIS-basedgeo-environmentalevaluationforurbanland-useplanning:acasestudy.EngineeringGeology,61(4):257-271.[6]DingChengri,2003.LandpolicyreforminChina:assessmentandprospects.LandUsePolicy,20:109-120.[7]FuBojie,WangJun,ChenLidingetal.,2003a.TheeffectsoflanduseonsoilmoisturevariationintheDanangoucatchmentoftheLoessPlateau,China.Catena,54:197-213.[8]FuCongbin,2003b.Potentialimpactsofhuman-inducedlandcoverchangeonEastAsiamonsoon.GlobalandPlanetaryChange,37(3-4):219-229.[9]FischerG,SunLaixiang,2001.Modelbasedanalysisoffutureland-usedevelopmentin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85(1-3):163-176.[10]GuoXiaomin,NiuDekuietal.,2000.Theexplorationofdevelopingfruitindustrymodewith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southJiangxiarea.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7(3):187-218.(inChinese)[11]HeXiubin,LiZhanbin,HaoMingdeetal.,2003.Down-scaleanalysisforwaterscarcityinresponsetosoil-waterconservationonLoessPlateauofChina.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94:355-361.[12]HeiligGK,1999.CanChinafeeditself?Asystemforevaluationofpolicyoptions.ScienceforGlobalInsight,IIASA,Laxenburg(CD-ROMVers.1.1).[13]HuWei,1997.HouseholdlandtenurereforminChina:itsim

  • 标签: 中国土地 利用研究 土地利用
  • 简介:城市湿地公园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尤其在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快,但是,指导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通过统计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布局特征、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对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视角与最新进展。针对城市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市湿地公园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 标签: 城市湿地公园 现状 评价 保护
  • 简介:Sandydesertificationislanddegradationcharacterizedbywinderosionmainlyresultedfromtheexcessivehumanactivitiesinarid,semiaridandpartofsub-humidregionsinnorthernChina.Theresearchonsandydesertificationhasexperiencedmorethan5decadesofarduouscourseofthestrugglealongwiththeestablishmentanddevelopmentofChina′sdesertscience.Researchesinthisfieldhavemadeagreatcontributiontothenationaleconomicconstruc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ispaperfocusesonpresentingthemajorprogressandachievementsinthesandydesertificationresearchduringthelast50years,includingthestagesofstudyonsandydesertification,backgroundenvironmentofsandydesertificationanditschanges,theconception,causes,process,monitoringandassessmentofsandydesertification,thevegetationsuccession,landscapeecology,plantphysiology,impactsonecosystem,high-effectiveuseofwaterandlandresource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sandydesertifiedregions,sandydesertificationcontrolmodelsandtechniquesetc.

  • 标签: 沙漠化 土壤退化 土壤侵蚀 中国
  • 简介:出国人员迁出地分布研究李若建(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改革开放打开了封闭的国门,也促进了中国人口在国际间的迁移和流动。虽然目前这种国际迁移和流动的规模有限,但是可以预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国际间的人口交流势必得到加强。可是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料,很...

  • 标签: 迁出地 中国人口 大学社会学系 对外劳务合作 沿海地区 常住人口
  • 简介:2007年4-7月,采用野外直接观察和样方法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对金眶鸻(Choradriusdubius)的巢址进行了调查研究。金眶鸻于4月中上旬迁来野鸭湖,5月初开始产卵。野外共发现金眶鸻的巢45个,其中水库岸边28个,岛上17个。逐巢进行了常规测量,并对巢址及附近无巢区域的生境进行了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影响金眶鸻巢址选择的主要因子依次是植被盖度、植物种类、植被密度、距水源的距离、植被高度最大值、干草比例等。这说明金眶鸻倾向于在植被物种丰富度较高、植被较高、密度和盖度较大、距水源较近的地方营巢。巢址选择除了与隐蔽、食物、水、种内竞争等有关外,还与巢的保温性能有关,而巢的隐蔽性与食物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 标签: 金眶鸻 巢址选择 主成分分析 T检验
  • 简介:红树林湿地是分布于亚热带、热带滨海地区的典型湿地,具有其它湿地类型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演化过程,形成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红树林湿地出现了面积锐减、生态系统结构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功能退化等严重问题,使红树林湿地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挑战.从湿地生态、湿地功能及湿地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评述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探讨我国红树林湿地未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而明确红树林湿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 标签: 红树林湿地 湿地生态 生态系统结构 人类活动 生物多样性 土壤
  • 简介:海坛岛是福建沿海岛屿风沙侵害严重的典型地区,选择海坛岛古风沙(老红砂)、现代风沙、周边的海滩砂与闽江河口沙进行对比研究,对各类泥沙做了粒度分析、矿物组成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稀土元素示踪分析,对比各类泥沙的理化特征,判别泥沙的源汇关系。研究表明:海坛岛老红砂、现代风沙与闽江河口沙关系密切,与海滩砂、大陆架砂关系疏远。海坛岛风沙主要来自闽江河口沙;海滩砂可能来自远源的闽浙沿岸流泥沙或大陆架砂。在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与现代暖湿气候的影响下,闽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坛海峡和海坛岛沿岸,在季风搬运下形成老红砂和现代风沙同处沿岸沉积。

  • 标签: 海坛岛风沙 闽江河口沙 东北风搬运
  • 简介:通过对传统污水处理的生化二级处理系统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污水处理厂具有投资大、运行成本费高、并难以解决水质'富营养化'的缺点,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出水质量好的优点.根据南充城市化进程的具体形势,提出在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方案中,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想,并就人工湿地的规模、区位选择、活水公园设计、预期效益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阐述.

  • 标签: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系统 二级处理 污水处理厂 富营养化 出水质量
  • 简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湿地的景观出现破碎化现象,为了探讨未来湿地景观的演化规律,湿地景观模拟模型将成为预测未来湿地景观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湿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将湿地景观模拟模型归纳为基于过程的湿地景观模型和基于格局的湿地景观模型。基于过程的湿地景观模型(如PBS、SWEDI、BTELSS和WLS模型等),侧重反映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学过程,但所需基础数据不易监测,建立模型难度大,不易推广;湿地景观格局模型(如CA-Markov、ANN、CLUE-S和GM模型等),一般是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通用模型,将湿地作为一种景观类型,侧重考虑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未能充分考虑其生态过程。对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研究予以展望,认为需要(1)加强湿地景观驱动机制的定量化研究;(2)促进湿地景观格局-过程模型耦合;(3)注重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尺度推绎;(4)应该提高湿地景观模拟模型的普适性,使其能够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尺度的湿地景观演化规律。

  • 标签: 湿地景观 格局 模拟 模型
  • 简介:随着福州环城游憩带发展日趋成熟,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需求也日益旺盛,其游憩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福州环城游憩带游憩功能的发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游憩形式、游憩吸引物及游憩区位3个方面分析了福州市区居民的环城游憩偏好特征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区居民的环城游现状,为福州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 标签: 环城游憩 游憩偏好 市区居民 福州市
  • 简介:通过测定汞在吉林省双阳泥炭和黑龙江省洪河农场泥炭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汞在两种泥炭等量吸附焓、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结果表明汞在泥炭中的吸附是配位离子吸附,且反应极易发生,由于泥炭残体组成和性质的差异,汞在两种泥炭中的吸附性能也有一定区别.最后讨论了泥炭吸附汞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及由此所产生的汞对沼泽湿地环境和生物的效应.

  • 标签: 吸附性能 泥炭 沼泽湿地 吸附等温线 环境 测定
  • 简介:泥炭地植物残体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用于恢复古植被、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生物代用指标。主要概述了泥炭地植物残体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古植物、古环境、测年及泥炭沼泽管理和恢复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植物残体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泥炭地植物残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残体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泥炭 植物残体 古植被 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