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以详细的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准指数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了1990~2003年洪湖水质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4a间,洪湖水质类别以Ⅲ类和Ⅳ类为主.水质恶化的驱动因子是氮、磷及其它有机污染物.1991年到1994年期间,水体中氨氮(NH4^+-N)占溶解无机氮(DIN)的比例逐年增高;1995~2003年,以氨氮和硝酸盐(NO3^--N)同时作为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与1990~1994年的水质状况相比,亚硝酸盐(NO2^--N)所占的比例呈增加之势.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年际变化表明,洪湖水体自净能力在逐渐降低.以总磷(Tp)、总氮(TN)和溶解无机氮(DIN)作为评价指标,洪湖水体已属中富营养型湖泊.洪湖水质演变与该区域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围网养殖等)以及江湖连通的变化对水环境的作用相耦合.

  • 标签: 洪湖 水环境 富营养化
  • 简介:1月5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党总支书记、站长周卫江一行深入长华村探望病逝老党员张显才家属。

  • 标签: 环境监测总站 地质
  • 简介: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7月和10月,用定点随机采样、活体培养观察法,对西藏拉鲁湿地的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肉鞭虫145种(包括12个未定名种)。鞭毛亚门有2纲9目15科26属49种,植鞭纲有45种,其中眼虫目25种,占鞭毛虫物种总数的50%,为优势类群;动鞭纲仅有4种。肉足亚门有3纲6目20科34属96种,叶足纲有72种,其中表壳目44种,占肉足虫物种总数46.32%,为优势类群:变形目28种,占28.86%,为次优势类群。优势种类夏季有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ovata)、啮蚀隐滴虫(Cryptomonaserosa)、裸腰鞭虫(Gymnodiniumaeruginosum)、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discoides);秋季有湖生管壳虫(Trachelomonaslacustris)、薄腰鞭虫(Glenodiniumpulvisculus);常见种有27种(鞭毛虫11种,肉足虫16种);偶见种类有112种。结果表明,拉鲁湿地肉鞭虫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物种分布呈现高度的时空异质性,特有和稀有物种繁多。对肉鞭虫群落特征指标与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二元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夏、秋季影响肉鞭虫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水体pH和盐度。根据肉鞭虫群落特征以及水体主要理化指标,对拉鲁湿地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是拉鲁湿地水体状况良好,除4号采样点水体属于β-中污带外,其余各采样点水体都属于寡污带。

  • 标签: 肉鞭虫 群落特征 水环境评价 拉鲁湿地
  • 简介:在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鼓楼区铜盘河沿岸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污染源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遥感影像,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空间信息的矢量化,建立起社区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4个模块:地图显示、数据输入、信息查询和专题图制作.本研究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该数据库对于社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 简介:一、概述鸡西地区新生代船底山组(Nc)玄武岩主要沿敦密断裂带呈NNE向展布,受敦密断裂控制明显。地貌上多形成席状、舌状、台地、平顶山、桌状山等奇景,火山机构以串珠状中心式穹状火山为主。火山岩相以溢流相为主,少量碎屑流相及爆发一空落相。火山地层最大厚度200余米,多呈“熔岩被”形式覆盖在前新近系地层之上。

  • 标签: 玄武岩 新生代 构造环境 鸡西 火山机构 火山地层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 标签: 热带资源 学报 环境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征稿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通过分析长白山圆池泥炭剖面总有机碳含量、总正构烷烃含量、奇偶优势指数、(C23+C25)含量和2C31/(C27+C29)比值,讨论了泥炭发育不同时期植物输入情况,同时结合210Pb测年建立的年代序列来探讨该区的气候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约1400年前,气候干冷,圆池尚没有出现沼泽化;1400年开始,气候稍暖,少量植物输入,圆池开始沼泽化;约从1860年至今,气候逐步转暖,大量植物输入,圆池沼泽化速度加快。

  • 标签: 长白山圆池 沼泽 泥炭 总有机碳 总正构烷烃 奇偶优势指数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 标签: 热带资源 学报 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连续出版物
  • 简介: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口、经济及能源消费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发现人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密切正相关,呈同向变化;人口、经济及能源消费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也密切相关,但并不存在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是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环境污染水平随人口经济增长而上升,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人均GDP5500元左右时,环境污染水平达到峰值,此后即随人口经济增长而呈下降趋势.

  • 标签: 上海 人口经济 能源消费 环境污染 库兹涅茨曲线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 标签: 热带资源 学报 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连续出版物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 标签: 热带资源 学报 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连续出版物
  • 简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周边的湿地经常因城市扩展而被占用,造成了局部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遥感技术,研究福州市浦下洲湿地开发引起的热环境变化。利用LandsatTM卫星影像反演了浦下洲湿地2006年(开发前)和2010年(开发后)的建筑指数、植被覆盖度、土壤和植被湿度、地表温度等主要地表信息参数,分析湿地开发前后这些参数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与2006年相比,该湿地被部分开发后,2010年,植被覆盖度平均减少了10.00%,湿度平均降低了25.64%,建筑指数平均增大了13.85%,地表温度平均升高了48.39%。浦下洲湿地部分被开发为建设用地后,地表温度显著提高,热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城市建设 湿地开发 热环境 遥感 福州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 标签: 热带资源 学报 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连续出版物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办刊宗旨是:为亚热带资源环境和地理综合研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术争鸣,推崇前瞻性探索,注重反映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先发表原创性成果,传播学术信息,为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 标签: 资源环境 热带资源 学报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学术信息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2003年6~8月,对辽河三角洲营口沿海的海水、海淡水和淡化等3种对虾养殖塘湿地水化学、生物学特征及化学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明水期虾塘水质基本良好,属中营养前期一中营养后期水平,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其透明度均值40~80cm,pH均值7.8~8.6,水温均值21~28℃,离子系数1~4,溶解氧丰富,属中性偏碱性水.水质阴、阳离子组成均分别以Cl-、K++Na+为主,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与天然海水相同.水层氮、磷含量较高,但比例不平衡.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值3.84×107~2.89×107细胞/L,浮游动物120.3~465.5个/L,其种类组成符合天然海水组成规律,细菌总数均值3.23×104~6.25×104个/L.石油类、挥发酚、铜、砷含量有一定程度超标.不同虾塘水体理化指标有所差异,但不明显.探讨了水质特征、主要理化指标、营养状况与对虾养殖业的相关性和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养殖对虾的可能性.

  • 标签: 湿地水环境 地面水环境 石油类 水质特征 挥发酚 辽河三角洲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 标签: 热带资源 学报 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连续出版物
  • 简介:2006年3月3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5—1291/N,ISSN1673—7105,季刊,大16开,96码;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主办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

  • 标签: 热带资源 学报 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 连续出版物
  • 简介:广东南雄盆地广泛分布着白垩纪红色地层,厚5千多米,面积约1020km^2。前人普遍认为该套地层属山间盆地河湖相碎屑沉积,同时在湖底还沉积了大量钙质结核及多层泥灰岩。野外观察发现,地层中红颜色随层理/层次变化也发生深浅变化,说明地层的红色是与层理同期形成,属沉积阶段的原生色。所谓湖底沉积结核及泥灰岩实为红色古土壤层中的钙结核与钙板层。磁性矿物测量表明,地层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且相对含量较黄土一古土壤高得多,表明该地层是长期处于地表高温干旱氧化环境中形成。红色粉砂层和黏土层中发育的钙质结核及钙板层与古近系红黏土类似,属土壤淀积层,位于土壤黏化层下部。因此,南雄盆地白垩纪红层的“水成”只是局部或者短暂特点,总体是地表干旱氧化条件下经成土作用形成的红仁.土壤序列。

  • 标签: 南雄盆地 白垩纪红色地层 岩石磁学 赤铁矿 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