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第2部分"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取得如下重大研究成果与进展:

  • 标签: 预测理论 中国 项目 形成机理 发展规划 基础研究
  • 简介:1长江流域中尺度暴雨系统的物理模型分析了梅雨锋上两类低涡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动力、热力结构差异,发现边界层对降水模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值试验表明低空急流和水汽输送为扰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燃料”,动力过程可能在扰动发生阶段有重要贡献,而热力过程可能在低涡的发展阶段作用更为明显。诊断研究表明降水强弱与对流有效位能大小有较好对应关系;中β尺度环境表现出对流层中部为暖,而

  • 标签: 长江流域 暴雨 中尺度运动 天气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理论
  • 简介:干旱灾害是甘肃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甘肃省1990~2010年的干旱受灾面积和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农业旱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旱灾受灾指数在22%时的旱灾受灾概率最大,超过80%的旱灾受灾可能性就很小;旱灾风险值显示,农业旱灾受灾指数〉10%~20%时的风险概率为1~1.6a一遇,农业旱灾受灾指数〉50%时的风险概率为12.2a一遇,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这说明甘肃省的农业旱灾出现频率高,发生周期短,灾情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甘肃省农业旱灾的认识,对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信息扩散 旱灾 风险分析 甘肃省
  • 简介:气候学理论认为,在晴朗天气条件下,从日出到日落,绝对黑体随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其吸收太阳能的效果是最佳的。德州是中国太阳谷,是太阳能科技研发、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平板太阳能(板面近似绝对黑体)均为固定式安装在墙体或楼顶上,试想,如果它能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转动,使太阳能吸热板随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其吸热效果是怎样的那?我们通过理论推算与实践得出令人惊喜的结论。

  • 标签: 理论分析 实践验证 技术升级
  • 简介:运用气柱内辐射,相变,对流间的平衡及地表能量平衡条件研究了由于地表状况改变,即植被退化所造成的局地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地表反射率的加大及地面热通量的变化造成中国北方降水量的减少和温度的增加.粗糙度的减少也能造成降水量减少和温度增加,这些结果与数值模拟一致.考虑平流作用以后,上述特征不变,但降水及温度改变量发生变化.在全球增暖背景下,降水减少和温度增加要更剧烈些.

  • 标签: 气候变化 反射率 土地利用 下垫面 气柱 平流作用
  • 简介:本项目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的领导下,经过70多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2005年度全面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取得一系列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整个项目的最终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有:

  • 标签: 暴雨监测 预测 致洪 南方 研究成果 科学家
  • 简介: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在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的领导下,经过80多位科学家联合攻关,出色地完成了本年度的研究任务并实现了前3年的预期目标。2007年度取得了以下阶段性进展:

  • 标签: 暴雨监测 预测 致洪 南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科技部
  • 简介:2008年该项目在我国南方暴雨研究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进展的取得为该项目圆满完成国家规定的研究任务与实现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要进展简述如下:

  • 标签: 暴雨监测 南方 预测 致洪 科学问题
  • 简介:着重论述极值统计分布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重大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意义,综述该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例如,基于超门限峰值法(POT)的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和基于单元极大值法(BM)的广义极值分布(GEV)及其参数间的理论关系;采用极值分布模型与多状态一阶Markov链相结合构建降尺度模型模拟局地极端降水事件,推算一定重现期的极端降水量的分位数;探讨极值分布模型分位数估计误差问题,多维极值分布理论及其应用等问题。

  • 标签: 广义帕雷托分布 广义极值分布 二维极值分布 强降水
  • 简介:本文在指出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结构上系统忽略预报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固有缺陷后引入了气象关联模式,简单阐述了气象关联模式在方程结构上将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明确加以刻画的建模思想,在文献^[1]的基础上,指出系数的精度也会影响到模型的稳定性,将文献^[1]单纯从系数大小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改进为考虑系数与变量之积的数量级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关联系数”的概念,为因子筛选提供了途径。

  • 标签: 气象关联模式 稳定性判别 关联系数 气象统计预报
  • 简介:(1)进一步完善了长江中下游暴雨系统物理模型研究.A.分析研究了强暴雨系统对中纬度乌拉尔阻塞高压短期变动的响应关系以及副热带高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强暴雨和干旱的影响和作用.强调了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亚洲中高纬地区自西向东传播的罗斯贝波的作用.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低涡对江淮流域暴雨过程产生影响的概念模型.

  • 标签: 天气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 中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 强暴雨
  • 简介:保证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成为有意义的培训,高水平师资队伍起着核心的作用。本文提出建立“准专职”教师队伍的设想,从适应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规律、培训内容贴近学员实际业务工作、盘活人才资源、遵循教学行为规范等方面分析其必要性,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矛盾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教育培训工作 师资队伍 气象部门 教师队伍 客观规律 业务工作
  • 简介:2006年5月29日至6月9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lPhysics,ICTP)主办的第3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和应用研讨会(Third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ICTP的所在地)举行。与会人员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员。高学杰研究员代表国家气候中心,是会议的5名组织者之一,与国家气候中心徐影博士,研究生张冬峰、石英、曹丽娟,访问学者徐集云(浙江省气象局)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研究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理论 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 简介:1概况2014年5月12—23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iPhysics)主办的“第7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和应用国际研讨会”(7th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ICTP所在地)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家气候中心徐影研究员、石英博士、韩振宇博士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区域气候 模式理论 应用 理论物理 滨海城市
  • 简介:为了使数值预报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数值预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研究的最前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2006年底举行了“数值预报理论基础”系列讲座。讲座每星期两次,邀请了我国在数值模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老专家,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纪立人、陈嘉滨先生,从数值预报的基础公式和数值解法,一直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值预报 灾害天气 讲座 系统理论 研究人员
  • 简介: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lPhysics)主办的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Ninth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ICTP的所在地意大利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行。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模式理论 区域气候 意大利 应用 WORKSHOP
  • 简介:项目在2005年继续加强研究成果集成和业务化。由宇如聪、倪允琪等负责的“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胡志晋、周秀骥等负责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云分辨模式系列的研制和应用”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由张文建、许健民等负责的“暴雨系统的卫星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

  • 标签: 预测理论 形成机理 天气灾害 应用 项目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