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致病突变体B1233的进一步研究,分离了被突变的致病相关基因foABC1,同源性分析及保守结构预测该基因编码一类ABC转运蛋白,其功能可能同稻瘟病菌的ABC转运蛋白一样,负责真菌毒素的泵出,或是像其他真菌的ABC转运蛋白,在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时能忍耐植物因防卫反应所释放的植保素或抗毒素类物质。

  • 标签: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相关基因 foABC1
  • 简介: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cactorum(Leb.et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panax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的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的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 标签: 五味子 内生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 简介:以金针菇的非食用部位为原料,探讨了该部位水提物的膜分离工艺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金针菇非食用部位的水提物经过膜分离纯化后,多糖含量从9.46%提升至17.24%,得率11.30%;该部位的水提取物及其膜分离后各组分对人结肠癌(HCT-8)、人肝癌(HepG2)、人胃癌(BGC-803)和人鼻咽癌(KB)肿瘤细胞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HepG2和KB的作用最为明显;该部位水提取物对HepG2和KB的IC50分别为6.9和7.6μg/mL,而膜分离后的超滤膜截留液组分抑制作用最强,对HepG2和KB的IC50分别为1.0和0.8μg/mL。

  • 标签: 金针菇 多糖 膜分离 抗肿瘤
  • 简介:从一种墨西哥仙人掌[Opuntiamicrodasys(Lehm.)Pfeiff]的肉质茎中分离获得3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3个目、3个科、14个属.同时选择2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仙人掌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为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

  • 标签: 仙人掌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 简介:采用常规的和分别含Cd2+、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对云南省会泽县废弃铅锌矿区圆叶无心菜(Arenar-iaorbiculata)根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将分离的菌株分别接种在含不同浓度Pb2+(0,0.1,1,10mmol/L)和Cd2+(0,0.05,0.5,5mmol/L)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SB)中,研究废弃铅锌矿区圆叶无心菜根际真菌的镉铅耐性,结果表明:从铅锌矿区圆叶无心菜根际共分离获得6个属的真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nm)真菌为优势种群;Cd2+和Pb2+显著减少根际真菌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量,抑制菌株的生长;含Cd2+和含Pb2+的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的根际真菌镉铅耐性强于常规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的菌株。

  • 标签: 铅锌矿区 圆叶无心菜 根际真菌
  • 简介:在虎杖组织培养过程中获得1株产黄青霉菌株(Penicillumchrysogenum,39B)菌株,其发酵液经TLC和HPLC检测含白藜芦醇,对其培养条件及白藜芦醇积累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该菌最佳培养条件:20g/L葡萄糖,2g/L硝酸铵,pH值7.0,28℃,100r/min。3mmol/L苯丙氨酸、Mg^2+、Zn^2+能促进其生长和白藜芦醇的积累,其白藜芦醇含量达8.6617μg/100mL。

  • 标签: 虎杖 产黄青霉 白藜芦醇 培养条件 积累特征
  • 简介:在进行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分离获得了2个中国新记录种:蕨枝顶孢[Acremoniumpteridii(J.C.Frankland)W.Gams]和穴形节皮菌的金孢属无性型[ChrysosporiumanamorphofArthro-dermacuniculi(Dawson)C.A.N.vanOorschot]。蕨枝顶孢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二次及三次分支,具有1~3个隔膜,顶端着生单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以假头状着生,卵形或者近圆形,内含1个油球。穴形节皮菌的金孢属无性型主要形态特征为短的侧分支与可育菌丝呈直角伸出,分生孢子具柄,生于短的突起上或者直立的侧分支上;分生孢子卵形或棍棒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大多数单胞,极少数为由2~3个细胞组成。文中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标本保存于大连民族学院菌种保藏中心。更多还原

  • 标签: 蕨枝顶孢 穴形节皮菌的金孢属无性型 形态鉴定 培养物 土壤真菌
  • 简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整个欧亚大陆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该保护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茎点霉属(Phoma)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淡黄茎点霉(P.flavescens),为我国首次报道。

  • 标签: 土壤真菌 茎点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从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培养料中分离得到1个中国新记录种:卵孢单端孢[Trichotheciumovalisporum(Seifert&Rehner)Seifert&Rehner]。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与相近种的区别,并进行了ITS序列分析。研究菌株保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 标签: 卵孢单端孢 玫红穗状霉 蛹虫草 新记录种
  • 简介:为了明确引起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的镰孢菌(Fusarium)种类及优势种群,对该地区大豆根腐病样本进行了采集。通过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6种镰孢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equiseti)、尖孢镰孢(F.oxyspor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其中尖孢镰孢(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达16.67%。对6种镰孢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 标签: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形态鉴定 三江平原
  • 简介:为结合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优点、克服液体菌种不能长距离运输的不足,对杏鲍菇液体培养的菌丝球与基质结合的再固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菌丝萌发力与生长速度的比较筛选出最适合"杏大"的基质配方为玉米芯78%,麦麸20%,石膏2%,与其他基质配方相比差异显著(P〈0.01)。25d内保藏时间对菌丝的生长速率和菌丝萌发力没有明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优化的再固化菌种在不同的保藏时间进行呼吸强度和纤维素酶活测定,结果显示,再固化菌种呼吸强度随着保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5℃保藏35~45d时菌丝的呼吸强度急剧上升,在45d时达到最大1.1328mg/(g·h);纤维素酶活随保藏时间下降,菌种活力下降,因此再固化菌种的保藏时间在35d为宜。

  • 标签: 杏鲍菇 液体菌种 再固化菌种
  • 简介:应用不依赖于培养方法的分子技术,研究堆肥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其随温度变化的现象,正在修正以往人们对堆肥过程中重要真菌类群的认识。另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利用虽有限,但已经较先前开始时揭示出更大、更多样化的菌物群落特异性。嗜热菌物种的数量,潜在地促进了先前研究的非特异性嗜热菌物种被大量发现,这些菌物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技术应用潜能。

  • 标签: 堆肥 嗜热真菌
  • 简介:针对目前黑木耳代用料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吉林省东部地区资源及气候特点,系统地对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最适培养料装量为800g;在接种时间为3月10日、置于相同培养条件下,最适栽培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初;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20~25℃,初期略高;最适水分条件为采用间歇式供水,干湿交替;最适光照条件为全日光。

  • 标签: 黑木耳 代用料 栽培技术
  • 简介: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 标签: 花脸香蘑 发酵料 熟料覆土 可控出菇试验房 周年栽培
  • 简介:摘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在于废弃物的资源化。以马铃薯淀粉工业为例,治理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能依靠该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支撑。实践证明,在众多高新技术里面,生物技术的威力最大、效果最好。文中在回顾了生物技术应用于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大量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马铃薯淀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制过程中生物技术的杰出表现,展示了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和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 标签: 生物技术 废弃物资源化 黑曲霉 木霉 地衣芽孢杆菌 微生物群落分析
  • 简介: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降解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约90%的真菌种类仍然未知,且大部分难于分离和培养.因此核酸杂交;核酸序列分析;DNA指纹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真菌分类、鉴定、种群结构、群落多样性研究.本文综述了这几种主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真菌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标签: 真菌生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 DNA指纹分析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