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分析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在1993年3月至2008年6月间16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平均年龄7.25岁(2~15岁),男女比例2.2:1,主要症状包括头痛(87.5%)、发热(81.25%)、恶心呕吐(75%)等,10例颅内压升高。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治疗采用两霉素B和(或)两霉素B脂质体静滴,5一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16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隐球菌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在侵袭曲霉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6月临床上曲霉菌感染高危病患的血液标本80例,并根据EORTC/MSG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8例,拟诊组26例,非感染组46例,分别利用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进行检测,计算3种方法的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3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76.47%、67.65%、52.94%,特异度分别为80.43%、89.13%、80.43%。联合诊断结果显示,NASBA与real-timePCR串联方案有最好的特异度(100%)及阳性预测值(100%);NASBA与real-timePCR并联方案则最为灵敏(94.12%)。结论NASBA用于诊断IA最为敏感,而real-timePCR则最为特异,GM试验的表现差于前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策略,在特定情况下提高临床早期诊断IA的准确

  • 标签: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实时PCR GM试验
  • 简介: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的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中心。通过不同数量的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 标签: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中心 聚类分析 SSR引物数量
  • 简介:研究新疆冬小麦萌发期对旱胁迫的响应,并进行抗旱综合评价,为小麦萌发期抗旱品种的评价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20%PEG-6000胁迫剂并利用位于5BS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TaNRX-a1和TaNRX-b1分别进行萌发期抗旱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从而对8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进行萌发期抗旱综合评价。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数、最长根长、苗高和胚芽鞘长度7个指标,结果表明,旱胁迫均值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30.86%、23.91%、31.37%、0.43%、31.07%、50.27%和6.61%。在8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TaNRX-a和TaNRX-b变异类型频率分别占83.1%和16.9%。具有种子萌发期高抗旱能力等位变异TaNRX-a为优势等位变异。在种子萌发期高抗旱能力的优势等位变异TaNRX-a变异类型的材料中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的分布频率依次为93.8%、82.1%和79.5%。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及分子标记检测相结合表明,抗旱最强且具有TaNRX-a变异类型的品种(系)有昌冬5号、旱洋麦、卡衣木红、纳瓦提然和高加索。相关分析表明,胚芽鞘长、最长根长分别与萌发期综合评价值D值的相关较大分别为0.557、0.516,可作为小麦抗旱快速鉴定指标。本研究将表型和分子标记相结合,能更有效地评价小麦萌发期抗旱能力。

  • 标签: 小麦 萌发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功能标记
  • 简介:通过研究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和葛根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为葛根的分子育种和指纹图谱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鉴定分析了127份不同来源葛根资源的10个表型性状,并用ISSR标记研究127份葛根资源的遗传多样,对ISSR标记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表型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葛根资源的10个性状变异大、多样较好。利用ISSR标记获得多态条带109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73条、平均Nei's基因多样0.2085、平均Shannon's指数0.3378,最远遗传距离为0.46。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聚为两大类,群体结构分析和PCoA分析结果类似将127份资源分为2个亚群。GLM分析发现3个与茸毛性状关联标记,MLM分析未发现与表型性状关联的标记。本研究收集的资源遗传多样较好,葛根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与地域关系不大,综合GLM和MLM关联分析结果,本试验未发现与表型关联位点。

  • 标签: 葛根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 简介: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小麦生产,提高小麦耐盐是应对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耐盐种质资源是耐盐遗传改良的材料基础。本研究以小麦为材料,筛选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评价的适宜NaCl浓度,明确了小麦芽期耐盐鉴定的最适NaCl溶液浓度为1.2%,苗期耐盐鉴定的最适土壤NaCl浓度为0.8%。用该盐浓度胁迫处理321份小麦材料,获得芽期高耐盐材料21份,占供试材料的6.5%;苗期高耐盐材料18份,占供试材料的5.6%;芽期和苗期均为高耐盐的材料2份,分别是中作60115和冀麦一号。

  • 标签: 小麦 耐盐鉴定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采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自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来源胶质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苜蓿抗旱鉴定指标归纳为地下生物量因子、生长发育因子、地上生物量因子、根系因子、胁迫指数因子5个主成分,其中根冠比、地下生物量胁迫指数、根冠比胁迫指数、株高、叶面积、根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胁迫指数、侧根数、叶面积胁迫指数等11个指标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15份胶质苜蓿种质资源抗旱进行了排序。通过该方法旨在筛选出抗旱较强的种质资源。

  • 标签: 胶质苜蓿 苗期 抗旱性 评价
  • 简介:侵袭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和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的困难和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的缺乏,毛孢子菌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毛孢子菌属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致病真菌在体外对甲板的侵袭能力。方法将分离自甲真菌病患者的致病真菌包括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和短帚霉,接种到沙堡培养基中,同时将灭菌甲板埋植入接种处。第28d时,取出甲板,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真菌对甲板的侵袭能力。结果病理显示接种于红色毛癣菌及短帚霉的甲板内可见菌丝生长,而接种于白念珠菌的甲板内无菌丝生长。结论皮肤癣菌和霉菌可以在甲板内侵袭生长,而白念珠菌对甲板无侵袭能力。

  • 标签: 致病真菌 侵袭性
  • 简介:用21个分布在谷子9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120份来自于核心种质的谷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研究。21个标记共检查出305个等位变异,各标记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在3~26个之间,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出的等位变异数为14.5个;21个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809。基于21个SSR标记的分子鉴定,计算了120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为0.8393~0.9672,平均值为0.8906。根据计算的遗传距离,对120份谷子材料进行UPGMA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8865处这些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分类结果与这些谷子来源地生态类型总体上表现一致,分别为西北内陆类群、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类群、华北平原类群以及华北平原近年育成种类群。

  • 标签: 谷子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分析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中5072份国内绿豆资源的地理分布,并对14个性状(6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豆种质资源分布在约28个纬度、60个经度内,其中29~41°N×107-123°E范围内分布最多,占总材料数的75、99%。6个质量性状中荚色的遗传多样指数最高,而8个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遗传多样指数最高。35—37°N×111—115°E、37—39°N×111—115°E、39—41°N×115—119°E、41—43°N×115-119°E几个小区遗传多样指数较高,可初步推断中国绿豆资源遗传多样中心在35—43°N×111—119°E范围内。

  • 标签: 绿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红菜苔是我国独有的蔬菜资源,深受消费者喜爱。利用63对SSR引物检测来自全国的45份红菜苔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63对引物扩增出124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近2条带,扩增产物片段大小都在150~300bp之间,相似系数在0.56~0.89之间。结果表明,红菜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本研究为菜苔资源的利用和育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 标签: 红菜苔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真菌过敏哮喘是由环境中真菌致敏原暴露诱导的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真菌过敏哮喘患者肺部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患者气道壁重塑并伴渐进肺功能障碍,表现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目前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等传统疗法对其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很多研究开始致力于对真菌过敏哮喘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使得真菌过敏哮喘的治疗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传统方法外,在抗真菌感染及其免疫学治疗控制真菌过敏哮喘方面取得一定新进展。

  • 标签: 真菌 过敏性哮喘 免疫治疗
  • 简介:为充分发掘抗缩果病枣种质资源,对保存于河北沧县(2006-2009年,77个品种)及山西太原(2006-2007年,53个品种)和山西太谷(2006年,231个品种)的共268个枣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缩果病抗性调查。结果表明,枣品种间缩果病抗性差异显著,其中病果率变幅为0~66.18%、变异系数为2.01,病情指数变幅为0~55.06%、变异系数为2.46;同一品种的发病程度因年份和地点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根据在发病严重的沧县枣资源圃连续4年(2006-2009年)的观测结果,枣品种的缩果病抗性可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5类,相应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5%以下、5%~10%、10%~15%、15%~25%和25%以上;在沧县的77个品种中,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的品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0.52%、2.60%、7.79%、6.49%和2.60%。在我国主栽枣树品种中,金丝小枣、圆铃、长红、冬枣等为高抗品种,婆枣、壶瓶枣为高感品种。本研究表明,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抗缩果病枣树种质资源。

  • 标签: 枣树 种质 缩果病 抗性 评价
  • 简介:为了阐明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幼穗分化期耐冷的形态生理机制,以耐冷不育系Y58S和4个生产上常用光温敏不育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17.5℃,10d)下结实率、穗部形态、株高、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物酶系统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Y58S的幼穗分化期耐冷在5个不育系中最强,与敏感的C815S和株1S相比,Y58S表现为株高和穗长降低幅度较小,保持较高结实率;光合作用受低温影响不显著,SPAD值、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无显著变化;SOD、POD活性降低幅度较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幅较小。

  • 标签: 水稻 光温敏不育系 低温胁迫 幼穗分化期 生理
  • 简介: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以及SSR和AFLP2种分子标记,对河北省41个大豆推广品种进行遗传多样分析,以便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依据。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和2个特殊品种,聚类结果与材料系谱来源相差悬殊,不能反映材料间亲缘关系。SSR和AFLP数据聚类结果将41个材料划分为4个SAG(SSRandAFLP—basedgroups)分子类群。3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3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上有4.47个等位变异,SSR的遗传多样指数(Simpson)分布范围为0.0928~0.7800,平均值为0、6442。10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93个多态标记,平均每对引物9.3个多态标记。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77~0.9868,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6732~0.7653,总体平均值为0.7237,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说明材料间遗传变异较小。

  • 标签: 大豆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SSR AFLP
  • 简介:真菌的孢子和(或)菌丝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和皮肤是真菌致敏的主要反应器官。该文就常见的致敏真菌、真菌的致敏机制、真菌所致呼吸道和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 呼吸道 皮肤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白念珠菌具有双形态,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双形态的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的MAPK途径,Efg1调节的cAMP/PKA途径,Tup1介导的抑制途径,Rim101调节的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的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的致病更强。

  • 标签: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 简介:从14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1对多态强、重复性好的SRAP引物,对43份苦瓜种质DNA进行了扩增,共得到2078条谱带,其中多态谱带863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得到14.15条多态谱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2.11%。用UPM—G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供试苦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5,在阈值O.65处(L1)可将苦瓜分为2个类群,第1类群为野生种,第Ⅱ类群为半栽培种和栽培种;在阈值0.80处(L2)将第Ⅱ类群分为5个亚类群,L2的划分反映了苦瓜种质间的遗传多样与果实性状、来源或地理分布有较高相关;在阈值0.83处,第Ⅱ类群1亚类群又分为4类,大致分为滑身苦瓜(粗棱无瘤)、大顶苦瓜(棱细大圆瘤、倒锥形)、棱细圆瘤苦瓜以及尖刺瘤或凸瘤苦瓜,分类结果与苦瓜的刺瘤有无、棱条粗细、瘤的形状和瓜色等密切相关,初步认为刺瘤苦瓜为较原始类型。

  • 标签: 苦瓜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SRAP
  • 简介:红花檵木与檵木花的数结构有很大差异,檵木4数花占96.2%(花瓣、雄蕊、退化雄蕊、萼片均为4数);野生红花檵木4数花约占50%;红花檵木栽培类型以5数花居多,不同类型品种花的数结构亦有差异,总体变异规律为:近期栽培品种双面红类5数花>中期栽培品种透骨红类>早期栽培品种嫩叶红类.利用花的数表型变异探讨了品种的演化历史和新品种选育的前景.

  • 标签: 红花檵木 檵木 数性表型变异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