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校医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医学生健康睡眠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睡眠影响因素自制量表对某大学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09份,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环境因素和知觉压力。 结果 睡眠质量差的医学生占27.1%。噪音、学习压力等因素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校医学生睡眠质量应受其自身和学校的重视。医学生应加强自身睡眠管理,学校提供舒适的寝室环境,来提升医学生的睡眠质量。

  • 标签: 医学生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卒中致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从2021年1月开始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融入健康教育,选取2021年1~6月(健康教育实施后)我院收治的5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2020年7~12月(健康教育实施前)我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融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SSA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干预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健康教育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患者麻醉苏醒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的106例全麻病人。双盲法分为各53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室滞留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麻醉苏醒期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期苏醒。

  • 标签: 综合护理 手术室 麻醉苏醒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并探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给予实验组患者临床教育路径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健康教育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满意度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压疮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并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后的压疮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不仅能缩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压疮平均愈合时间,还能有效预防术后压疮情况发生。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术后压疮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控制时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有效性。方法将在我院精神科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分成两个组,在护理中,37例的分析组开展品管圈活动,33例的传统组行常规护理,观察比对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是5.4%,相较于传统组的24.2%明显较低,(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长期住院精神科患者中,可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降低。

  • 标签: 精神科 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与40例健康者对比。同时结合病情变化,对改善患者以及恶化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各组检测值。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相比健康者要高,差异明显,P<0.05;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相比慢性乙肝患者更高,差异明显,P<0.05;改善患者的的IgG、IgA、IgM以及TBIL水平明显比恶化患者高,且PTA明显比恶化患者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能够通过检测值大小对肝细胞的受损情况进行评估,在患者肝功能的评估上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10月4日至2018年2月1日我院7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疼痛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七十二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4.03±1.15)分、(3.48±0.46)分、(1.15±0.60)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概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其疼痛及满意情况。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舒适护理干预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GDM主要是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被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症状,并严重影响母婴健康,GDM在我国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本文通过GDM对母婴的危害,总结了GDM监测、治疗方法以及自我护理方法,希望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并发症 血糖监测 治疗方法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收入我院的12例肺结核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介入护理后,12例患者中共栓塞19条血管,9例立即止血,2例逐渐止血,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采用介入护理可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还可以有的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学 肺结核 支气管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在卵巢囊肿手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入的36例卵巢囊肿患者,按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实验组采用介入护理方式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护理。结果实验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可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进食时间以及焦虑状态等方面由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介入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介入护理学 卵巢囊肿 传统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掌握本院MRSA的流行趋势,了解、掌握MRSA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MRSA的医院感染及其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状研究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临床各科住院病人206例及MRSA感染者,进行MRSA流行强度、流行因素及影响流行因素综合分析。结果MRSA患者的年龄多集中在50-70岁年龄组,患者住院科室分布依次为ICU病房、肿瘤科、内儿科、外科。患者的易发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及创口感染。大部分患者使用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生素治疗。结论医院MRSA感染率升高,与临床各科滥用抗生素有关,与临床创伤性诊断、治疗操作有关。万古霉素是当前临床公认的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 标签: 致病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感染 现状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所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内科护理 应用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10月4日至2018年2月1日我院7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舒适护理。观察两组疼痛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七十二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4.03±1.15)分、(3.48±0.46)分、(1.15±0.60)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概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其疼痛及满意情况。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舒适护理干预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心包填塞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方法选入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900例,从中选择并发心包填塞患者3例的临床数据,记录护理方式。结果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包填塞2例,永久起搏术1例。3例患者均成功抢救,同时满意度100%。结论测定患者生命体征,予以护理对策,强化心理干预,提升患者风险意识,有利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心包填塞 抢救流程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NAION患者,按照治疗初始选择同时联合用药还是前后交叉用药,将68例(70眼)分为A组和B组,观察视力恢复有效率。结果A组38眼总有效率63.2%,B组32眼总有效率8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5)。结论在NAION发病后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前后交叉用药,疗效好于模式化的同时联合用药,对NAION的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 标签: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个性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