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替普瑞酮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沈阳维康医院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三联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观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p的清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雷贝拉唑三联法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普瑞酮对Hp感染相关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替普瑞酮 幽门螺旋杆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探究大脑后动脉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CTA-MIP)分段显示与层厚、旋转角度等参数的相关性,确定大脑后动脉的各分段优化主显体位。方法利用CTA-VR平台,对入组病例分别测量大脑后动脉P1-2段及P2-4段走形跨越厚度及空间角度,把测量参数的修正值在CTA-MIP平台进行验证,形成各分段的层MIP主显体位图像,对主显体位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确定CTA-MIP各分段的优化主显体位的厚度及旋转角度。结果大脑后动脉P1-2段首选主显体位:标准轴位显示,层厚15mm,偏移角度0°;大脑后动脉P2-4段首显主选体位:外旋矢状位显示,层厚25mm,外旋角度15°。结论通过优化CTA-MIP层厚、角度变换,CTA-MIP-P1-2段及P2-4段的优化主显体位能够清晰、快速地显示大脑后动脉各段的主支及主要分支,为大脑后动脉的影像学显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及理念。

  • 标签: 大脑后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临床疑诊为肺栓塞老年患者23例行螺旋CT肺血管造影扫描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有19例确诊为肺栓塞,螺旋CT肺血管造影扫描结果有17例,诊断准确率达89.47%。23例患者共累及239支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直接征象是其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其中完全栓塞型59支,附壁型42支,偏心型126支,中心型12支。结论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在老年人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肺栓塞 老年人 螺旋CT肺血管造影 临采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中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全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任意40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0例,分别接受16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引导下的手术、传统置钉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置钉成功率达到97%,对照组成功率8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11.5%,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骨科手术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提升置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骨重建技术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技术在诊断和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肺癌患者56例,均接受多排螺旋CT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56例病变均为孤立性结节样病变,直径不高于20mm;胸部多排螺旋CT技术检测确诊51例(91.07%);左肺27例,右肺29例;不同部位病灶,特征性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诊断及鉴别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均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技术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粒子化学发光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寻求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更为简单快速的方法,用于梅毒的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选取600份病房及门诊血清标本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33例,阳性率5.5%,TPPA法阳性28例,阳性率4.6%.以TPPA法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98.04%.结论化学发光法可作为TPPA法的替代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梅毒 化学发光法 TPPA法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102例在2016年5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多层螺旋CT配合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对照组(单纯多层螺旋CT诊断)各51人。分析观察两组诊断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检出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检出率(80.39%),(P<0.05);且观察组诊断满意度评分(96.21±6.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30±5.47)分(P<0.05)。结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后,可以促进诊断检出率显著提高,同时增高患者对诊断工作的满意度,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肺栓塞的严重性以及表现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应用64排螺旋CT造影,探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0例已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期选取40例拟诊但均排除其为肺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扩张情况、中央肺动脉受累情况,对CT造影在肺栓塞的诊断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进行计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栓塞指数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也明显较高,差异均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栓塞的严重性以及表现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应用64排螺旋CT造影,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而且具有无创快捷等优秀特点,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造影 肺栓塞表现 严重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癌患者50例,初诊时采用常规螺旋扫描(常规扫描组),复诊时采用轴位扫描(低剂量组),两组均采用120KV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技术,噪声指数为9,分别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噪声值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噪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有效剂量低于常规扫描组(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腹部扫描诊断过程中应用低剂量CT诊查,不会给图像质量和患者身体带来损害,且噪音值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低剂量CT 肝癌 腹部扫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在消化内科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出院后实施根除HP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指导。观察两组HP感染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HP基础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好的有36例,对照组的有28例;两组HP基础知识知晓率比较,实验组知晓感染原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的分别为38、39、35、37、40例,对照组知晓感染原因、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的分别为28、27、24、27、28例;两组之间的差别经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弹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提高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HP基础知识的知晓率。

  • 标签: 微信平台 延续护理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所产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结果对本文研究过程中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等级的划分,包括了14例重级急性胰腺炎患者,9例中级急性胰腺炎患者,以及25例轻级急性胰腺炎患者。结论把16排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运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充分反应出患者病变产生的阶段与过程,从而对患者预后评价及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16排螺旋CT 诊断分级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今年9月中旬新鲜出炉的GLOBOCAN2018全球癌症统计证实,中国肺癌年发病77.4万例,死亡69万例,这意味着每天有接近2000人逃不出肺癌的死神之爪!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 肺癌 套餐 体检 担心 意味着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许多医院在使用具有先进硬件技术的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其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球管的热容量大、扫描层比较薄、使用寿命长以及运行时发出较小噪音的优点,再加上该设备运行状况够稳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CT机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作系统,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故障,本文就主要分析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所产生的故障种类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

  • 标签: 飞利浦 CT机 故障分析 养护管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相同技术参数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自动减影,并对减影后数据进行 3D-VR、 MPR、 MIP等处理,评估诊断价值。结果:经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诊断证实,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 3例患者颈脑血管属完全正常,有 2例为颅内动脉瘤, 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 12例为血管变异,且主要是动脉血管变异(其中包括起源和行径以及发育粗细等), 13例为动脉硬化、狭窄(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和颈总动脉等狭窄)、闭塞,诊断率和检出率高。结论: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和高效的特点,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 头颈部; 血管性疾病; 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联合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2例乳腺病患者,将彩超及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彩超、MSCT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6.9%、74.4%、96.5%。特异度分别为77.5%、75.6%、84.0%。准确度分别为76.0%、75.0%、85.1%。结论彩超联合MSC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钻孔桩的类型很多,而长螺旋是其中之一。长螺旋用于本项目发挥其自有的优点,避免其不足之处。通过现场对长螺旋工艺、方法不断的改进和试验,从而达到长螺旋钻孔桩施工即满足了原计划工期,同时又保证了荷载达到其设计要求,为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长螺旋 钻孔桩 承载力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效果。方法纳入62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均经手术病例确诊,选自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2月,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研究组,均31例,分别提供螺旋CT、钡餐造影检查,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在黏膜病变、胃泡内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方面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胃壁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食管下端变窄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就胃底贲门癌患者而言,钡餐造影诊断效果最佳,但联合钡餐造影、螺旋CT可以进一步准确判断临床分期,便于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钡餐造影 螺旋CT 胃底贲门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接受诊治的时间段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根据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每组n=40,分别观察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生活质量、疼痛情况、焦虑抑郁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10.0%,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同时,在生活质量的观察中,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跟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重,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出现出血情况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情况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