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半夏白术麻汤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 100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5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基础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安宫牛黄治疗,研究组在基础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安宫牛黄丸配合治疗,治疗时间 14d。观察两组的治疗后的效果,不良反应,入院时间,治疗结束后的表现,评分,血清水平,昏迷情况、血肿体积变化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卒中评分标准 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 ADL、昏迷量表评分 GCS、血清 S100B、颅内压、血肿体积变化均有改善。研究组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 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 P<0.05。血清 S100B、 CysC水平治疗效果均降低,研究组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 P<0.05。颅内压、血肿体积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不良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标准意义, 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安宫牛黄治疗患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安宫牛黄丸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入 2017.2-2018.6 我院脑出血病患 88 例,随机分组,康复组( 44 例行传统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与传统组( 44 例行传统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病患神经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康复组 NIHSS 评分低于传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 P < 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早期护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的价值体会。 方法:收集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 100 例作为观察样本,以双盲法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病例均为 50 例,临床护理模式各自为常规护理、前瞻性护理干预,评析对比 2 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 结果:护理以后两组的 NIHSS 评分比护理以前低, ADL 评分比护理以前高,且试验组两评分变化比对照组更有,均为 P < 0.05 。 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在临床各大医院全面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偏瘫 前瞻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实行延续性护理对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进行本文研究,依照护理模式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间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SBP、DBP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 延续性护理 血压控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外伤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开颅(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手术术式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病例取自 2016 年 6 月至 2019年 6 月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脑叶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60例,其中 30 例患者接受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术式,为观察组,其余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对比观察,作为对照组。对比内容为治疗效果、 NIHSS 评分、 G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为 93.33 %,对照组 76.67 %, 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比常规骨瓣,标准大骨瓣开颅由于减压充分,外伤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高,预后更好,整体治疗效果方面对比常规骨瓣开颅更有优势。

  • 标签: 外伤性脑出血 标准大骨瓣 开颅减压术 安全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平扫漩涡征、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首诊并住院治疗的2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入研究,按照有无出现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未扩大组,按照按征象的有无再将患者分为征象阳性组与征象阴性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漩涡征、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准确性,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7例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中,出现漩涡征21例(36.8%),黑洞征17例(29.8%);153例血肿未扩大的患者中,出现漩涡征12例(7.8%),黑洞征22例(14.4%);影像学征象阳性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入院收缩压显著升高,破入脑室者比例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漩涡征阳性(33例)与漩涡征阴性(177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黑洞征阳性患者(39例)的初始血肿量较黑洞征阴性患者(171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漩涡征和黑洞征"阳性患者初始血肿量较阴性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漩涡征、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0.577与0.57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漩涡征与黑洞征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CT平扫黑洞征及"漩涡征和黑洞征",漩涡征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预测价值更大。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漩涡征 黑洞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 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了来我院进行了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 治疗的 52 例患者为对象,患者来院治疗的年限在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2 月间,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的 52 例患者分成了对照组( n=26 )和观察组( n=26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使用围术期护理措施,在患者护理工作完成后对比两组别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出现概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高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 患者期间采取围术期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患者使用钻孔引流的治疗手段,并且在治疗后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触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 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这 100例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而入院进行治疗的,并且他们选用的治疗方式是钻孔引流,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这 100例患者中有二分之一的患者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术后的护理,另外二分之一则选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手术后的护理。结果:使用综合护理措施的 50例患者,他们所触发的并发症概率要比使用传统护理方式的患者小很多,并且他们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要高。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比传统的护理干预在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身上起到更好的作用,故而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钻孔引流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护理干预 并发症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 90例老年 HICH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 n=45)与观察组( n=45),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方式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7%( 3/45),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 22.2%( 10/45),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将预见性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缩短其救治时间,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优质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68名ICU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4。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将预防护理应用于其中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状况,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显著(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ICU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时,将预防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脑出血 肺部感染 护理分析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我院在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 68 例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进行分组,将 68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4 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治疗 34 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 34 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 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应用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减压术治疗效果较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穿刺引流 开颅减压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完整资料,根据患者血清Hcy检测水平(正常范围为<15 μmol/L)将血清Hcy<15 μmol/L患者21例纳入A组,将血清Hcy≥15 μmol/L患者59例纳入B组,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出血部位、出血量等)、血肿吸收及认知功能等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Hcy水平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21例患者血肿吸收速度为(0.4±0.1)ml/d、MoCA评分(19.6±4.6)分,均高于B组59例患者(0.3±0.1)ml/d、(16.3±3.3)分(t=3.935、3.532,均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372、-0.311,P=0.000、0.005),即血清Hcy水平越高,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以及认知功能情况越差。结论老年脑血出患者发病时血清Hcy会发生变化,随着血清Hcy水平不断增加,患者血肿吸收慢及认知功能改善差等不良风险随之上升,故血清Hcy水平在老年脑出血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评价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

  • 标签: 脑出血 半胱氨酸 血肿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年高血压脑出血者开展研究,共80例,其中40例患者视为参照组,40例患者视为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青年 高血压脑出血 延续性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血肿周围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最佳疗程。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2只)、脑出血组(20只)和高压氧组(20只),将各组大鼠细分为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4个亚组,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每个亚组5只,正常组每个亚组3只大鼠。对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采用注射胶原酶诱导大鼠尾壳核区脑出血法制备脑出血模型。高压氧组大鼠在脑出血后6 h予以高压氧治疗(压力2.0 ATA、稳压时间60 min、每日1次、每周7 d),其余大鼠不予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Bax和Bcl-2的表达测定。结果与组内1周、2周比较,脑出血组治疗3周时的Bax显著较高(P<0.05),治疗4周时降低(P<0.05)。与正常组同时间点比较,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各时间点的Bax均较高(P<0.05)。与脑出血组同时间点比较,高压氧组治疗1周[(5.2±0.2)%]、2周[(4.9±0.2)%]、3周[(4.7±0.2)%]、4周[(5.3±0.2)%]的Bax均较低(P<0.05)。脑出血组在3周内Bcl-2表达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同时间点比较,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各时间点的Bcl-2均较高(P<0.05)。与脑出血组同时间点比较,高压氧组各时间点的Bcl-2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Bcl-2与Bax比值较其他疗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可减少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细胞凋亡,且连续高压氧治疗4周的疗效较为优异。

  • 标签: 高压氧 疗程 脑出血 Bax Bcl-2
  • 简介:  【摘 要】  目的: 探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神經外科手术治疗的 7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血肿清除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 ;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drainage of hematoma by forehead dril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ho were treated in neuro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orehead drilling hematoma drainage. The operation indexes,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forehead drilling hematoma drainage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high hematoma clearance rate, small surgical trauma,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as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为上述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60 例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30 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 30 例患者为脑出血,作为脑出血组, 30 例患者为脑梗死,作为脑梗死组, 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 D-二聚体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 PT、 APTT和 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 Fib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PT、 APTT、 TT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和脑出血组患者 PT、 APTT、 TT、 Fib和 D-二聚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 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且两种疾病上述指标水平也具备其各自特点,可作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提高疾病的早期确诊率。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充市自发性脑出血(sICH)发病与气温的相关性及滞后关系。方法收集南充市全市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ICH患者病例资料及同期气温数据,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确定最佳温度指标,将其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其与sICH日发病风险的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分层分析各温度节点在性别及年龄组别的滞后-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共收集sICH患者资料13 952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揭示sICH日发病人数与日均气温呈非线性负相关(r=-0.324,P<0.05)。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极低温和低温当天sICH的相对危险度为1.68(1.35~2.08)及1.47(1.24~1.72),危害效应最大,其随着滞后天数增加而减弱,极低温滞后1~2 d,低温持续滞后1~10 d。低龄组(18~60岁)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2 d,高龄组(>60岁)在极低温下滞后10 d,低温下滞后24 d。不同性别组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效应趋势一致,随滞后天数增加风险下降。结论低温增加sICH发病风险,早期呈明显急性影响,且具有滞后效应,老年人对低温反应更加滞后。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日均气温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 采用 早期康复护理 后,探讨其治疗效果及 Barthel 指数的 影响。 方法: 选取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运用于对照组, 早期康复护理 用于 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 Barthel 评分 。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 Barthel 评分 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对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 采用 早期康复护理 ,可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 Barthel 评分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Barthel 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负责讨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12月期间治疗的高血压行脑出血病患 60例,然后平均且随机性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共 30例。对照组的病患主要接受我院常规的康复护理,而观察组的病患则需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个超早期的康复护理。通过对比两组病患的肢体运动能力,生活的智联,心理健康评分和不良事件。结果:在进行康复护理前的两组病患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病患在家庭角色方面,还是在精力,语音,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