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的探究磁共振检查对于感染脑膜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收治的47例疑似感染脑膜患者,结合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CT检查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磁共振检查方法,然后对两组的诊断精准度进行对比。结论:针对疑似感染脑膜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着重进行磁共振检查,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精准度,通过磁共振平扫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呈现出实际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脑膜炎 磁共振 临床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对感染脑膜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疑似感染脑膜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且对全部患者做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感染脑膜患者的磁共振诊断效果。结果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有18例患者为硬脑膜蛛网强化,有23例患者为脑膜蛛网膜下强化,有3例患者为全脑膜强化,还有6例患者为结核瘤。结论将磁共振应用在感染脑膜患者的临床检查中,增强磁共振平扫能够更好的显示出感染脑膜的病变情况。

  • 标签: 感染性脑膜 磁共振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结核脑膜的临床特征、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根据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4例妊娠期及产褥期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妊娠相关颅内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母婴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例患者29岁,因"停经25+2周,反复头痛伴发热20 d,精神异常2 d"于2009年12月7日收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后症状进一步加重,随后出现脑膜刺激征,结合影像学表现高度怀疑结核脑膜,即启动抗结核治疗;患者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治疗过程中因考虑到链霉素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决定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四联治疗,最终于孕32周行剖宫产分娩一活婴。产后随访母婴体健。检索1956年至2020年文献报道的34例妊娠期和产褥期颅内结核患者,其临床症状包括头痛28例(82.35%),发热23例(67.65%),呕吐16例(47.06%),颈项强直15例(44.12%),Kernig征阳性6例(17.65%),抽搐8例(23.53%),偏瘫8例(23.53%),嗜睡8例(23.53%),神志不清8例(23.53%),视神经损害7例(20.59%)。在33例(97.06%)有描述孕产妇结局的文献中,经治疗后治愈9例(27.27%),好转17例(51.52%),死亡4例(12.12%),遗留视力损害3例(9.09%),失去随访1例。有25例(73.53%)描述新生儿结局,其中17例(68%)健康,4例(16%)患先天性结核病,4例(16%)死亡。结论妊娠期和产褥期颅内结核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部分病例可伴有抽搐、视神经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治疗方案以抗结核治疗为主;母婴的预后往往与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时机相关,抗结核治疗开始越早,母婴预后越好,反之则越差。

  • 标签: 结核,脑膜 结核瘤,颅内 妊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核脑膜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诊的42例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结核脑膜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作为基线资料,依据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基于常规治疗措施的是对照组,观察组则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脊液各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对照组,细胞数、蛋白质含量指标降低幅度>对照组,葡萄糖、氯化物含量升高幅度>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结核脑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膜合并癫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符合研究条件的病患,随机均分两组后给予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比较病患生存质量评分及恢复状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Barthel指数及GCS评分均上升,观察组护理后分别升至(69.86±4.29)分与(11.26±1.37)分,均远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对病毒性脑膜合并癫痫病患可从多角度帮助病患缓解症状、提升依从、改善预后,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症状性癫痫 病毒性脑膜炎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结核脑膜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以提高结核脑膜的临床诊断与鉴别水平。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核脑膜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此期间内40例非结核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对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脊液结核抗体试验、脑脊液抗酸染色试验、PPD试验、脑脊液细菌培养等辅助检测,对比两组的TSPOT-TB试验阳性率,并分析TSPOT-TB试验在结核脑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观察组中TSPOT-TB试验阳性37例,阳性率为92.5%;对照组中TSPOT-TB试验阳性4例,阳性率为1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脑脊液结核抗体试验阳性率为17.5%(7/40)、脑脊液抗酸染色试验阳性率为15%(6/40)、PPD试验阳性率为57.5%(23/40)、脑脊液细菌培养试验中无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各种检测结果阳性率均明显低于TSPOT-TB试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在结核脑膜患者诊断中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辅助检测手段,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T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法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结核脑膜患者护理中实施阶梯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结核脑膜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阶梯式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阶梯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阶梯式护理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脑膜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于本院感染科2020年10月份到2021年10月份收治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脑膜患者中选取70例,以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从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展开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80.00%;SAS评分(44.39±4.29)分,SDS评分(39.85±3.26)分,Barthel指数(65.68±3.33)分;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97.14%;SAS评分(25.18±3.26)分,SDS评分(32.84±2.84)分,Barthel指数(76.95±4.38)分,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脑膜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下,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故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脑膜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化脓脑膜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运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美罗培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相关指标,分析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脑膜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特征(P,0.05)。结论:在新生儿化脓脑膜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美罗培南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故应当在该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多运用美罗培南治疗方式。

  • 标签: 美罗培南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中在脑膜后脑积水患者的护理中采取针对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予以探究。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脑膜后脑积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针对护理。比较分析2组脑积水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以及焦虑、抑郁评分。 结果:实验组脑积水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对照组较短(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脑膜炎 脑积水 临床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毒性脑膜合并症状癫痫的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膜合并症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和综合组(3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症状性癫痫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对护理干预提升病毒性脑膜合并症状癫痫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56例病毒性脑膜合并症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组,实施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针对护理者纳入研究组,各28例。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与对照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膜炎 症状性癫痫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在结核脑膜腰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44例结核脑膜腰穿患者主要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2例(对照组基础上融入心理护理)。观察指标:负面心理、治疗依从。结果:研究组护理前各项负面心理评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负面心理评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程度明显较优,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总指标的100%明显比对照组的81.82%高,P<0.05。结论:结核脑膜腰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其负面心理得到显著改善,且其治疗依从显著提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腰穿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脑膜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结核脑膜者40例进行研究,由两组组成,即参照组(2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以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差异可见P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人性化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耐药性结核脑膜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诊治的耐药性结核脑膜,共78例,对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前者采用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利奈唑胺治疗耐药性结核脑膜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耐药性结核脑膜患者来说,在传统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有助于使治疗的整体效果显著提升,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用药的安全有保证。

  • 标签: 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 利奈唑胺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双球菌引起的化脓脑膜。流行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奈瑟氏菌(缩写: Nm) 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儿童,且病死率高。我国目前极少部分地区还有暴发疫情出现,流行菌群也可能正在发生变迁。要做到针对性地改进防控策略,有效地控制流脑的流行,需要进一步了解流脑的疾病概况,加强对流脑的监测与预防。目前AC多糖结合疫苗、AC多糖疫苗是我国脑膜疫苗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 标签: 流行性脑膜炎 疫苗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目标:观察临床护理对儿童化脓脑膜(PM)的影响。方法:选择80名项目经理生病的儿童作为学习对象,按随机字母顺序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40。这些小组定期接受治疗,而临床观察小组则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父母对子女的满意度。结果:意识障碍消失时间、休息时间、呕吐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和观察组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短,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p <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而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13/40),在统计上差异很大(p < 0.05);观察组的育儿满意度为95%(40人中有38人),而观察组为72.50%(40人中有29人),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结论:在儿童化脓脑膜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护理效果,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护理的可靠和认可度,对临床行为规范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生明显影响,并具有以下特点。

  • 标签: 临床护理 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