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基础上给予基于经筋理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运动功能上肢、下肢评分、生命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升运动功能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为患者获取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筋理论 中医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以及肢体功能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以及肢体功能总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SE、S100B、BDNF以及GFA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重度颅脑损伤 术后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对ICU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ICU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奥瑞姆自理模式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奥瑞姆自理模式 脑出血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风通脉汤干预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32)与联用中风通脉汤治疗实验组(n=3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中风通脉汤 神经功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用于急性脑卒中偏瘫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科接诊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n=68)。试验组采取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NIHS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NIHSS评分改善情况、FMA和GQOLI-74评分: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用基于经筋理论中医康复护理,病人的生命质量更好,神经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运动功能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急性脑卒中偏瘫 经筋理论 生命质量 中医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为颅脑外伤患者施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间接受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82例为调查对象,依据数字奇偶法纳为两组,即阶段式组(n=41)与参照组(n=41)。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阶段式组执行阶段式康复护理。评价两组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较之于阶段式组,参照组护理后的NIHSS分值明显更高(P

  • 标签: 颅脑外伤 肢体运动功能 阶段式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是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40例为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康复护理,在观察组的患者中采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在实施蒙医针灸,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负面情绪以及锻炼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论,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优化善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优化患者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肢体障碍 蒙医针灸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于帕金森病的护理效用。方法:选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治疗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3例予以康复护理路径,B组43例予以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为帕金森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抑制神经功能缺损过程,护理效用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路径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于帕金森病的护理效用。方法:选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治疗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3例予以康复护理路径,B组43例予以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为帕金森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抑制神经功能缺损过程,护理效用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路径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48例,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其就诊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将上述研究对象1/2纳入到对照组(24例),施行常规护理,余下 1/2研究对象则纳入到实验组(24例),采取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以及NIHSS评分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上、下肢FMA评分方面上,实验组数据表明比对照组较优(P

  • 标签: 阶段式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肢体运动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治疗脑外伤出血患者共6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30例患者,在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内实施颅骨修补术,研究组30例患者,则在减压术后2个月内实施颅骨修补术。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比参照组好,(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在脑外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该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出血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工作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积极价值。方法:以2022年9月-2023年10月为病例择取时段,将我院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抽取,随机取样法处理(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结果: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P<0.05)。结论:将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工作中优势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中医特色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脑出血患者采取NIHSS评分分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改善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9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原则以对照组(n=48,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8,NIHSS评分分级护理模式干预)区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采取NIHSS评分分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NIHSS评分 分级护理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5月~ 2020年 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 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 -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 TG)、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并通过 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 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G、 TC、 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TG、 TC、 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 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结论 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并分析讨论,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显著较于干预前的评分低,进行比较后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各32例,高压氧治疗组给以药物治疗外,再给以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10次1疗程。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神经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11月间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 8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本组中观察对象共 42例,另一组为实验组,给予本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本组中观察对象共 42例,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脑血管病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采取综合康复理疗方案后对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病例资料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取综合康复理疗方案,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护理,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理疗方案对老年脑梗塞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后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老年脑梗塞 后神经功能缺损 综合康复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