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且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生物学表现及临床治疗、预后各不相同,寻找乳腺癌针对性和个性化诊断及治疗的影像学标记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是正常纤维腺体组织的生理性强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BPE水平升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并可能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作者就BPE的影响因素及在乳腺癌筛查、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背景实质强化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化疗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的体会。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和减少成像参数对图像的干扰,本研究在进行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项参数,固定其他参数,设备为GESignaTwinSpeelHD1.5T磁共振。结果高场磁共振成像是相互影响的,故在参数优化时必须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其原理,才能更有利于参数的优化。结论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有必要,毕竟对提升临床诊断率有利,但必须对其成像原理与相关的制约因素进行准确分析,才能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参数优化 成像技术 场强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臂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 。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86 例,并对 86 例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后 MRI 的表现特征和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结果: 经过诊断后,臂丛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根离断或消失、迂曲或增粗,且有神经根袖形态异常,诊断阳性率为 83.58% ;臂丛神经前段损伤表现为神经干增粗,邻近结构出现紊乱和水肿,诊断阳性率为 88.65% 。 结论: 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能够清晰的看到神经的损伤状况、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磁共振检查急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急性脑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做过CT和磁共振。对100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下血肿,脑挫伤,硬膜下血肿,临床诊断中阴性预测值,敏感度,以及特异性和在颅骨骨折等方面的不同。结果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等方面,CT组的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均低于磁共振组。在颅骨骨折中,磁共振组的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性均低于CT组。结论CT与磁共振在诊断急性脑损伤中,各有优势,临床应该根据病人的不同损伤,选择适合的诊断方法,以提高预后的疗效。

  • 标签: 脑损伤,CT,磁共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09-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经活检病理证实,入院后行MRI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30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及22例局部型患者MRI影像均提示不同程度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内膜呈弥漫性增厚,增厚结合带与内膜、子宫外肌层无明确界限。于T1W1中呈等信号,T2W1中呈雪花状。增强局部病灶扫描,病灶区域强化时间缓慢,强化程度弱,病灶中心点状出血部位无明显改变。6例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腺肌瘤,8例合并子宫肌瘤。22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病患者MRI扫描均提示子宫肌层可探及肿块,肿块多呈卵圆形和圆形,无包膜,同周围肌层无明显分界,边界模糊,其中10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结论临床疑似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特异性良好,该技术成像清晰,安全性高,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信息,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正>超声心动图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超声诊断结果受操作者影响较大,对检查孕周要求比较严格,这些都需要另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来弥补。随着MRI技术的发展,MRI已逐渐应用于胎儿先天异常的诊断。本视频由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的朱铭教授介绍了胎儿磁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影像学 超声心动图 超声诊断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脑干梗塞的临床特征,对48例脑干梗塞的磁共振改变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MRI检查,少数行MRA检查。结果脑干梗塞具备典型交叉性麻痹者少。脑桥梗塞则有不同的临床征象,其中交叉性麻痹12例;四肢瘫3例;纯偏身感觉障碍4例,其中2例伴肢体共济失调;偏瘫并偏身感觉障碍而无明确脑神经麻痹2例。脑桥梗塞肢体共济失调可为同侧,亦可表现为对侧。结论MRI是诊断脑干梗塞最有意义的检查,阳性率95.8%,阴性结查与扫描时间过早过晚有关。怀疑脑干梗塞,尽可能做MRI检查。

  • 标签: 脑干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期间行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50例,分析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并研究对其的护理对策。结果分析患者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原因,患者本身因素占48.0%,对核磁共振检查认识不足的因素有32.0%,环境因素占20.0%。其中患者本身因素占有比例最大。结论对于核磁共振检查中止的患者,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有其必要性,消除患者中止检查的原因,对减少中止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 中止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影像质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进行乳腺 MRI检查的女性乳腺病变患者共 298例,进行横断位 T1WI、带脂肪饱和技术的 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利用 GE自带分析软件在异常强化病灶内选取R OI并绘制出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TIC)。对比分析各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298例女性乳腺病变患者中有 279例患者的 MRI成像能够清晰地呈现出乳腺的结构,脂肪抑制均匀,且无明显的伪影出现,有较高的信噪比,经后续处理得到的 T1灌注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时间的分辨率具有合理性; 19例乳腺病变患者脂肪抑制不完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两侧信号呈现不均匀,且双侧的乳腺不对称。结论:通过对影响影像质量不利因素的控制和可控因素的优化,乳腺 MRI的成像质量提高,为医生更好的确定治疗的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影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神经成像在臂丛神经方运用为临床诊断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的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间的患者48例,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在临床上肩关节上举和外展受限以及肘关节屈曲受限;腕关节肌力不同程度减弱等临床表现。结果在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48例患者中,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肩关节上举和外展受限患者10例,肘关节屈曲受限患者10例,腕关节肌力不同程度减弱患者较多为28例。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和全臂丛损伤。目前通用的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开放性臂丛损伤、闭合性臂丛损伤;锁骨上臂丛损伤、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锁骨下臂丛损伤;放射性臂丛损伤及产瘫。结论临床的臂丛神经受到损伤时,主要的确诊手段依靠核磁共振影像技术。对于肩关节上举和外展受限以及肘关节屈曲受限;腕关节肌力不同程度减弱等症状性臂丛神经损伤有着非常可靠、安全的效果。

  • 标签: 核磁 共振 影像 诊断 臂丛 神经 损伤 浅析
  • 简介:摘要胆道结石是一项发病率高,病理复杂并且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需要借助科学仪器对其进行诊断以明确病征。科学仪器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对于胆道结石的诊断也在不断的朝更准确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最新的磁共振诊断术更是具备了无创,节约,精确的特点。本文便对磁共振在胆道结石术前检查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一次探讨。

  • 标签: 磁共振胆道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50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对其MRI(磁共振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前,50名患者的MRI病变定位均和治疗结果一致,其中有40名良性肿瘤患者诊断和核磁共振相吻合,10名恶性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正确,其诊断病变范围基本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核磁共振可以准确的显示患者卵巢肿瘤的具体形态、大小以及侵及范围,对肿瘤良恶性及定性诊断极为有利,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 卵巢肿瘤 征象特点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MR、CT和体格检查在脑干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颅脑损伤后出现意识障碍需排除脑干损伤的21例患者在保持气道通畅等情况下,进行体格检查、CT和MR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1例颅脑损伤后意识昏迷患者中出现脑干损伤症状17例,行气管切开14例,行颅内血肿或脑挫伤减压手术7例。21例均行头颅CT检查示脑干区低密度影9例,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环池周围出血7例,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或脑干周围变化不明显5例;头颅MRJ检查证实脑干损伤15例,另6例仅为纵裂、颅底、半球区脑挫伤。结论MRI对于脑干损伤的诊断优于CT及体格检查,可起到确诊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干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包括术前分期、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9年4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的宫颈癌患者,共1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最终均行手术治疗。釆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患者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对磁共振术前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计数资料率比较,釆用Mcnemar χ2检验对术前磁共振对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和术后病理结果计数率比较。结果(1)116例宫颈癌患者磁共振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磁共振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学分期结果为参照,术前临床分期准确度仅67.5%(78/116),而术前磁共振检查总体分期准确度为95%(110/116);(2)术前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在宫颈癌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均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达到97.0%、96.2%,93.2%及97.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联合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可以使宫颈癌分期更加准确,磁共振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术前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并以此来选择、制定合理的子宫颈癌治疗计划。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 术前分期 淋巴转移 病理学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