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纤维作物,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棉花的研究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比较相对落后.本文简述了染色体研究的发展史,从核型分析、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三个方面介绍了染色体研究的方法,阐述了棉花染色体研究的现状.这对棉花的细胞遗传学和作物育种学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棉花基因组测序工作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标签: 染色体 核型分析 遗传图谱 物理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方面的作用。方法于孕11周—14周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并随诊观察。结果通过超声探测共检出16例颈项透明层增厚的胎儿,其中3例染色体三体胎儿,4例正常染色体胎儿但随诊发现有严重并发症,与颈项透明层增厚但染色体及预后正常的胎儿相比,上述异常胎儿于孕11—14周时的颈项透明层显著增厚,且大多数进展为妊娠中期时的颈部水肿,并合并其它超声异常。结论超声探测颈部透明层厚度能早期有效的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及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胎儿,结合产前诊断超声随诊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对胎儿评估预后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异常胎儿 染色体异常 颈项透明层 产前
  • 简介: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新型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的於琴采用M型活性染料对苎麻羊毛混纺纱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型活性染料上染苎麻羊毛混纺纱的得色比毛用活性染料兰纳素系列得色深,纤维两相差异小,白芯少,匀染性好;其优化的染色工艺为,

  • 标签: M型活性染料 毛混纺纱 染色工艺 苎麻 浴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20例新生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的320例出生缺陷儿,为新生儿实施细胞遗传学的分析,就是通过细胞培养获得中期分裂相,实施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的分析。结果:320例新生儿中,发现有45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占比有14.06%%。有213例患者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余107例患儿存在结构异常。新生儿最常见的遗传疾病为21三体综合征,占总数的51.11%,其次发病率最高的为性染色体异常,占总数的20%。结论: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保证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也是其最重要的诊断依据,在产前实施诊断检查能够有效预防21三体胎儿的出生。因此必须要重视对羊水细胞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减少缺陷儿的出生率,保证人口出生素质。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我院 2022年5月至 2023年5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50例。将其作为分析组。另选取同期 1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人员的抑癌基因 KAT1表达情况,并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水平。结果 分析组患者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细胞中的 KA1 表达分布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的正常组织与对照组正常组织抑癌基因 KAI1表达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是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测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 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免疫组化染色法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混合涂片革兰氏染色法鉴别化妆品微生物的形态与革兰氏阴阳性;方法:制作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涂片NE1、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PS1,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涂片NE2,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涂片PS2,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油镜镜检;结果:PS1、NE2、PS2等三片混合涂片外侧区仅见一种菌,内侧区域可见两种菌,且内外两侧界限分明。结论:混合涂片革兰氏染色法适用于化妆品微生物学指标中三种致病菌的形态与革兰氏阴阳性的鉴别,识别度好,准确性高,质量可控。

  • 标签: 混合涂片 革兰氏染色 化妆品微生物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诊断中与应用病理技术HR染色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对两组病理组织标本在病理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脂肪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86.00%(43/50),胆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38.00%(19/50),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0.00%(45/50),胃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4.00%(4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进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的效果确切,可实现对患者病理类型的准确诊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404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按照随机小球法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02份。常规组应用HE染色,研究组基于常规组HE染色采取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HE染色可以在病理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切片情况科学运用,以便最大限度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诊断 病理技术 HE染色
  • 简介:【摘要】羊毛织物具有穿着舒适的天然风格,具有优异的回弹性及独特成衣效果,羊绒植物前处理工艺存在污染问题,随着活性染料在羊毛上应用拓展,毛用活性染料应运而生。为减少羊绒条染中毒纤维损伤,从加工设备优化入手,研究染色保温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纤维毡并、毛条内外色差等性能的影响。得出适用工艺参数流量控制在10-15L/kg·min,装缸密度为0.40-0.50g/cm³,通过参数合理搭配应用于批量生产,根据产品追踪显示后道制成率提高。

  • 标签: 羊绒条 毛用活性染料 低损伤染色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病理技术 HE 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病理科接收的180例石蜡切片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全部石蜡切片分成各90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HE染色技术以及改进后HE染色技术;对比两组石蜡切片的染色结果。结果:采用病理技术改进HE染色的研究组对于各类石蜡切片的染色结果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HE染色的参考组,P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病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采用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的200例石蜡切片予以染色,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选择100例,观察组进行病理技术HE染色,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诊断后脂肪、胃镜活检和子宫内膜正确率为90%和70%,对比组间数据P<0.05。结论: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价值明显,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技术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改革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带动了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近年来,我们在选择压裂工艺时需要根据地下油藏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油藏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压裂工艺,才能充分地发挥着压裂的效果。压裂工艺与压裂直接影响着压裂作业的可靠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压裂工艺,分析几种常见的压裂施工技术,最后对压裂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压裂技术 压裂工艺 压裂液
  • 简介:压裂返排具有量大、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实现清洁压裂返排的再利用,通过对压裂返排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质量分数、吸附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性能、改变岩石润湿性性能及提高采收率性能的室内实验评价,构建了基于清洁压裂返排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清洁压裂返排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有效质量分数为0.3%,用于目标区块脱水原油时,当其有效质量分数为0.05%~0.30%时,油水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4)~10^-3mN/m的超低数量级;该体系改变岩石润湿性性能优良,可使油湿石英片表面向弱水湿方向转变;同时,该体系动态饱和吸附量为9.53mg/g,且水驱后动态滞留量仅相当于动态饱和吸附量的25%~33%。室内岩心模拟驱油实验反映出,在最优注入方案条件下实现采收率增值12.5%,表明该体系能够满足目标区块压裂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要求。

  • 标签: 清洁压裂液返排液 再利用 性能评价 驱油潜力 驱油机理
  • 简介:从水样pH值、无机阴阳离子匹配状况以及水中Cl-、Ca2+、Mg2+含量等多项指标,分析了地层水与残酸、钻井的混合的特征,总结归纳出了用于生产监测中,判断所取地层水样是否正常的特征指标,可用于判断酸化后或使用钻井进行相关作业后的液体返排是否彻底,所取水样是否能代表正常地层水等。目前,该判识方法已在川渝油气田的多个油气藏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地层水 残酸 钻井液 PH值 水型 阴阳离子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增承气口服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提取中梓醇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考察提取溶剂浓度,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A1B3C2D3,即以60%乙醇为溶剂,料比1∶20,回流时间90min,提取3次。结论优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稳定,可为增承气口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增液承气口服液 梓醇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白蛋白比值在鉴别积液性质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法测定100例积液患者的血清与积液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值.结果血清白蛋白、积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与积液白蛋白的比值在渗出和漏出中差异存在显著性,白清白蛋白与积液白蛋白比值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8%,准确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80%.结论测定血清和积液中的白蛋白对于鉴别渗出和漏出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渗出液 漏出液 总蛋白 白蛋白 鉴别诊断
  • 简介:介绍急性失血失性休克患者在外周循环衰竭、血管塌陷、外周静脉穿刺难度大情况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肠系膜静脉穿刺输液和经骨髓输液的方法。本组100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全部病例获得成功。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快速补液 失液性休克
  • 简介:采用界面追踪法(fronttrackingmethod,FTM)对滴撞击膜形成的气泡卷吸现象进行直接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无量纲膜厚度(H*)和不同Bo对卷吸气泡出现时间和消失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o=4.00时,H。的增加会使得卷吸气泡出现和消失的时间提前,并且在H*〉0.415时,卷吸气泡不再出现;在H*分别为0.250和0.150时,卷吸气泡不再出现的临界Bo分别为3.58和3.19,但不同的H*对卷吸气泡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的影响与固定Bo时趋势一致。

  • 标签: 液膜 卷吸现象 两相流 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