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传统教学中存在专业建制上各自为政,视野狭隘、中心与边缘学科等级制、学科话语失语等弊端。要解决上述弊端,必需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较文学在学科本体意义上以比较思维介入文学研究,从而实现二者教学上的打通。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二者的教学提供了富于人文诗意的启发,其学科互融和专业兼容的发展趋向为建构人类整体意义上的世界文学提供了宏伟蓝图。而比较文学的“变异学”理论,为实现西方文化与文论的中国化,重塑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教学的独立话语提供了方法导向。

  • 标签: 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教学 外国文学教学
  • 简介:英美文学一直是大学英语专业的核心知识课程和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文学教学和研究被边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这种现象背后的症结进行分析,提出要让文学回归其原有的位置,成为实现大学人文理想与精神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文学教学和研究需要紧扣文学本体性,即文学话语的本质及其背后的发生机制。文学教学和研究需要兼顾文本内外,既强调文本内部的内容、形式和审美,又不忽视外部的作家、历史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两者互动互补,糅合作品、作家与现实等多元因素进行创新,传播人文思想与知识,加强理论思辩,提高审美情趣,进行与文学形态本身一样充满生机和智性的文学教学和研究。

  • 标签: 文学的回归 文学本体性 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 人文教育
  • 简介:2016年12月8日上午,《广州文艺》第三届“都市小说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暨都市文学座谈会在广州举行。作家周李立的《透视》、邓宏顺的《良妻》、刘荣书的《空中小姐》等七篇作品获奖。参会评论家与作家们就都市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交流。现摘录研讨会发言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 简介:本文立足于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情境中,从文学革命路径入手,全方位地考察了五四激进文人的革命策略。文章指出,五四文学语言的白话化,从形式层面彰显了激进文人的民间价值取向;而“人的文学”的提出,则从内容底蕴上显示了五四激进文人的民间精神品格。

  • 标签: “五四”文学 文化激进主义 白话文 民间精神品格 价值取向
  • 简介:  按照学术界几十年来的通行做法,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或者叫做断代,诸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等.单元为什么这样划分?代为什么这样断?学界似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讨论,更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乍一看,这样的划分是以历史朝代的更迭为根据的,好像并未作更多考虑,但稍加分析又不尽然,因为它没有完全以历史学的断代而断代文学史,而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朝代放在一起构成了相对独立的联合单元.为什么要这样组合而不是其他,这其中又不能说完全没有文学研究者的理性设计在内.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绝对不仅仅为咬文嚼字,而是基于对一种文学史研究合理性的探索.在笔者看来,任何一种"惯例"都不会横空出世的,它自有形成的原因和根据,我们一方面要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还要对其保持适当的警惕,因为"惯例"以其持久而普遍的影响往往可能造成对某些历史事实的"遮蔽".就文学史断代问题来看,断代是否标准,单元组合是否合理,直接牵涉到对相关文学史发展变迁的确认,特别是两个阶段文学史研究能否接榫、如何接榫的问题.有时候"惯例"制约着研究现实,研究者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强大的"惯例".如此一来,两者就有可能合力导致文学史研究与原生态的文学变迁产生隔膜.……

  • 标签: 两汉文学 历史变迁 变迁文学史
  • 简介:钟俊昆先生的新作《客家文化与文学》,于2004年11月由南方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应该说。选择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因为据笔者粗略统计,涉及客家文化及客家文学的已有的论文专著,多达600余种。要在这些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无疑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目前学术界对客家文化和客家文学的诸如来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和分歧。例如,对客家文学的定义,争议就十分激烈,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专门反映客家社会生活的作品,有人认为客家文学是客家籍作家写成的文学作品,还有人认为应该是用客家语言写成的作品,等等。如何厘清这些分歧以及坚持什么样的标准,是研究客家文化或文学时首先面临的难题。因此,要写关于客家文化和文学的著作,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 标签: 客家文化 客家文学 宏观叙事 历史 文学作品 社会生活
  • 简介:【摘要】蒙古族民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为同向而不同轨、不同步的发展关系。蒙古族古代文学的主潮是民间文学;到了近代,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纯文人创作队伍,实现了完全独立的书面文学创作态势。

  • 标签: 蒙古族文学 民族文学 书面文学
  • 简介:国族文学与比较文学这两个学科方向的重要分界点之一,就在于研究方面对语言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在两种语言思维观念形成的各自惯性系统中,比较文学研究者必须在双项汇通中寻找共生的平衡与生存的第三种立场,因此也形成了第三种文学批评。在国际文学批评的面向上,第三种文学批评就是基于两种以上国族文学研究所形成的比较文学批评。从历史的历时性来看,在国族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存在着范式革命的冲突与对话,这种冲突与对话是相当紧张的,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多年来,比较文学为自己与其他学科之间所产生的观念上的不可通约性,做出了最大张力的解释与努力。比较文学研究对当代文学研究,也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学术文化推动力,实际上,比较文学就是全球史观的文学研究。

  • 标签: 比较文学 第三种文学批评 不可通约性 第三种诗学 全球史观
  • 简介:自圣经出现以来,对圣经的解读就层出不穷,并且伴随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其中,圣经的文学解读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在20世纪初,圣经的文学解读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为圣经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面貌。

  • 标签: 圣经 文学解读 历史批判
  • 简介: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迄今为止主要是依靠口语语言、印刷及目前流行的电子传播等。先秦两汉时的文学先以口头语言在民间传播,后以手抄本流传。唐宋印刷术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文学也不再为贵族阶层的特权。中国文学史上,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及明清小说等各个时代的文学成果令人叹赏,赋诗撰文甚至会被加官进爵。“五四”运动后,诗歌上千年的文学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小说,小说尚未完全被发挥的今天,图象却成了人们接受外部信息及文学审美的重要途径。2001年,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学会 明清小说 口语语言 电子传播 民间传播
  • 简介:《红岩》是高层次高格调的大型文学期刊!《红岩》杂志创刊至今已整整60年了。我个人的文学生涯也恰恰伴随着她的脚步。1950年,我在它的前身《西南文艺》上,发表了长诗《丁佑名之歌》,后又发表了《果园月色》等短篇小说和长诗《大凉山之歌》的一部分;1958年初,发表了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直到前几年,还发表了中篇小说《敖立玛》和《逃亡者》(后改名《版纳之恋》)。这两部小说,均在日本东京翻译出版。抚今思昔,我怎能不深深感激《红岩》杂志对我创作的关照和扶持!

  • 标签: 人性论 电影文学 红岩 山城 中篇小说 高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06
  • 简介:全校高一年级诗歌比赛一等奖,中华“圣陶杯”作文大赛一等奖,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省三等奖,创新作文大赛省二等奖,创新英语大赛华中赛区三等奖。在国内诸多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 标签: 作文大赛 文学 高一年级 一等奖 创新 英语
  • 简介:“敦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利器先生在《敦煌文学中的〈韩朋赋〉)》和周绍良先生在《谈唐代民间文学》”,中正式提出,自此之后,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上研究把握敦煌文学,致力于整理敦煌文学概论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很优秀的论著成果出现,如张锡厚先生的《敦煌文学》、由颜廷亮先生主编的《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以及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说唱文学概论》等都是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尤其是颜廷亮先生组织全国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学者撰写的《敦煌文学概论》一书,“进一步驱散人们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狭隘理解,把敦煌遗书内俗文学和雅文学均归入敦煌文学的研究范畴,分别予以全面系统的理论探讨。

  • 标签: 文学 敦煌 研究成果 学术价值 学者
  • 简介: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 标签: 鲁迅 正始文学 关系
  • 简介:忽然来谈文学教育,自觉十分僭越。我缺乏谈这问题的资本,既不具备理性的文科教育的知识,也没有身历的实际体验。我没有受过正规有序的学校教育。说来可怜,只插班读过一个学期的初中和一个学期的高中,而且心不在焉地读得很呀呀呜。我是从家塾和自学求取知识的,是未经“三考出身”的野路子。所谓家塾,不是旧式培养蒙童的规模颇像学校的私塾,

  • 标签: 文学教育 文科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高中 自学
  • 简介:<正>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秦王朝为了巩固和加强它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反动措施.它为了消灭人民的反秦力量和镇压六国旧贵族的反抗,实行了极其严酷的刑法统治;为了箝制人民思想,消灭一切反秦意识,它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了一些极端措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

  • 标签: 李斯 秦王朝 秦始皇 中央集权 文学 秦王政
  • 简介:大约从去年国庆节开始,中央电视台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之后开辟了一个《历史上的今天》电视资料片专辑.我对这个节目有一种极大的期待心理,把它当做我们民族开始加强历史记忆、进行历史反思并注重研究历史与现实联系的一个开端,一个契机.因此,无论多忙争取每天都看.然而,越看越觉得不那么对味,觉得失去了什么,觉得痛心.古代贤哲、外国名人、革命领袖、一战二战、自然灾害、科学发明、球星影星歌星、奥运会、拍卖行……纷至沓来五光十色,不可谓不丰富,令人眼光缭乱.但

  • 标签: 文革文学 期待心理 现实联系 资料片 新闻联播 历史反思
  • 简介: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他的写作观点。作为一个主张对当代问题表态或采取行动的作家,他认为写作好比“开枪”,任何人写任何事都是有某种意图和针对性的,写作是为了暴露和改变世界的某一个方面,作者的选择恰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看,写出来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他对文学的目的、作用、方式、社会效果等问题的见解,值得一读。

  • 标签: 文学 写作观 作家 社会效果 萨特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