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青藏高原地水电站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分析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如何实现水电站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水电站建设对青藏高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并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将有助于实现青藏高原地水电站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

  • 标签: 水电站 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原地心房颤动(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为提高该地区对房颤危害的认识和规范房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纳入854例房颤患者,年龄23~96岁,平均(66.2±11.9)岁,其中男性451例,女性403例。(2)所有房颤患者的基础病因中以高血压性心脏病占比最高(24.7%),其次在男性患者中冠心病占比显著高于女性(21.3%比6.7%,χ2=36.72,P=0.00),而女性患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占比显著高于男性(11.4%比5.3%,χ2=10.50,P=0.00;8.4%比2.7%,χ2=13.93,P=0.00)。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占8.9%,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合并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比例显著高于女性(10.4%比4.0%,χ2=12.96,P=0.00)。住院期间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比例高达68.7%。(3)随着房颤时程的延长,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等逐渐增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渐下降。(4)随着年龄增长,基础病因中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占比呈上升趋势(均为P=0.00),合并临床因素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占比呈下降趋势(P=0.05),而心力衰竭占比呈上升趋势(P=0.09)。(5)73例瓣膜性房颤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比例为80.8%;781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着CHA2DS2-VASc评分增高,抗凝治疗比例逐渐增高(P=0.04);其中高危患者(男性≥2分,女性≥3分)抗凝治疗比例达到59.9%(华法林10.1%,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49.8%)。(6)一半以上的房颤患者接受了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治疗,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患者接受节律控制药物的比例分别为9.4%、2.8%、1.5%。结论高原地房颤患者的基础病因与平原地相似,但慢性高原病也可成为独立的基础病因及合并的临床状况,可能对部分患者的房颤恶化产生影响。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比例较过去有显著提升,但节律控制治疗仍有严重不足。

  • 标签: 心房颤动 高原 临床特征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高原地住院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病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危险因素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随机抽样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抽样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情况、日常生活方式、活动情况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CI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并进行危险因素排序。结果本次共调查年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 412人,男性760人,占比53.8%,被调查者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2.9±5.8)岁;其中MCI患者600人,发生率为42.4%,最终纳入性别男性(OR=1.318,P=0.02)、初中及以上学历(OR=0.521,P<0.001)、长期卧床(OR=2.658,P=0.002)居住方式(OR=0.702,P=0.011)、排便异常(OR=1.625,P=0.005)和衰弱(OR=1.536,P=0.002)进入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构建。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48~0.704),灵敏度=0.553,特异度=0.741,Youden指数=0.274。独立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衰弱、性别男性、排便异常、长期卧床、居住方式、文化程度。结论男性、衰弱、排便异常以及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更容易罹患认知障碍,而与伴侣同住以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则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原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6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指导和护理;术后加强术肢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指导饮食,预防感染。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局部渗血及皮下血肿3例,桡动脉痉挛5例,4例有轻度迷走神经反射,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桡动脉穿刺 护理干预 高原
  • 简介:摘要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减少入黄泥沙、把荒沟变成良田、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粮食产量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修建溢洪道是针对排水不畅或者无法排水的淤地坝,为保证其能安全正常运行而在除险加固中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为了做好淤地坝除险加固,最大限度的发挥淤地坝的防洪、拦泥蓄水与淤地功能,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本文将重点对淤地坝除险加固中溢洪道调洪计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淤地坝 除险加固 调洪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2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3项参数来了解高原地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液中3项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法国ABX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高原地2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3项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结果通过检测高原地2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3项参数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国内文献参考范围(p<0.01);男性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讨论通过检测高原地2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国内文献参考范围,说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水平有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高原地区 脑血管疾病 血细胞参数
  • 简介:摘要:集中供热是将热源所产生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网向全市或部分地区的用户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部分。直接连接式供暖,是使用较为广泛的连接方式,间接连接式供热(可简称为“间供”)系统是指外网供水管的热水进入热力站的水—水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供暖系统热用户的循环水,冷却后的回水返回外网回水管流回热源再加热。供暖系统的循环水由热用户系统的循环水泵驱动循环。高原地由于供热工程发展较为迟缓,为了及时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高原地大部分采暖采用的方式为直供,对此,文章对高原地采暖系统直供改间供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采暖系统 直供与间供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下肢及下腹部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需行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患者41例分为硬膜外麻醉组(n=21)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n=20),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麻醉满意率、麻醉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的麻醉作用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均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BP及DBP均明显下降,但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下降明显,两组麻醉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HR均明显下降,麻醉前后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吸氧SpO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药量小,起效快,效果确切,下肢及下腹部手术麻醉中应用较为理想,在高原地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现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运维人员应掌握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运行维护技术水平,确保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对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二者运行维护的差异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智能变电站 常规变电站 运行维护 差异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观察在高原地容量控制与压力控制两种通气方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围术期的影响,得出结论(1)压力控制通气方式气道压更容易调节。(2)在高原地的老年人用压力控制方式更能满足术中需氧。

  • 标签: 老年麻醉 方式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血症对我国西藏高原地藏族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南市人民医院拟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藏族患者145例,入院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化验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根据冠状动脉血流TIMI帧数(TFC)分为CSF组(TFC>27帧,67例)和对照组(TFC<27帧,78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CSF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脉氧分压(PO2)水平与CSF患者TFC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动脉PO2水平的预测效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F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糖尿病病史、吸烟、红细胞计数(R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WD)、血红蛋白、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PO2、肺动脉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2.974,P=0.001)、RBC、NLR和RWD升高(OR=4.093,P=0.010;OR=3.717,P=0.013;OR=2.233,P=0.017)和PO2降低(OR=2.693,P=0.004)是患者发生CSF的独立相关因素。将CSF患者的PO2水平与TFC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O2与TFC呈负相关(r=-0.497,P<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PO2水平对CSF的诊断价值,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95%CI:0.661~0.856,P<0.001),当PO2界值为47.62 mmHg时,灵敏度89.5%,特异度79.6%。结论我国西藏高原地低氧环境造成PO2降低,RBC增多、RWD升高等因素是CSF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O2水平对CSF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高原 冠状动脉慢血流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藏地区采用单独丙泊酚、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进行无痛胃镜效果比较,以明确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拉萨市人民医院需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C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记录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入睡时间、苏醒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和心脏指数),观察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与C组丙泊酚用量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少于A组(P<0.05),B组与C组患者间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患者间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心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作为无痛胃镜的麻醉药物,比单纯丙泊酚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高原地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镜检查 丙泊酚 芬太尼 舒芬太尼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因。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48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并发囊袋血肿4例(8.33%),囊袋破溃3例(6.25%),电极导线脱位2例(4.17%),感染4例(8.33%),起搏器综合征6例(12.50%),局部肌肉、膈肌刺激3例(6.25%)。结论高原地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发病率与内地低海拔地区相差无异,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值得在高原地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在妇科盆腔手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其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组(A组)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并给予护理。结果术后24h内疼痛强度B组病人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比硬膜外镇痛效果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高原地区 妇科手术 术后镇痛 不良反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原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治疗时进行干预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时,采用压缩空气雾化器、氧气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7天一疗程),并与对照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结果三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雾化吸入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雾化组治疗后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治疗时对雾化方式进行了干预,其结果不受影响,疗效安全肯定。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雾化吸入 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分析。方法将4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从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化验进行临床分析。结论高原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

  • 标签: 高原地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心肌炎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原地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样本组选择我院确诊的病史在两天之内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开腹手术),观察组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2)ml、手术时间(30±5)min、住院时间(5±1)dvs对照组(20±5)ml、(40±8)min、(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放性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快,出血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疗效更佳,在高原地应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放手术 急性阑尾炎 高原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高原地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84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剖宫产术中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组则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后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9.04%的发生率(P<0.05)。结论在高原地剖宫产手术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原地区 剖宫产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