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经由本院抢救室收治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入抢救室时的人口学特征、APACHE Ⅱ评分、是否使用肾脏毒性药物、24 h液体出入量及院内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研究AKI的发生对患者住院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AKI严重程度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纳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238例,其中108例发生AKI(45.4%),AKI 1期83例(34.9%),AKI 2~3期25例(10.5%)。APACHE Ⅱ评分>13分[OR=1.11,95%CI(1.07~1.16),P<0.01],应用血管活性药[OR=2.20,95%CI(1.08~4.49),P=0.03],糖尿病(OR=2.33,95% CI(1.23~4.42),P=0.01),24 h入量>3 L(OR=3.10,95%CI(1.17~8.25),P=0.0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校正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后,AKI仍是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AKI1期HR=1.45,95%CI(1.08~2.03),P=0.04; AKI2-3期HR=3.15,95% CI(1.49~4.81),P=0.03]。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AKI的发生较常见。APACHE Ⅱ评分>13分,应用血管活性药,糖尿病,24 h入量>3 L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急诊科 发生率 预后 容量 APACHE Ⅱ评分 血管活性药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51例,女94例;年龄11~89岁,平均43.8岁。统计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情况,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损伤原因、跌落高度、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脊柱骨折例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70例(9.40%)发生脊柱骨折。单纯跟骨骨折患者和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单或双侧跟骨骨折、ISS评分及跌落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25, 95%CI:0.095~0.532, P=0.001)、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OR=3.582, 95%CI:1.705~7.526, P=0.001)、ISS评分(OR=5.229, 95%CI:1.605~17.035, P=0.006)及跌落高度(OR=49.820, 95%CI:23.068~107.597, P<0.001)是跟骨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处坠落(>3 m)、高ISS评分、双侧跟骨或男性跟骨骨折患者需要高度关注脊柱损伤。

  • 标签: 跟骨 骨折 脊柱骨折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胸主动脉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胸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脉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脉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地质勘查项目需要完成多项具体任务,每个任务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危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身安全风险,另一个是对质量的影响危险,所有危险都要得以控制。基于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危险诱因的确定,本文探讨了这类风险的辨识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全面规避施工中存在的所有风险。

  • 标签: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 危险辨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攀升,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死亡原因。COPD的危险因素众多,本文就COPD已知的危险因素及其他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总结,为COPD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危险因素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釉细胞瘤(A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AM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AM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年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肿瘤位置,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ROC分析获得年龄的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术后无复发生存周期。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对330例AM患者的研究中,男性患者207例(62.73%),女性123例(37.27%),年龄(33.44±15.41)岁。肿瘤多位于下颌骨(91.21%),共125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总体复发率为37.88%。病理类型以经典型成釉细胞瘤为主(242/330,73.3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保守性手术(包括刮治术和摘除术)(P<0.01)及病理类型为经典型成釉细胞瘤(P<0.01)是AM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非经典型AM与经典型AM之间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根治性手术与保守性手术之间无复发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方式为影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风险比(HR)=0.287,95%可信区间(CI):0.177~1.467];经典型AM也是影响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HR=2.792,95%CI:1.759~1.432)。125例复发患者平均复发周期为2.64年。非经典型AM术后复发周期长于经典型AM(P<0.05)。下颌AM复发周期长于上颌AM(P<0.05)。在复发患者中,共9例(9/125,7.2%)出现恶变,2例患者出现转移。结论成釉细胞瘤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保守性手术及经典型AM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相较于根治性手术及非经典型AM,其无复发生存时间较短。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复发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 作者: 谭傲雪 唐雪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0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川崎病再发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因川崎病2次及以上入院的41例患儿(再发组)临床资料。并用简单随机数字法选取于本院随访至少6年无再发的123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再发组根据发作的时间分为初发时和再发时。总结川崎病再发的临床特征,采用χ²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初发时和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再发组41例患儿中男29例、女12例,其中33例(80%)于初发后2年内再发,8例(20%)于2年后再发。再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前发热时间、指趾端硬肿均低于初发时[15.2(12.8~18.8)×109比18.0(14.9~23.4)×109/L、5.0(5.0~6.0)比6.0(5.0~7.5)d、54%(22/41)比76%(31/41),Z=-2.462、-3.329,χ²=4.321,均P<0.05],再发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初发时[(116±8)比(107±12)g/L、(39±5)比(36±6)g/L,t=-4.124、-3.00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97.5 mg/L(OR=3.014,95%CI 1.350~6.730,P=0.007)、血小板>276×109/L(OR=4.099,95%CI 1.309~12.838,P=0.015)、丙种球蛋白耐药(OR=9.239,95%CI 1.178~72.477,P=0.034)、肺炎支原体感染(OR=2.585,95%CI 1.129~5.922,P=0.025)均为川崎病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模型预测川崎病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32(95%CI 0.647~0.817),截断值为0.241时,灵敏度为63.4%,特异度为70.7%。结论川崎病初次发作后应该至少密切随访2年,同时密切关注C反应蛋白值;初发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丙种球蛋白耐药、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值升高的患儿发生川崎病再发风险更高。

  • 标签: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复发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运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江西省2所高校99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危险行为评定量表显示,15.2%的大学生至少有一个危险行为因子分超过3分,1.0%的大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分超过4分。男生在不良习惯、外向性行为问题上得分[(1.72±0.50)分,(1.61±0.56)分]显著高于女生[(1.66±0.38)分,(1.45±0.40)分](t=2.205,P=0.028;t=5.020,P<0.01),女生在内向性行为问题、学业适应不良上得分[(2.13±0.56)分,(2.51±0.53)分]显著高于男生[(1.97±0.62)分,(2.39±0.63)分](t=-4.157,P<0.01;t=-3.282,P=0.001)。危险行为4个因子呈两两正相关(r=0.497~0.673),大学生危险行为具有群集丛生性特点。述情障碍组、可能述情障碍组、无述情障碍组在危险行为总分[(2.28±0.43)分,(1.99±0.37)分,(1.71±0.36)分]及内向性行为问题[(2.60±0.54)分,(2.17±0.49)分,(1.80±0.50)分]、不良习惯[(1.95±0.49)分,(1.73±0.38)分,(1.54±0.36)分]、学业适应不良[(2.82±0.52)分,(2.57±0.50)分,(2.25±0.54)分]、外向性行为问题[(1.72±0.56)分,(1.57±0.46)分,(1.37±0.38)分]4因子上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252,172.027,75.654,85.424,45.604,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述情障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危险行为。结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述情障碍水平,可以减少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

  • 标签: 述情障碍 危险行为 大学生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作者: 陈国庆 徐娟 宋秀银 赵采红 郭彦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5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 43400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4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 434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400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 434000,新疆医科大学厚博护理学院,克拉玛依 834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谵妄危险因素并探讨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收治的288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CU观察期间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别为112例与176例。收集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病历资料,组间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结果288例ICU患者发生谵妄112例,谵妄发生率38.89%;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年龄、机械通气、苯二氮类药使用史、疾病类型、低氧血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OR=2.076)、机械通气(OR=2.863)、苯二氮类药使用史(OR=2.987)、大型手术(OR=3.321)、严重创伤(OR=3.091)是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谵妄发生率较高,受严重创伤、机械通气、苯二氮类药物、低氧血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根据上述循证基础制定相应的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

  • 标签: ICU 谵妄 集束化干预
  • 简介:摘要: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有效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电力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与安全控制关乎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和质量。所以,变电检修单位需要对变电检修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潜在危险提出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 标签: 变电检修现场 危险点 安全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在增加而依赖性在增强,另一方面电力安全工作也受到了广泛重视。电网运行与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强化监控,从而确保工作人员与用户安全。电力营销检修工作作为现场活动,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需要电力企业做好各种安全措施。从而保障工作正常开展。

  • 标签: 电力营销 计量现场作业 危险点 防范策略
  • 简介: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区域划分,并对危险区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系数。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具有阶段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将危险因素归纳整理并做相关性分析,采用主客观双线路对危险区域评估,同时结合Normal Copula 函数共同形成危险区域风险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可以较好的反应建筑施工现场危险区域的风险等级。

  • 标签: 建筑施工 危险区域 风险评估
  • 简介:摘 要: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应当采用严格标准进行方案设计,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做好质量把控,采购符合设计标准的高质量管道建设原材料,以此保障长输管道稳定运行。由于管道铺设路线距离较长,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带来危险

  • 标签: 石油天然气 长输管道 危险性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体系的不断改革,职业危害话题逐渐被各大医院关注,不断分析新阶段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探寻具体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在本文的研究中,作者通过详细论述当前医院手术室护士这些特殊群体面临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分析这些危险因素对手术室护士身体和心理造成的消极危害,然后针对性的探讨防护对策,从生理和心理层面、物理危害层面、化学药物危害层面和医院整体层面提出了专业有效的防护对策。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针对当前我国的化工工艺设计发展情况,多角度分析了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的相关控制对策,希望对于全面提升化工工艺设计整体水平有所帮助。

  • 标签: 化工工艺,工艺设计,安全预案,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多种消化道及消化道外疾病,甚至诱发胃癌。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儿童时期获得,可造成患儿恶心、呕吐、纳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多种表现。近年来,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取得诸多进展,该文从幽门螺杆菌菌株、宿主及环境等角度综述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儿童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移植术后感染会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移植后感染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引起移植后感染的因素较多,包括高龄、慢性疾病和侵入性操作等。早期发现和控制易感因素以及术后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易感因素、时间、部位、病原菌特征及诊疗经验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易感因素 感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在进行建筑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有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对于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和管理环节不完善、不严格,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导致惨剧发生。想要提升施工环境的安全性,要积极的辨识评价危险源,根据其发生问题的诱因和危险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控制,提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整个工程的安全管控水平。通过危险源管控能力的提升,降低工程事故率,为建筑工程营造出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

  • 标签: 建筑工程施工 主体结构工程 危险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择期行胸科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PACU患者的病历资料,性别不限,年龄18~80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收集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吸烟史、饮酒史、非胸外科手术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神经阻滞、阿片类药物和右美托咪定使用情况;收集PACU期间补救镇痛药物用量、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PACU停留时间。根据PACU气管拔管后10 min时的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和非中重度疼痛组(VAS评分≤3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698例患者,静态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46.70%,动态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4.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食管癌根治术、纵膈手术和肋骨/胸骨手术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腔镜手术、术中使用神经阻滞和右美托咪定是胸科手术患者PACU中重度疼痛的保护因素。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危险因素 胸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