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娩前4小时抗生素治疗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筛查阳性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产科2021.02.28-2022.02.28月收治的70例妊娠晚期B族链球筛查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各35例,A组未采用分娩前4小时抗生素治疗,B组采用分娩前4小时抗生素治疗,观察A/B组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感染GBS。结果:B组孕妇不良事件发生率5.71%低于A组孕妇25.71%(P

  • 标签: 抗生素 妊娠晚期 B族链球菌 阳性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导致猩红热的A族链球(GAS)流行型别,比较不同emm型别GAS的基因结构及基因变异性,阐明猩红热病原学的流行、进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猩红热的儿童咽拭子标本,保存GAS菌株,进行emm基因分型,选取在分型上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描述GAS菌株基因组多态性,并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阐明菌株之间的进化关系。2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在导致儿童猩红热的176株GAS分离株中,共检测到8种emm型别,emm12.0及其亚型(108/176株,61.4%)占比最高,其次为emm1.0及其亚型(53/176株,30.1%),两者共占91.5%。以GCA-900984775为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GAS菌株基因组之间存在丰富的SNP和插入或缺失(InDel)多态性,emm12.0型菌株SNP数[183(163,213)个]大于emm1.0型菌株SNP数[63(54,7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Del分析中,emm12.0型菌株基因序列插入数[4(3,6)个]和缺失数[8(6,10)个]大于emm1.0型菌株[1(0,2)个,5(3,7)个]。以MGAS5005参考序列,基于SNP的分析结果构建进化树得出18株菌株及参考菌株处于2个分支。结论引起儿童猩红热的GAS菌株型别以emm12.0型、emm 1.0型多见,不同型别菌株基因组组成之间存在差异,emm12.0型菌株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 标签: 猩红热 A族链球菌 emm分型 基因组多态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感染青霉素钠治疗对降凝血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6月-2020年5月时段内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感染患者共300例,以抽签法纳入对照组(1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实验组采取青霉素钠治疗,比较患者血浆凝血指标、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血浆凝血指标较差于实验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为5.33%,对照组为16.67%,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晚期孕妇阴道B族链球感染患者,青霉素钠静脉滴注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机体凝血指标,还可预防或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可推广。

  • 标签: 妊娠晚期 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 青霉素 血浆凝血指标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乳酸菌素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开展深入分析,判断乳酸菌素片治疗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120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参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60例,给予乳酸菌素片治疗;参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酸菌素片治疗 治疗有效率 常规治疗 小儿急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拭子分离的A族链球(GAS)的基因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GAS分离株,采用PCR和测序检测菌株emm基因分型和超抗原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和smeZ)。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收集147株GAS菌株,emm型别主要为emm1.0型76株(51.70%)和emm12.0型60株(40.82%),其他7种emm型的菌株均少于5株。speF、smeZ、speG、speC、speB和ssa的检出率高,分别为100.00%(147/147株)、100.00%(147/147株)、99.32%(146/147株)、95.24%(140/147株)、94.56%(139/147株)、92.52%(136/147株),speA、speJ、speI、speH和speM检出率低,分别为51.70%(76/147株)、49.66%(73/147株)、32.65%(48/147株)、23.81%(35/147株)和4.08%(6/147株),未检测到speK及speL。emm1.0型菌株speA和speJ的携带率[85.53%(65/76株)、84.21%(64/76)株]明显高于emm12.0型[6.67%(4/60株)、10.00%(6/60株)],而speH和speI的携带率[9.21%(7/76株)、2.63%(2/76株)]明显低于emm12.0型[46.67%(28/60株)、75.00%(45/60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分离的GAS菌株以emm1.0和emm12.0型为主,emm1.0更多见;菌株emm与携带超抗原基因谱存在相关性,emm1.0型菌株1型超抗原基因谱携带率显著高于emm12.0型,而后者2、3、4型超抗原基因谱携带率显著高于前者。

  • 标签: A族链球菌 emm基因分型 超抗原 皮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患者72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嗜热链球治疗,研究组采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P<0.05。治疗后,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均较治疗前升高,真菌感染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B/E值高于对照组,真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镜检评分为(0.85±0.14)分,低于对照组的(1.65±0.29)分,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比2.78%(1/3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嗜热链球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疗效较佳,可改善患者胃肠激素的分泌。

  • 标签: 腹泻 肠道菌群失调 参苓白术颗粒 嗜热链球菌 疗效 胃肠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殖道微环境平衡、B族链球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做出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同例数的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生殖道微环境、B族链球感染情况,以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阴道PH值>4.5比例高于常规组,B族链球感染率高于常规组,微环境平衡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感染会提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但生殖道微环境失衡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较大影响。

  • 标签: 产妇 生殖道微环境平衡 B族链球菌感染 胎膜早破 母婴结局
  • 简介:通过牛津杯法,从250株分离自开菲尔颗粒的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菌株,通过对个体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对比,确定此株菌为乳酸球菌,命名为L11。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抑菌活性,该菌株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抑菌物质为非蛋白成分,属于类细菌素,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不敏感,且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 标签: 开菲尔 乳酸乳球菌 分离鉴定 类细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组链球(GBS)阳性的早产孕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的表达及其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产前检查至住院待产的孕妇1 950例中GBS阳性者共122例。对GBS阳性早产20例(早产组)、足月胎膜早破者33例(胎膜早破组)、足月阴道分娩孕妇66例(足月分娩组)、流产3例(流产组)及同期GBS阴性孕妇20例(GBS阴性对照组)的阴道分泌物制备悬浮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浓度,Western blot检测p-STAT3、p-Akt和NF-κB亚基p65的表达。结果入组孕妇GBS阳性率为6.25%(122/1 950),其中流产、早产、足月胎膜早破和足月分娩孕妇分别占2.45%(3/122)、16.12%(20/122)、26.62%(33/122)和53.66%(66/122)。GBS阳性早产组孕妇IL-6表达[(0.065 ± 0.034)pg/ml]显著高于GBS阳性足月产者[(0.045 ± 0.021)pg/ml](t =-3.192、P = 0.002)和GBS阴性者[(0.043 ± 0.020)pg/ml](t =-2.494、P = 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TAT3在GBS阳性早产病例中的表达(灰度值:0.06 ± 0.03)显著高于GBS阴性对照组(灰度值:0.04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81、P = 0.005);GBS阳性早产组和GBS阴性对照组p-Akt灰度值分别为(0.035 ± 0.02)和(0.07 ± 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341、P = 0.001);p65灰度值分别为(0.045 ± 0.02)和(0.085 ± 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000、P = 0.003)。结论GBS阳性病例早产可能与阴道分泌物中IL-6、p-STAT3、p-Akt和p65高表达有密切关系。

  • 标签: B族链球菌 早产 白细胞介素-6 磷酸化STAT3 胎膜早破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Sp)和脑膜炎奈瑟菌(Nm)所致脑膜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该病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0年11月至2002年12月对广西南宁市市区、市郊15个乡镇、武鸣县10个乡镇和邕宁县14个乡镇的凡符合"疑似脑膜炎筛检标准"的5岁以下患儿进行以病原学为依据的细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共评估了1272例疑似脑膜炎患儿,发现Hi脑膜炎3例、Sp脑膜炎4例,未发现Nm脑膜炎病例;Hi、Sp脑膜炎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98/10万、1.30/10万;Hi和Sp脑膜炎病例分布于邕宁县和南宁市区;Hi、Sp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11.7、5.8月龄;发病季节较分散;临床症状体征均较重,Hi和Sp脑膜炎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Sp脑膜炎病死1例,均无后遗症发生;所分离的Hi和Sp菌株有对青毒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的现象;确诊患儿绝大多数居住于农村,均未接种过相应的疫苗.结论虽然本次监测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Hi、Sp和Nm所致脑膜炎发病率均较低,但除采取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外,仍主张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

  • 标签: 嗜血菌 流感 链球菌 肺炎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脑膜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者联合应用蒙脱石散、乳酸菌素片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间我校医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主观意愿选择用药方案分组30例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0例采用蒙脱石散+乳酸菌素片治疗者作为观察组,持续用药5天,对比两组临床用药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呕吐消失时间(1.46±0.72)d、退热时间(1.67±0.95)d、大便恢复时间(2.86±1.26)d显著短于对照组(2.24±1.01)d、(2.85±1.44)d、(4.03±1.72)d(P<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③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腹泻患者实施蒙脱石散、乳酸菌素片联合方案治疗,可强化疗效,促进症状消失,且副反应少而轻微,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腹泻 蒙脱石散 乳酸菌素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酸菌素片配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用乳酸菌素片配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用黄连素配合思密达治疗,治疗后作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乳酸菌素片配合思密达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理想药物。

  • 标签: 儿童 秋季腹泻 乳酸菌素片 思密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为阴道炎患者治疗时联合应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与乳酸菌阴道胶囊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阴道炎患者7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6例。参照组在治疗时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实验组在治疗时联合应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与乳酸菌阴道胶囊,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1.11%,二者相比,前者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制霉菌素阴道胶囊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阴道炎患者使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药物,对患者分组。对照组(50例)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观察组(50例)使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乳酸菌阴道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女性阴道炎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多种致病菌、真菌均可造成阴道炎症。另一方面,女性阴道内又繁殖有大量乳酸菌及其它有益菌。因此,在阴道炎临床治疗中,宜采用制霉菌素乳酸菌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 标签: 阴道炎 制霉菌素阴道胶囊 乳酸菌阴道胶囊 联合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用治疗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阴道炎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制霉菌素阴道胶囊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乳酸菌阴道胶囊。比较两组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异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阴道清洁度、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异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阴道清洁度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对于阴道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制霉菌素阴道胶囊 联用治疗 阴道炎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阴道炎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4.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1.8%,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复发率19.0%。差异显著(P<0.05)。结论制霉菌素阴道胶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制霉菌素阴道胶囊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阴道炎应用制霉菌素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接收共7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用制霉菌素阴道胶囊,研究组联用制霉菌素乳酸菌阴道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症状消退时间与药物疗效得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阴道充血、外阴瘙痒与阴道坠痛等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制霉菌素阴道胶囊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