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实施优质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经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为优质急诊护理,比较其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比参照组高(P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常规护理 优质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根据乳酸清除率将其分为两组,乳酸清除率低于10%为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高于10%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病死率。结果与低乳酸清除率组相比,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较低,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d后,共有63例患者存活、37例患者病死,与病死组相比,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较高,初始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够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脓毒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规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抢救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抢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急诊护理干预,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大范围使用。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常规 优质 急诊护理干预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优质骨科护理干预对照结果 。 方法 : 选取院内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94 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组研究,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骨科护理干预 。 结果 : 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 P < 0.05 )。 结论 : 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工作中,优质骨科护理干预开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优质骨科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优质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进行收治的 106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 53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急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优质急诊护理,能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并发症风险,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优质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目的:观察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常规与优质急诊护理干预的对比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以2020.12-2022.12为截点,选取本院诊治的62例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患者均分成参照组、试验组,每组31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优质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1.05%(27/35),急救时间为(76.43±9.11),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4.28%(33/35),急救时间为(43.54±7.20),对比两组数值,差异突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对其采取优质急诊护理,疗效更为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休克;常规护理;优质急诊护理;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中,随机抽选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急诊护理。结果: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效果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中,应用优质急疹护理进行干预,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常规护理 优质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通道与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感染休克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70例。在给予抗休克治疗后,A组采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B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A组上尿路结石清除率为92.86%,明显高于B组的85.71%(P<0.05)。术后2h及术后1d,两组肌酐、尿素氮及Cys-C水平均有升高,但B组均高于A组(P<0.05),术后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有15例患者出现高热,A组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感染休克对患者肾功能损伤小,结石清除率相对标准通道较高,疗效确切。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感染性休克 标准通道 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休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感染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30万U溶于0.9%氯化钠100ml静滴,每8h1次,连用7d。观察两组TNF-α、hs-CRP水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TNF-α、hs-CRP均较前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乌司他丁治疗感染休克能有效降低TNF-α、hs-CRP水平,减少MO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休克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休克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对照组(69.05%,29/42)(χ2=5.974,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26.27±3.15)mg/L]、白细胞介素8[(73.47±6.35)ng/L]、超敏C反应蛋白[(69.38±5.58)mg/L]均低于对照组[(37.29±3.24)mg/L、(95.28±6.33)ng/L、(87.54±5.63)mg/L](t=15.804、15.764、14.84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86.38± 8.56)次/min]低于对照组[(93.64±8.25)次/min],而平均动脉压[(77.15±5.31)mmHg]氧合指数[(222.01±16.32)mmHg]均高于对照组[(70.23±5.25)mmHg、(203.31±16.17)mmHg],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8、6.006、5.27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8.69± 1.42)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15.84±3.88)分]均低于对照组[(10.38±2.16)分、(20.79±4.07)分](t=4.237、5.705,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休克疗效可靠,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C反应蛋白质 血流动力学 乌司他丁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感染休克患儿,按照有无接受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实验组应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对照组未应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结果实验组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6h后心率水平、血糖水平和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诊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酸清除率与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收集68名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早期乳酸清除率等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存活组,比较两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10%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低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显著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评估肺部感染休克的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 标签: 早期乳酸清除率 脓毒性休克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严重精神精神障碍患者感染传播疾病(STD)的现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感染ST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辖区2020年在管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STD患病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经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流浪史、城乡分布STD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感染ST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存在流浪暴露史、农村地区及缺乏STD防治知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STD防控的重点人群,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减少STD在此类人群中传播流行。

  • 标签: [] 严重精神障碍 性传播疾病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治疗组使用综合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掌握急救的方法与表现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掌握急救的方法与表现等都要对照组显著,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显著减少死亡情况,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急诊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诊方法与效果。方法6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急诊抢救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结果在急诊抢救中,对照组30例死亡10例,死亡率为33.3%;治疗组30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0.0%,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早期死亡率高,液体复苏辅助院前急诊能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急诊院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份——2017年10月份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6例按照急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5.35%(41/43),较比对照组81.51%(35/43)的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较比对照组16.31%(7/43)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入院10分钟、20分钟的温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优质急诊护理效果较好,临床抢救成功率显著的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诊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 方法:选取 10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护理,一组行急诊护理措施,比较效果。 结果: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一组,治疗效果较好,数据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急诊护理措施,能够保障治疗效果,减少异常情况的发生。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 急诊护理措施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认真做好各项治疗护理,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9年至2013年7月急诊抢救的104例严重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治疗护理流程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104例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04例创伤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5%,死亡率为4.1%(3例入院时呼吸、心跳停止死亡;术前因伤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2例)。结论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结合伤情评估,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在确定手术治疗方案的同时,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严重创伤 失血休克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 方法: 择取 30 例我院纳入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 ,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 奇偶 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分为 15 例。参照组 干预 措施为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予行综合护理干预,讨论患者的急诊相关时间 、 急诊效果 及 护理满意度。 结果: ( 1 )实验组急救时长、开始治疗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 2 )实验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急诊效果( 93.33% )高于参照组( 60.00% ),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 3 )实验组严重创伤性休克护理满意度( 100.00% )高于参照组( 73.33% ),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严重创伤性休克 患者行综合急诊护理形式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急诊及住院时间,提高其临床急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严重创伤性休克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