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方法,也是临床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纠正肾功能损伤造成的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由于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较为复杂,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等均有着密切联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善一直备受临床所关注。本次对45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透析前慢性肾脏护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为给该类临床研究提供依据,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透析前慢性肾脏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血液透析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慢性肾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包括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血磷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血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 标签: 透析前 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 血液透析 肾功能
  • 简介:摘要:近日,肾病科王医生获得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门诊血透患者陆女士,在肾病科及血透室、妇产科等多科室的保驾护航下,顺利度过了整个孕期,最终成功分娩。母爱伟大,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孕育生命的母爱更是令人感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肾脏育龄期患者渴望解决生育的困扰;而女性患者不同于男性,胎儿必须在母体内生长数月,加上妊娠对肾功能的影响,很多的女性患者对“怀孕”二字望而却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管理对慢性肾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式针对我院2019年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患者114例进行研究,分析慢管理在慢性肾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实施慢性病管理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慢性肾病分期都是患者开展慢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管理是治疗慢性肾脏的主要手段,但是患者对慢性管理的认知较差,因此要积极的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参与的积极性。慢性管理普及率低是影响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阻碍,受到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以及疾病分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针对性的制定解决对策,提高患者对慢管理的认知和依从性,促进慢性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病管理 慢性肾脏病 应用效果
  • 简介: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办,2013年第四届国际儿科肾脏学会研讨会暨第23届全国儿科肾脏学习班定于2013年6月19日-6月2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也是国际儿科肾脏学会(InternationalPediatficNephrologyAssociation,IPNA)的继续教育项目。

  • 标签: 肾脏病 学习班 儿科 学会 国际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肾脏理类型、治疗和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为(45.4±11.0)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73.7±218.4)/μL。20例患者检测病毒载量,其中13例(65.0%)HIV RNA<40拷贝/mL。肾穿刺前18例(85.7%)患者已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时间为12(1,47)个月。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例(66.7%),肾炎综合征7例(33.3%)。肾脏理提示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为最常见病理类型,占42.9%(9/21),其次为足细胞和糖尿肾病,各占23.8%(5/21)。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以IgA肾病多见(23.8%, 5/21),而足细胞以微小病变型肾病最常见(19.0%, 4/21)。未见经典HIV相关性肾病。随访时间为(12.5±9.2)个月,9例病情好转,8例稳定,2例恶化,2例死亡。结论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和糖尿肾病常见,大部分治疗后预后良好。对于HIV感染合并显著肾脏损伤者,应积极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肾疾病 肾病综合征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肾脏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61岁,因“发现血糖升高7年,血糖控制不佳3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不仅合并严重的糖尿大血管并发症,同时存在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肾脏,肾功能已进展为慢性肾脏4期。起始阶段予以“三短一长”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较大;从安全性、依从性、有效性方面考虑,给予司美格鲁肽治疗,并逐步简化方案为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早餐前23 U、晚餐前21 U)联合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且肾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满意。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慢性肾脏病 司美格鲁肽
  • 简介:摘要终末期肾脏(ESRD)是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脏功能不可逆衰退的终末阶段,患者只能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来维持正常生命需要。目前对于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不同病因下透析时机亦有所区别。本文就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透析时机对ESRD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以期为ESRD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肾透析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本次研究62例慢性肾脏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以硬币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别嘌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3%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4.5%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7%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3%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非布司他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肾脏急性肾损伤患者均分成A组、B组和C组,总计90例患者,每组各30例。A组接受中医进行治疗、B组接受西医进行治疗、C组接受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患者肌酐、血清尿素、血清白蛋白、β2MG、总有效率。结果:C组治疗后患者肌酐、血清尿素、血清白蛋白、β2MG低于A组和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于慢性肾脏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与其他糖尿并发症相比,糖尿肾脏(DKD)的患病率在过去的30年里并无显著下降。聚焦纤维化或出现蛋白尿后的治疗无法逆转DKD,识别其始动机制对DKD的治疗更有意义。糖尿背景下的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糖萼(GEG)的损害是引起滤过屏障受损的初始和关键步骤,可作为预防或延缓DKD进展的重要靶点。目前认为,内皮细胞糖萼(EG)的调节主要由促进糖萼合成和降解机制之间的平衡决定。糖尿引起的EG的变化可能部分反映了高血糖直接抑制EG成分的更新;蛋白水解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9、透明质酸酶1或乙酰肝素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增加,并且在这种病理环境下可以参与GEG的降解;促血管生成分子(包括炎症介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升,会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活化和渗透性增加,对GEG的调节亦发挥重要作用。目前,DKD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未来DKD的治疗应提前至糖尿诊断之初,而非出现蛋白尿后的“强弩之末”。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内皮细胞糖萼 糖萼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慢性肾脏(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院65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4686例,收集出院ICD10诊断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CK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4686例患者中,271(5.78%)例经ICD10码诊断为CKD ,1541(32.89%)例经KDIGO 指南诊断为CKD,未被临床诊断1270例,漏诊例数占总CKD患者的82.41%,占全年总入院患者的27.10%。依据KDIGO 指南诊断,CKD 1~5期分别为477、362、551、86以及65例。1110 例(23.69 % ) 出现白蛋白尿,不同年龄组间蛋白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多因素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高血压、糖尿、高尿酸血症是 CKD 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 慢性肾脏病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慢性肾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治疗的60例慢性肾脏患者,依照患者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对比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慢性肾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急性期常并发急性肾损伤(AKI),AKI加重病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其肾脏的远期转归尚不清楚。研究表明,COVID-19合并AKI者进展为慢性肾脏(CKD)的风险显著增加;和其他病因的AKI人群相比,COVID-19患者发生CKD的风险更高;即使是无AKI的轻症患者,急性期后肾功能损伤的风险仍然增加。新型冠状病毒对肾脏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是促使COVID-19急性期AKI向远期CKD转归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最新的基础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细胞可以上调促纤维化的信号通路,同时脂质介质风暴也增加了从AKI向CKD过渡的可能性。本文就COVID-19急性期后的远期肾脏转归进行综述,以期提醒临床医师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肾损伤的慢性化趋势,开展更有针对性、更长期的随访和干预。

  • 标签: 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又称为成骨蛋白(OP—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骨、肾脏、肝脏、眼睛等器官组织中发挥着促分化、促进生长发育、抗纤维化、抗炎等功能。本文综述目前肾脏领域对该蛋白所作的研究,探讨其在肾脏中的应用前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慢性肾脏病 EMT MET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后即使肾功能完全恢复也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但AKI向CKD转变的机制尚不清楚。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者,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在AKI向CKD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变化由缺氧诱导,进而促进炎性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胶原蛋白分泌。本文就表观遗传修饰在AKI转化为CKD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在诊断AKI慢性转归中的价值,以及靶向干预表观遗传在防治AKI向CKD转变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不全,慢性 遗传学,医学 表观遗传修饰 转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肾康注射液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住我院肾内科的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肾康注射剂,两组均观察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记录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等,并依据判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慢性肾脏(CK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其病情不可逆,治疗效果差,大多会随着时间逐渐进展,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肾替代治疗。如何延缓肾衰竭进展,是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重要内容。我科应用中药结肠透析对比传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结肠透析 肾内科门诊 终末期肾衰竭 公共健康问题 尿毒症毒素 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