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王家新不仅是著名诗人,也是具有高度省思意识和开阔文化视野学者和翻译家,他研究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新著《翻译辨认》不仅打通了一般诗歌研究和翻译研究限制,也在更独特、更开阔视野中探讨翻译与中国新诗种种内在关联,考察中国现当代诗人译者如何通过翻译进行诗辨认、对话和锻造,揭示出这种诗学实践对于当下多重启示和意义。

  • 标签: 翻译诗学 王家新 辨认 翻译理论与实践 诗歌研究 中国新诗
  • 简介:摘要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索罗金是当代俄罗斯最著名作家之一,他既是“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最主要代表作家,同时也是当代俄罗斯最受争议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也被誉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三驾马车之一”。他小说样式新颖,语言独特,其中作品中还包含了许多文化隐喻以及运用多种文学创作方法。小说中充满着荒诞、讽刺等因素,他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同时又巧妙地把俄罗斯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糅合。在他近期发表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描写“中国”内容。通过对小说中出现“中国形象”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寻到作家创作真正意图以及对俄罗斯未来社会担忧。本文主要是分析《特辖军一天》、《糖制克林姆林宫》、《暴风雪》中出现“中国形象”,阐释其文化意义以及作家创作真正意图。

  • 标签: 索罗金 形象 诗学特征 中国形象 文化意义
  • 简介:本世纪以来,认知诗学发展迅速,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为进一步推动认知诗学深入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和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筹)将于2013年10月31日一11月3日在重庆召开首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PeterStockwell,MarkTurner,GeoffHall(LanguageandLiterature主编),JoannaGavins,GerardSteen,ElenaSemino,ElenaSemino等国外知名学者将应邀与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知诗学 中国 知名学者 外国语大学 诗学发展
  • 简介:首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重庆嘉陵宾馆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来自英、美、荷兰等国和国内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一百多位专家和教师、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知诗学 中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简讯
  • 简介:<正>4月9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了“通报工商工作情况座谈会”。参加会议有王宝森常务副市长、各区县政府主管区县长,以及市局领导。会上,王纪平局长介绍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责、任务和改革思路;臧启源副局长介绍了1993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和1994年工作任务。最

  • 标签: 工商行政管理局 改革思路 工作情况 区县政府 艰巨的任务 北京市
  • 简介:<正>我国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时期。在这个新时期,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号召。这就不能不使我们这些史学工作者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新时期对史学工作有什么要求?史学工作者对于建设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做些什么?为了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史学工作者应该怎样努力?这是时代要求,国家前途要求。我国史学有一个极其重要传统,就是认为史学是关系国家治乱、人心善恶大事。

  • 标签: 阶级斗争 物质文明 历史时期 无阶级社会 中国历史 统治者
  • 简介: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出现任务驱动型作文,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热议。本文着重阐述任务驱动型作文思维拓展模式与写作步骤,力图提供一种可供学生模仿训练方法。

  • 标签: 任务驱动 思维拓展 写作步骤
  • 简介: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课程目标,从核心素养维度看,侧重对 应“审美创造”,且综合体现其他三方面核心素养;从总目标和学段要求看,形成了以内涵、样式、方 式、语言为要素目标系统。其教学内容以人成长为原点,向多个向度打开,并以人文主题统领为呈现 方式。其学科实践则要从育德、主动、语文、文学、单元、开放多个方面体现共同规律与任 务群特点有机统一。在学业评价方面,要把握质量标准,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提高命题技术性和 艺术性,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 标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学科实践
  • 简介:本研究借助SPSS和EQS等数据分析工具,探讨了可能对TEM4阅读理解任务难度产生影响阅读任务特征变量种类、数量以及它们内部因子构念和测量属性,并且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因子对于阅读任务难度预测比例及各个因子贡献率大小。这些发现能够为未来更好地认识TEM4阅读考试任务实质,更加有效地解读这部分成绩,以及更加合理地评估和预测该项目的难度都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TEM4阅读理解 任务难度 任务特征 预测
  • 简介:近10年国内亚里士多德《诗学》研究,继承了20世纪以来传统分析研究,主要是对其概念和内容解读,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以及相关诗学思想对比研究,又发展了《诗学》与亚里士多德其他学科,尤其是伦理学与政治学交叉研究。我国对于《诗学》研究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但传统研究并未取得明显突破,更应从亚里士多德整体思想角度看待《诗学》,从而从根本上理解诗对于亚里士多德真正哲学含义。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诗学》
  • 简介:李怀民诗学既具有鲜明现实功利性,同时又崇尚回归儒学传统。它主张师古,但反对泥古;强调转益多师,又特别推崇中晚唐五律。发现中晚唐五律独特审美特征,高度肯定其诗学成就与价值,是它显著特点。怀民诗学是传统诗学发展到清代与特定政治、社会、人生等碰撞结果,与神韵、格调、性灵诸说之间既有相通处,也存在差异和对立,具有独特诗学价值,影响深远。

  • 标签: 李怀民 诗学思想 高密诗派 中晚唐五律
  • 简介:文章运用比较诗学方法,对郭沫若早期诗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和柏格森生命美学影响/接受关系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郭沫若早期对这两种思潮接受都不是照单全收,由于时代(现实)与文化传统制约,再加上西方不同思潮交叉影响,这两种思潮在郭沫若那里均已发生了这样那样改变,这种改变隐含了诗学建构某些规律性现象.文章以郭沫若早期对上述两种思潮接受为个案,探讨其实是一种新型诗学何以建构问题.

  • 标签: 郭沫若早期诗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 柏格森生命美学 比较诗学 诗学建构
  • 简介:在礼崩乐坏背景下,先秦儒家继承三代以来礼乐文明并加以损益,提出了复礼社会价值理想。与此同时,儒家中和思想观念开始以文化审美的形式被确立,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艺术美学重要原则。由此围绕着中和观所形成文艺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复杂关系,构成了古代诗学发展进程中强大张力。

  • 标签: 礼乐 中和 文与质 诗学张力
  • 简介:近人认为,张问陶诗学、诗歌主要受袁枚影响,也受李白、苏轼巨大影响.其实,张氏与杜甫渊源关系最大.因为他在诗中大量引用、化用杜甫诗句,直接论及杜甫、杜诗达四十条之多,且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与杜诗相似.他高度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以之自况,并同情其遭遇.他全面、具体地评价杜甫诗歌,赞同并生发其诗学主张.对此,清人多有论述,近来则罕见涉及,故反思与探究是必要.

  • 标签: 张问陶 杜甫 诗学 诗歌 渊源
  • 简介:罗蒙诺索夫于1758年提出“文体三品说”,由“词汇三品说”和“体裁三品说”构成,公认深刻影响了现代俄罗斯标准语及诗学形成与发展。相比之下,对俄语影响讨论较多,对诗学(文学理论)影响却很少专题研究。本文梳理“文体三品说”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罗蒙诺索夫传记溯源该理论与古希腊、罗马修辞学、诗学学理关联,从诗学角度分析该理论与18世纪俄罗斯修辞学、古典主义文学及俄语文学语言关系,探讨该理论对古典主义文学影响及其之后演变,藉此管窥俄罗斯古典主义诗学面貌,以助益俄罗斯古典主义文学及其后民族诗学之形成探索。

  • 标签: 俄语 文学 修辞 诗学 “文体三品说”
  • 简介:《齐诗》以解说阴阳在西汉《诗》学传统中独树一帜,萧望之和匡衡两位解诗学者将阴阳灾异说配合《诗经》探论君臣之道,迎合政治需要,将《诗经》解说附予匡扶国政经学意味。二人因才华、政见得到皇帝赏识而官居重位,从侧面对宣帝和元帝知识结构和文化政策有一定影响,从疏奏、诏书中频引《诗》表述天人关系中可见。以时代政治为背景考察萧望之、匡衡诗学,能够深层了解《诗经》在西汉中后期实用价值,展现儒士在政治变迁中被利用、牺牲命运。

  • 标签: 萧望之 匡衡 诗学 《诗经》 《齐诗》 阴阳灾异说
  • 简介:围绕柏拉图对诗态度,学界存在两种对立观点:驱逐说与辩护说。但实际上,柏拉图在这个问题上看法是一贯,并不存在矛盾之处。驱逐说固然未能揭示柏拉图诗学思想真面目,"辩护"却也不至于,称"监督"则比较合适。柏拉图要做是本着真善美三位一体,对诗歌进行"纯净化"。这是其以哲学指导政治之思路延伸。

  • 标签: 柏拉图诗学 驱逐说 辩护说 监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