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I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双镜联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I期缝合,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患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I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效果满意。

  • 标签: 双镜联合 胆总管结石 胆管I期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06月~2013年12月对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45例角膜穿通伤患者清创缝合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维持前房深度,回复虹膜。结果随访6个月~2年,瞳孔保持圆形或近圆形41例(91.1%),虹膜轻微前粘连、瞳孔轻度变形4例(8.9%)。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0.05~0.25者28眼(62.2%),0.3~0.5者10眼(22.2%),0.6~0.8者7眼(15.6%)。结论角膜穿通伤缝合中应用粘弹剂维持前房深度,还纳虹膜,便于角膜伤口的对位和缝合,保护角膜内皮、晶状体,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角膜穿通伤 透明质酸钠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压迫缝合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腔内纱条填塞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平均阴道出血量,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止血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压迫缝合术 产后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初步探讨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治疗食管气管瘘的可行性,使用OverStitch缝合装置成功闭合3例上消化道瘘,手术过程均顺利,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均提示瘘口闭合良好,患者症状缓解。

  • 标签: 气管食管瘘 OverStitch缝合术 消化系统瘘 胃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3mo观察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中子宫收缩乏力,经常规处理方法无效时,行“子宫捆绑式缝合”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2013年我院5例孕足月因不同原因行剖宫产分娩,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经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失血达1500ml以上,行“子宫捆绑式”缝合,达到止血,保留子宫的目的。结果5例行“子宫捆绑式缝合”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明显减少,常规预防感染治疗48小时。无异常发热,无腹痛及腹胀,无肠粘连及肠梗阻发生。术后月经情况与其他剖宫产患者无差异。结论“子宫捆绑式缝合”应用在剖宫产中宫缩乏力,常规处理无效时,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子宫捆绑式缝合 宫腔填塞 髂内动脉结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中大出血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则利用子宫背带式缝合进行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于患者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以及总出血量而言,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子宫背带式缝合 剖宫产 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中不同缝合方式对子宫瘢痕憩室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30例产妇采用单层缝合法进行子宫缝合,作为对照组,30例产妇采用双层缝合法进行子宫缝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子宫憩室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和子宫憩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憩室肌层厚度和容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中双层缝合方式可有效降低子宫瘢痕憩室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且对剖宫产手术过程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缝合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憩室 缝合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治疗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普通硬脑膜悬吊法(普通组),38例采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穿梭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普通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穿梭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穿梭组(P〈0.05)。结论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悬吊 硬脑膜 缝合技术 钛网
  • 简介:2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中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12例剖宫产中大出血产妇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背式缝合治疗剖宫产中大出血,12例均有效止血,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早应用可避免增加输血感染机会等,并保留了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出血,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背带式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剖宫产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Ⅱ组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填塞纱布。从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对比两组式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病例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均低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无1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再出血而再次手术或子宫切除,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及安全易行等诸多优点,早应用可避免失血性休克、DIC、感染的发生,并能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行之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背带式缝合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纳入本院(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9 月)接收 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 n=88 ) 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为基准, 分为实验组 ( n=44 ,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 )、对照组(n=44 ,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 ),对 88 例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评估 。结果:实验组 手术指标 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

  • 标签: 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锚钉缝合对于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接受TKA的患者3 922例,确定中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病例48例(1.2%),所有患者接受锚钉缝合。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使用铰链式护膝,术后每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在术后6周、3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接受1次X线检查,以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以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 922例全膝关节置换中,48例(1.2%)发生中MCL损伤。其中,1例患者术后两年内死亡,2例患者失访,共有45例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24例MCL中段撕裂,21例MCL附着点断裂。35例发生在十字韧带保留的TKA中和10例发生在后稳定型TKA中。患者末次随访时最大屈膝(111.2±18.8)°、最大伸膝(1.5±1.5)°以及活动范围(110.2±30.2)°明显高于治疗前(107.5±22.5)°、(5.5±4.5)°、(102.2±27.8)°(t = 2.822、5.026、3.670,均为P<0.05)。平均随访时间(99.2±5.7)个月,没有1例患者发生膝关节不稳定。其中5例患者因为膝关节僵硬而接受了干预(4例手法推拿和1例翻修),2例患者因为人工膝关节无菌性松动接受了翻修。结论TKA中MCL前束撕脱可以通过锚钉缝合修复治疗,然后进行铰链式护膝支撑。膝关节僵硬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内侧副韧带,膝 缝合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邵武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327例剖宫产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扩大切口引流换药1-2天待切口干燥无渗液后行2期缝合出院,8天回院拆线,患者均预后良好。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缝合方式 脂肪液化 手术步骤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80)与对照组(80),其中对照组的80例产妇采用传统式的会阴侧切缝合来为产妇助产,观察组的80例产妇则采用改良后的会阴侧切缝合来为产妇助产。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助产方式的满意度指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满意率高达9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从研究对象手术切口的出血量以及住院的时间相关的指标看,观察组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会阴侧切可明显缩小产妇切口的角度,其切开的部位也更加靠近会阴体,对产妇会阴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妇 会阴侧切缝合术 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缝合方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0例病例,其中50例使用双层间断全层缝合式,标记为对照组,另外50例使用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式,标记为治疗组。比较两组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为(62.37±21.65)min,中出血量为(45.32±21.73)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8.64±37.14)min,中出血量为(79.62±38.4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层间断内翻缝合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首选缝合方法。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双层间断全层缝合术式 单层间断内翻缝合术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我院7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宫腔内纱条填塞及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止血效果安全显著,值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出血治疗中子宫压迫缝合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将先入院的40例患者选择传统宫腔纱布堵塞和子宫动脉结扎治疗为对照组,后入院的40例患者选择子宫压迫缝合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与术后2h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出血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治疗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治疗效果较好,尤其是止血效果极佳,此种手术方式可以减轻对患者子宫的损伤,而且手术操作比较简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压迫缝合术 应用效果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