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助产士门诊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80例进行实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将常规孕期检查和保健的方法应用在对照组中,再将助产士门诊应用在实验组中,分别对两组进行专业指导,对比产妇的分娩情况及产程时间。结果:对比后发现,实验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如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分娩情况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妇分娩过程,应用助产士门诊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也能够改善妊娠结局,增强自然分娩率,在临床产科服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助产士 门诊护理 自然分娩率 应用影响
  • 简介:摘要城镇化建设导致人口聚集、环境危险因素暴露风险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间健康差异等问题也更加凸显。为了深入研究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等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为慢性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依托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自2016年4月起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上海市松江、嘉定、闵行和徐汇区启动了“上海郊区自然人群队列和生物样本库”(SSACB)建设工作,招募69 116名20~74岁常住居民作为队列成员。队列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成员基本资料,采集血、尿等标本建立生物标本库,建立包括队列成员电子医疗病历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肿瘤登记系统、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死亡登记系统在内的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本文围绕SSACB队列设计理念、建设进程以及今后发展目标进行阐述。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自然人群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2016年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发布国家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项目,建设七大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划分七大地区之一,气候特征显著、膳食习惯独特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居全国前列。因此,建立东北区域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系统探寻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区域特色暴露因素,为建立东北地区疾病预防新策略、降低国家医疗负担、提升东北地区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7月,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现场工作启动,现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尿、粪便样本的采集和检测,截至目前,队列总计完成各年龄层共115 414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概况,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东北 自然人群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肝囊型棘球蚴病(HCE)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棘球蚴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影像学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忽视其自然衰亡病程的系统研究。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使研究者能够获得HCE病程不同时期、不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学状态的临床资料。笔者基于CT检查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实践,探讨HCE的自然衰亡病程,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自然病程 死亡 胆瘘 感染 破裂
  • 简介: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已成为全球首位儿童致盲性眼病,近年对其急性期病变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ROP患儿中大多数病变可自然退行,目前对自然退行规律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自然退行后虽然眼底形态明显改善,但患儿长期的视功能预后不容乐观。随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及其血管成像等影像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帮助临床进一步认识ROP自然退行的本质。加大ROP自然退行的研究,对合理安排经济高效的筛查时机,制定科学化、个体化的治疗和随访方案,改善患儿视功能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自然退行 述评
  • 简介:摘要近年,随着治疗理念的转变和经验的积累,损伤小、更接近生理状态的自然周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越来越受到青睐。自然周期IVF不仅可以降低治疗成本,还能有效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次数,提高治疗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卵泡提前破裂等导致的周期取消率高仍是自然周期IVF面临的主要问题。高龄、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等也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虽自然周期IVF并不降低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但产科结局仍优于常规IVF。本文从自然周期IVF的定义出发,就其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分析和子代安全性及围产结局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自然周期 改良自然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自然分娩中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将我院自然分娩患者共计608例,随机分为应用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单纯应用气囊仿生组、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传统助产分娩组4组,通过对比4组患者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率、侧切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情况,反映各组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气囊仿生联合硬膜外麻醉镇痛组与单纯应用硬膜外麻醉组及传统助产分娩组相比可以缩短产程(P<0.05),疼痛评分低(P<0.05),会阴完整性好,侧切率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少(P<0.05),在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临产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医疗安全质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气囊仿生,硬膜外麻醉,自然分娩,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1年11月入我院自然分娩的82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分娩结束后,观察组疼痛良好率高达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自然分娩产妇的恐惧焦虑心理,减轻分娩过程的疼痛,并能加快分娩过程的时间,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化产房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初产妇,以11比例分为传统组80例、家庭组80例。即传统组使用传统化产房分娩,家庭组使用家庭化产房分娩,比较患者自然分娩率、各产程时间。结果家庭组自然分娩率为95.00%,传统组自然分娩率为85.00%,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各产程时间显著超过家庭组,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传统组总产程时间为(9.38±0.94)h,家庭组则为(10.70±1.4)h。结论于初产妇中,家庭化产房分娩模式能够在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同时,缩短各产程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家庭化产房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胚胎停止发育与孕早期自然流产均属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由于妊娠的失败,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和错败感,情绪变得忧郁、焦虑、紧张、伤心、哭泣,或者情绪激动;这时就需要我们护理者给予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疾病,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多年来,通过我们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立了正确面对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手术治疗,有利于疾病症状得到及时控制与恢复。

  • 标签: 早期胚胎发育停止 自然流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自然分娩产妇加强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位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后观察组强调产前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达到96%,对照组仅为82%。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强调产前健康教育可帮助其自主调节心态,稳定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自然分娩 产前教育 情绪评分 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自然分娩产妇围产期综合护理的实施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3 月自然分娩产妇 96 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 48 例,常规护理组围产期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围产期实施综合护理。就两组产妇产程总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围产期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 。综合护理组围产期并发症率明细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综合护理组产妇产程总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P<0.05 。结论:自然分娩产妇围产期综合护理的实施价值高,可减轻产后抑郁,减少出血量,缩短产程,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自然分娩产妇 围产期综合护理 实施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宫川棘口吸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调查淮南洛河、窑河、高溏湖和焦岗湖4水域的家鸭和淡水螺类,收集家鸭粪便并用改良厚涂片法查找宫川棘口吸虫卵;取静水椎实螺经压片、镜检,分离雷蚴、尾蚴和囊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囊蚴感染雏鸭;解剖购自渔民的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取肠管分离成虫。结果家鸭粪便中宫川棘口吸虫卵检出率为19.50%(39/200);静水椎实螺中雷蚴、尾蚴检出率为1.63%(13/800),囊蚴检出率为6.63%(53/800);家鸭肠管内成虫的检出率为21.67%(13/60),经囊蚴感染的雏鸭肠管内可分离出成虫。结论淮南地区存在宫川棘口吸虫自然疫源地,其生活史可在静水椎实螺和雏鸭体内完成。

  • 标签: 宫川棘口吸虫 自然疫源地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医院自然分娩的孕妇其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于本院产妇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应用助产士心理护理对其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90例在我院待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助产士心理护理方案,并对两组产妇最终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均比对比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次研究可得,对待产产妇在自然分娩的全程使用对助产士护理方案对于产妇最终分娩效果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出生的身体状况差异,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自然受孕儿65例为自然受孕组,选取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试管婴儿65例为试管婴儿组,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受孕方式出生婴儿的身体状况。结果试管婴儿组男、女平均体重、平均身长与自然受孕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新生儿孕周一致时,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儿,出生时的体重和低体重也无明显差距。通过对比两组1minApgar评分和5minApgar结果显示试管婴儿组男、女平均1minApager、5minApgar评分与自然受孕组男、女平均1minApgar、5min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无论在体重、身长、Apager评分还是胎龄,都近乎相似,在以后婴儿生长过程中的智力、情感以及心理发育和自然受孕儿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试管婴儿 自然受孕儿 出生 身体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使用安定对产妇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降低手术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的质量。方法选择48例精神紧张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宫口开大1~2cm左右肌注安定10mg,对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进行观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使用安定缩短产程,促进宫口扩张。

  • 标签: 安定 产妇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摘取我院2010年分娩的78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分娩的73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2010年实施常规护理措施,2011年则进行护理改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统计并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对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45.47%(356/783),而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9.32%(436/73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于健康分娩有着显著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于我院产科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36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42例,研究组产妇在分娩时依据舒适度选取自由体位,对照组在分娩时采取传统仰卧位。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长短、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分娩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1%vs.58.4%,χ2=4.183,P=0.000),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8.89±1.88)hvs.(13.34±2.60)h,t=9.210,P=0.000,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14%vs.0.06%,χ2=6.143,P=0.000),研究组产妇的产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1%vs.2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2,P=0.000);研究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6±2.34)vs.(5.28±1.75),t=4.274,P=0.000。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和产妇分娩舒适度,对减少产程时间和母婴改善分娩结局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自由体位 自然分娩 母婴并发症 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