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导致CKD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与CKD的进展密切关联.本文简要总结了CKD患者SNS和RAAS激活与肾脏病进展之间的联系,并针对当前现状简单介绍了一些相关治疗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高血压 肾脏损伤 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脂代谢功能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55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胰岛泵给予门冬胰岛治疗,开展为期2周的短期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胰岛功能和脂代谢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短期强化治疗后本组患者FINS、PINS、Homa-IS、HOMA-IR水平明显改善,配对样本t检验提示治疗前后组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TG、TC、LDL-C、HDL-C均有显著改善,配对样本t检验提示治疗前后组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持续输注胰岛强化治疗可有效强化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人体脂代谢与胰岛抵抗问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beta 细胞功能 脂代谢 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细菌耐药机制,探讨临床抗生应用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160例应用抗生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强化临床抗生应用管理后)1106例和对照组(强化临床抗生应用管理前)10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其临床抗生应用管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0.54%<1.80%)、多重耐药菌检出率(27.31%<42.79%)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0.66%<2.09%)相对更低(P<0.05)。强化临床抗生应用管理后,在用药指导、药物配伍、耐药预警、跟踪监测等方面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以细菌耐药机制为参考,加强临床抗生应用管理,能够为临床抗生的合理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临床抗生素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多糖肽类抗生在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12月使用多糖肽类抗生的住院患者,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病例727例,其中感染患者471例(占64.79%)。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均以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9.17%、45.98%)。多糖肽类抗生用药天数平均6.06d(4403/727)。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科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例数最多,分别为148例(20.36%)、88例(12.10%)、81例(11.14%)。单用糖肽类患者338例(46.49%),联用种类平均达4.43种,三联及以上达99例(13.62%),联用频率最高的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20.48%)。多糖肽类抗生中使用万古霉素450例(61.90%),使用替考拉宁260例(35.76%),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同用17例(2.34%)。共分离病原体847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11株,13.10%)、肺炎克雷伯菌(80株,9.45%)、铜绿假单胞菌(68株,8.03%)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4株,6.3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经多糖肽类抗生治疗后有效490例,有效率为67.40%。727例患者中,用药合理86例(11.83%),基本合理315例(43.33%),不合理326例(44.84%)。结论该院多糖肽类抗生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对适应证的把握有待加强。

  • 标签: 多糖肽类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血清胱抑C(Cys-c)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成员中的一员,参与机体内部很多生理病理反应过程。之前的研究结果发现血清胱抑C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物,而更多的研究结果发现血清胱抑C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血清胱抑C和冠心病、心衰以及心梗等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高水平的胱抑C和其危险分层以及不良事件表现出明显的关联,但是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阐明。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胱抑C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胱抑素C 心衰 心梗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血红氧合酶-1(HO-1)与冠心病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非冠心病患者6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116例(冠心病组)的血红氧合酶-1的水平,并分析HO-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HO-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O-1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 标签: 血红素氧合酶-1 冠心病 冠脉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新活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5年在我院心脑血管科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新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观察组加用新活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总有效率 96%,对照组例患者总有效率为 84%。结论:新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确切,在常规应用硝酸甘油、利尿剂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新活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 新活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黑再生液联合皮肤针叩刺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观察组85例用黑再生液联合皮肤针叩刺治疗,对照组77例皮肤针叩刺。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黑再生液联合皮肤针叩刺治疗白癜风效果明显,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黑素再生液 皮肤针 白癜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在亚临床甲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88例亚临床甲减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4例,试验组44例,前者单纯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后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甲状腺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试验组TSH水平为4.21±0.97m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0±1.31mU/L(P<0.05);治疗后试验组FT4水平为9.02±1.38pmol/L,大大高于对照组的5.68±0.81pmol/L(P<0.05);治疗6个月内,试验组甲状腺肿大消失率为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能够在亚临床甲减患者早期治疗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左旋甲状腺素 亚临床甲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干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 标签: 干扰素 炎琥宁 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应用抗生素引起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抗生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尿毒症患者使用抗生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发病后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10例患者在应用抗生4-20天期间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症状表现多样,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检查无急性病变,经停用药物及血液透析3使用抗生,特别是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可引起神经精神症状,脑病的严重程度与用药的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停用抗生及血液净化治疗后症状可显著缓解。

  • 标签: 尿毒症 脑病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常见抗生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1例患者,在进行抗生药物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报告,针对性设定处理方案,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情况。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其中以青霉素25.49%(13/51)和左氧氟沙星31.37%(16/51)的药物不良反应概率较高;抗生使用后容易导致患者器官多处的功能反应,其中以消化系统和皮肤的不良影响最强烈。结论抗生药物在临床治疗时会存在不同器官的药物反应,反应会根据药物的类型产生不同的机体差异。抗生治疗时需要加强基层医院医、药、护、技人员教育引导,加强临床药物监测工作,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危及患者生命的药物滥用,保障用药的安全性,降低治疗隐患。

  • 标签: 基层医院 常见抗生素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卡贝缩宫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明确卡贝缩宫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分娩且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共122例,对产妇进行编号,1-122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分娩之后常规注射缩宫,偶数号为观察组,分娩之后静脉注射卡贝缩宫,对比两组预防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宫缩良好率为95.08%,对照组产妇宫缩良好率为85.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在不同时间段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3.11%和14.7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卡贝缩宫对于阴道分娩且具有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加强产妇宫缩,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阴道分娩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头孢菌素类抗生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加上 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敏感细菌感染的治疗中。但在抗生滥用的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头孢菌素类抗生诱发的不良后果应值得临床进一步重视。医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药物药理特性进行合理选取头孢菌素类抗生,以有效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此外,应加大对患者的监护力度,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实施救治,以提高用药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特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维生D水平与血红蛋白(HGB)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19名0~12岁儿童作为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段儿童维生D水平HGB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儿童维生D水平处于正常率为76.54%;儿童外周血维生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2)其中0~2岁年龄组与3~6岁年龄组的维生D水平与HG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7~12岁年龄组儿童的维生D水平与HGB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维生D与HGB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维生D缺乏可能导致儿童贫血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血红蛋白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医院收治的114例患者,均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结果所选114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为11.40%;治疗效果满意108例,满意率为94.74%。使用口服剂型87例,使用率为76.32%,使用针剂型27例,使用率为23.68%。第1代药物使用率为22.81%(26/114),第2代药物使用率为12.28%(14/114),第3代药物使用率为39.47%(45/114),第4代药物使用率为25.44%(29/114)。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用药情况较为合理。应持续加强药物规范使用管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率。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特点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和分析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垂体后叶和缩宫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37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给予缩宫药物进行引产,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给予垂体后叶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剖腹产产妇在手术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中,恶心为15.94%,呕吐为10.14%,血压下降为17.39%,呼吸不畅为13.04%,胸闷为18.84%,心率加快为13.04%,心律失常为10.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恶心22.06%,呕吐14.71$,血压下降19.12%,呼吸不畅17.65%,胸闷123.53%,心率加快14.71%,心律失常13.24%,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比缩宫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手术风险,值得参考。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剖宫产手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