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院校内,培养专业医学类人才是为我国医疗科研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倡导构建医学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使得在育人机制上达到珠联璧合的目的。目前医学院校育人现状情况不够乐观,合理性地提出医学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完善,为了完善制度,将以“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加强培训、建立沟通、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

  • 标签: 合力育人 改善 机制构建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输血管理制度体系,改善以往输血管理体系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方面。方法 分析输血工作3个环节15个步骤,拟制输血工作全程管控方案。结果 从“人、机、料、法、环、监”6个方面入手,探讨一套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结论 提出的输血管理制度体系,可以有效加强输血管理质控,从而达到提升输血管理质效的目的。

  • 标签: 人机料法环监 输血管理 管理质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人机料环法质量管理工具分析护生在实习阶段的心理压力源,从而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因材施教,保障护生身心安全,确保其实习生涯学有所得。方法用人、机、料、环、法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注重与护生交流沟通,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及带教计划,为将来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人机料环法质量管理工具 护生 心理压力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ABCDEF模式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ABCDEF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ABCDEF模式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

  • 标签: ABCDEF模式护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ABCDEF集束化护理干预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3年8月期间转入ICU的108例重症肺炎病人纳入试验,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此108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5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ABCDEF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肺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VV、FVC以及FEV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EF集束化护理干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可予以推广。

  • 标签: 肺功能 重症肺炎 满意度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顾问、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医脉通临床指南、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科学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至2020年8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临床实践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量评价工具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进而提取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并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2篇指南、5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及3篇RCT研究,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17条,包括准确的拔管前评估,人员设备配备,用药、体位、氧疗、气道管理以及拔管后监测等7个方面的内容。结论医护人员应选择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最佳证据,规范气管插管拔管患者的管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这将对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成人 气管插管 拔管
  •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培养存在科研水平不足及科研环境欠佳等诸多问题,提出从"人机法料环"5个因素入手,通过发挥自身内驱力、增强导师引导力、提高培养工具性、提高思维科学性、提升环境友好性等对策来提高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 标签: "人机法料环" 临床检验诊断学 科研能力 学术型研究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的人机协调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的16例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后NAVA模式,或者先NAVA模式后P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每种模式下均通气24 h。每隔8 h记录每分钟误触发、无效触发、双触发、触发延迟、吸呼切换提前、吸呼切换延迟的次数及人机异步时间(触发延迟时间、吸呼切换提前时间、吸呼切换延迟时间),共记录3 min。比较两种通气模式下每种异步类型的平均每分钟异步次数、每种异步类型的异步指数(AI)、总AI、异步时间、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参数变异系数(CV%)。结果在NAVA模式下,误触发次数/指数、无效触发次数/指数、触发延迟次数/指数、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指数、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指数均显著低于PSV模式〔误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00)比0.00(0.00,0.58),误触发指数:0.00(0.00,0.00)比0.00(0.00,0.02),无效触发次数(次/min):0.00(0.00,0.33)比1.00(0.33,2.17),无效触发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触发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58)比0.67(0.33,1.58),触发延迟指数:0.00(0.00,0.02)比0.05(0.02,0.09),吸呼切换提前次数(次/min):0.00(0.00,0.33)比0.33(0.08,1.00),吸呼切换提前指数:0.00(0.00,0.01)比0.02(0.00,0.05),吸呼切换延迟次数(次/min):0.00(0.00,0.00)比1.17(0.00,4.83),吸呼切换延迟指数:0.00(0.00,0.00)比0.07(0.00,0.25),均P<0.05〕,但双触发次数/指数显著多于PSV模式 〔次数(次/min):1.00 (0.33,2.00)比0.00 (0.00,0.00),指数:0.04 (0.02,0.11)比0.00 (0.00,0.00),均P<0.05〕;NAVA模式下总AI显著低于PSV模式 〔0.08 (0.04,0.14)比0.22 (0.18,0.46),P<0.01〕,且总AI>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SV模式〔37.50%(6/16)比93.75%(15/16),P<0.01〕。两种模式在人机异步时间和动脉血气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AVA模式较PSV模式存在更为显著的气道峰压(Ppeak)变异性和呼出潮气量(VTe)变异性 〔Ppeak变异系数(CV%):11.25 (7.12,15.17)%比0.00 (0.00,2.82)%,VTe CV%:(8.93±5.53)%比(4.71±2.61)%,均P<0.05〕。结论与PSV模式相比,NAVA模式能够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气管切开患者中通过总体减少人机异步事件的发生,降低人机AI,减少严重人机异步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人机协调性。NAVA与PSV模式能达到相同的气体交换效果,同时NAVA模式在避免通气支持不足或过度、膈肌保护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气管切开 人机协调 膈肌电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满足病人对临床护理的多种护理需求的方法,为制定合理的护理资源分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智能化陪诊病人做辅助检查,并和传统陪诊方法比较。结果满足了病人需求也节省了护理人力,更为老护士找到发挥余热的岗位。结论提高了陪诊效率,增加了陪诊护理服务内涵。智能化护理可应用于各护理领域。

  • 标签: 智能化护理 陪诊 护理需求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于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人,于其镇静镇痛工作中接受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对促进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稳定、提升镇静效果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46例病患,均为于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人,收取起止时间为2020.9和2022.9,纳入研究随后规范性分组,予以不同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案,展开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评价并统计组间镇静镇痛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用药镇静前,两组Ramsay评分差异较小,虽用药后评分均有降低,但以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用药镇静前,两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等各项临床指标差异较小,虽用药后指标参数均有改善,但各项参数均以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于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人,于其镇静镇痛工作中接受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对促进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稳定、提升镇静效果的价值显著。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咪达唑仑 芬太尼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于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人,于其镇静镇痛工作中接受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对促进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稳定、提升镇静效果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46例病患,均为于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人,收取起止时间为2020.9和2022.9,纳入研究随后规范性分组,予以不同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案,展开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评价并统计组间镇静镇痛效果的差异性。结果:用药镇静前,两组Ramsay评分差异较小,虽用药后评分均有降低,但以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用药镇静前,两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等各项临床指标差异较小,虽用药后指标参数均有改善,但各项参数均以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于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病人,于其镇静镇痛工作中接受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对促进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稳定、提升镇静效果的价值显著。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咪达唑仑 芬太尼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 在 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 ICU危重病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60例,后者接受咪达唑仑机械通气治疗,前者在其基础上联用舒芬太尼 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评分与 Rsmsay评分分别为( 3.05±1.25)分、( 3.58±0.53)分,对照组分别为( 2.21±1.06)分、( 3.02±0.42)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前后血流动力学均有了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明显,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 镇静效果良好,将其应用于 ICU危重病患者中,其治疗结果要优于单一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提高了镇痛镇静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 舒芬太尼 ICU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肺炎病人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镇痛镇静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探究。方法:我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40例,行镇痛镇静针对性护理,对比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镇痛镇静针对性护理可提高重症肺炎病人的睡眠质量,有利于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频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睡眠质量 PSQ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