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厦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元代 波斯地区 人口往来 文化交流 中国
  • 简介:1.《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辑。该书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译文。通过定期出版学术论文集,促进学术交流,培育史学新人,为国内外同行设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边疆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一甲胺──剧毒化学药品,将41个生灵带进了地狱,使无数生畜命归黄泉。玩忽职守──生活中的“一甲胺”,将两人推入监狱,价值260万元人民币的国家财产化为乌有。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泄毒案。

  • 标签: 一甲胺 毒案 沙溪镇 共和国历史 染料厂 化学危险物品
  • 简介:提到蝴蝶摄影,有个名字我们无法绕过,他并非科班出身的蝴蝶专家,但对蝴蝶的生活史、物种资源、保护现状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不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却常年奔波跋涉在山林幽谷,用镜头记录下每种蝴蝶的斑斓世界。他认真执着地为蝴蝶拍写真,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乐得其所;

  • 标签: 中国 物种资源 保护现状 工作人员 蝴蝶 生活史
  • 简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1964年编选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汇集了档案馆藏1840-1911年间大量清代珍贵档案文献,对研究我国近代货币史极具参考价值,但书中部分资料引自晚清官修文献及部分杂志、报刊,已非原始文献,加之排印校勘疏忽,不免讹误.如第一辑下册823页"各省铸造银元概况表"(简称"表"),对户部造币总厂及17省造币厂银元的始铸、停铸、复铸均有详细记载.

  • 标签: 货币史 总行 金融史 中国人民银行 中部 参考价值
  • 简介:<正>由严昌洪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是该社出版的“中国社会史丛书”的一种。本书运用历史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风俗的嬗变与社会近代化的关系为主线,系统地勾勒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西俗东渐和经济政治变革的大潮之下社会风俗演变的轨迹。着重论述古老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西风俗的冲突与融合、经济政治改革与风尚变迁等重要问

  • 标签: 社会风俗 中国近代 中国社会史 冲突与融合 研究方法 传统文化
  • 简介:一学院派引入中国的必然性艺术史研究告诉我们,一个艺术系统如果陷入封闭状态,就会因内部机制的老化而衰败,并且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摆脱.只有引入异文化,才能破除封闭,打破僵化,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异文化艺术的入侵及其巨大影响对传统艺术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刺激及刺激反应使衰老的传统艺术焕发了青春,同时,反刺激也影响着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艺术发生变异.总之,一旦引入一个新的系统,在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复制--的作用下,新老系统都将不断地发展和繁荣起来.这就是西方学院派艺术引入后,中国艺术的演变历程.

  • 标签: 中国艺术 学院派 内部机制 古典主义 历史发展
  • 简介:老天爷,又名"天"、"上帝"、"太一"、"昊天大帝"、"皇天大帝"、"玉皇大帝"等,是中国土著权威最高的神.自古及今,中国神祗众多,但是,能有老天爷那样影响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影响人口之多者鲜为人见,因此,对老天爷这尊民间大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我国宗教学及民俗学等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太一 宗教学 “上帝” 理论意义 影响范围 权威
  • 简介:中国存世最早的家具是漆器。汉代以前,古人是席地而坐的,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家具,主要有几案,床榻和屏风。当时的几案都很矮小,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床,是河南信阳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床面活铺屉板,四面装配围栏,前后各留一缺口,以便上下。有些像幼儿园的童床,床足仅有19厘米高。

  • 标签: 中国 漆器 家具史 生活习俗 制作材料
  • 简介:族群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评述了西方族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压中国族群研究的状况,分析了族群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当前我国族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 标签: 族群 族群性 本土化
  • 简介:弥勒据、等经中言:他是佛陀时代出生于印度天竺一个大婆罗门家庭,名阿逸多.他皈依释迦佛为弟子,因他聪慧超群,悟达至深,成为众大菩萨之首佛,称为"阿逸大士",与文殊菩萨并立,视为释迦佛的左右臂.弥勒先于佛入灭,上生弥勒净土--兜率天,享受种种乐事."兜率天"意思是妙足天,是"侯补佛"的乐园,经过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以后,弥勒下生人间成佛,广传佛法.佛经中言:释迦生母死后往生于此天,若皈依弥勒,并称念其名号者,死后往生于此天.由于、等经的传译弘传,弥勒信仰在中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因受曹魏末佛教徒只重视寺庙图像的风气沿续影响,弥勒造像在此时期亦极其昌盛,弥勒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故弥勒造像中出现菩萨、佛不同形象的造像,且造像形式多样化.这是中国佛教造像中特殊的造像题材.有关弥勒信仰及其造像艺术,曾有不少专家学者研论过,本人就现知有限的资料也谈点浅见的看法,以乞求教指正.

  • 标签: 佛陀 文殊菩萨 弥勒信仰 造像艺术 皈依 弟子
  • 简介:小林清(1918—1994年),原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级研究员、市政协委员。他原是一位日本皇军,被俘后幡然觉悟,并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生活在中国。1918年4月,小林清出生在日本大阪府松原市三宅町(村)一个生活艰辛的小市民家庭。1938年春,刚满20周岁时,被征召入伍。1939年秋,其所在的驻烟台独立步兵第19大队第2中队在一次“扫荡”中,被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所属东海部队包围,小林清子弹打光了,抱着机枪企图逃跑,被一块石头砸到脑袋,立时昏了过去,等到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八路的担架上。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日军 日本大阪 1939年 政协委员 抗日战争
  • 简介:1974年,贝聿铭在离开40年后重返中国,他记忆里的家族和园林熟悉又陌生,建造现代中国的命题也变得复杂。几十年来,从香山饭店到中国银行,再到苏州博物馆,他对历史和现实联系的重建.意味深长。

  • 标签: 现代中国 贝聿铭 地标 中国银行 博物馆 饭店
  • 简介:在汉代.它坐落于古南昭国与汉王朝疆域交接的地方.其治域远及云南一带。它是一个在历史上郡、州、县设治长达近2000年的古县城,一个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盐道交汇的地方.一个建在川滇公路的泥巴山南麓的古老县城。它就是汉代中国南边的县城——清溪。

  • 标签: 县城 汉代 中国 南方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疆域
  • 简介:山崎宏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传奇老人。他是日本人,侨居中国济南72载且以行医为生。济南人信服他的医术、敬重他的人品,但却给他取了个"鬼子大夫"的绰号。

  • 标签: 济南市 中国人民 日本人 新中国 侵华日军 大夫
  • 简介:2004年6月9日,珍本图书《中国人与古巴独立》作为文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该书由被古巴人民奉为“古巴独立之父”的何赛·马蒂的亲密战友、古巴独立战争领导者之一的贡萨洛·德格萨达·阿罗斯大特吉1892年撰写,并于当年在莱比锡用英文首次出版,2003年2月28日现古巴共和国(TheRepublicofCuba,RepublicadeCuba)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罗斯又为之题词的。这是一本8开大小的书,共18页,封面泛黄并布满点点霉迹和水痕,四个书角已经磨成圆弧状,书脊破损,书页松散,钉在书脊上的两颗锈得发黑的订书钉已经松动。

  • 标签: 中国人 古巴 中国国家博物馆 独立战争 CUBA 卡斯特罗
  • 简介:十年内战时期税制(1927年-1937年)1927年蒋介石在“四·一二”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发动内战之需要,对统治区各种赋税,针对北洋政府时的财政分割混乱,从体系的划分到征收制度的厘订,曾作整顿,以确立中央和地方赋税体系。1928年8月制定《划分国家收支标准案》,确定中央和省两级税收体制。划分中央和地方税系,当时列为中央税项的有:盐税、海关税、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煤油税、厘金、通过税、邮包税、印花税、交易所税、公司及商标注册税、沿海渔业税、所得税、遗产税15种,其中有些为拟待实施的税项;列为地方税项的有: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内地渔业税、营业税、市地税、所得税附加、船捐、房捐、其他收入等15种,也有些属于拟议的税项。

  • 标签: 中国 近代 税制 南京 中央税 北洋政府
  • 简介:"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菖蒲之应用于端午节,也有着很长的历史,并且花样屡屡翻新,层出不穷.

  • 标签: 端午节 菖蒲 文化 中国
  • 简介:如画如诗、古色古香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最近获得了"2012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清水秀的桂峰村,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是福建省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村落之一,也是"闽中明珠"、"绿色

  • 标签: 建筑风格 古村落 古建筑 历史文化 乡村 尤溪县
  • 简介:中国建立初期,许多沿海发达地区的知识分子响应祖国的号召,到边疆、基层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冯志远老师就是其中之一。1953年夏,他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市南中学当教师,1956年又调到上海第一速成师范学校任教。在市南中学时,他认识了马毓老师,1957年他与马毓喜结连理,同时分到一套40多平方米的住房,生活过得甜甜蜜蜜。1958年11月,当他得知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处于百业待兴、人才奇缺的建设时期,并且向上海市请求派中小学教师支援的时候,

  • 标签: 新中国 老师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小学教师 沿海发达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