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区别于男性文学的根本标尺,它既受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又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衍进而不断充实发展。台湾八十年代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朱秀娟,在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中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女性意识,它既不囿于女性文学“寻找男人”或“雄化女人”的框架,又跳出“阴柔美”的男性视角,不弱化女性;既有女性自我的复归与生长,又努力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与升华,体现出对传统女性意识的淡化和对新女性主义的高扬。

  • 标签: 女性意识 新女性主义 台湾女性文学 女强人 女性自我 女作家
  • 简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主要标志就是民间文化形态的意义和价值被置于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在国统区、沦陷区,还是解放区,民间文化形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发生联系,这种联系的方式是复杂的,正如陈思和所说:“在国统区,知识分子的代表是胡风,他以犀利深刻的理论风格把新文化传统推进抗战的炉膛深处,同时又一再受到来自政治权利的压迫;民间文化则以通俗文学与抗日主题相结合重新。

  • 标签: 民间文化形态 民间立场 胡风 陈思和 通俗文学 精英意识
  • 简介:若论整个东晋诗坛的气象,'风神萧散,超逸放旷'或可概括,而又在其中隐含着一股落寞和悲凉。陶渊明在这样的诗学风气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境界。

  • 标签: 陶渊明 《饮酒》 陶渊明隐逸诗
  • 简介:萨拉马戈的长篇小说可以被视为一篇"政治寓言".在这部作品中,作家异想天开地让伊比利亚半岛脱离欧洲大陆,浮向南非与中美洲之间靠近拉丁美洲的大西洋中的某一点,其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中心"与"边缘"的两元对立,而且显现了萨拉马戈文化情结中的后殖民意识.

  • 标签: 萨拉马戈 《石筏》 “中心”与“边缘”
  • 简介: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交,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西方社会和科学等不同领域有了很多创新性的变化。时代的狂潮也传播到了文学领域。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也达到高潮,一群年轻的文学作家如法国的普鲁斯特,德国的托马斯·曼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卡夫卡和赫尔曼·黑塞,英美文学中的济慈、庞德和乔伊斯,他们在1913年到1915年间都发表了不同于传统小说题材和写作技巧而极具现代主义特征的伟大作品。

  • 标签: 托马斯·曼 普鲁斯特 小说题材 凯瑟琳 乔伊斯 赫尔曼
  • 简介:摘要篮球运动是一项快速而激烈、又充满高强度对抗性的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它具有趣味性浓、竞争性强等特点,又能全面的锻炼身体,博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攻击性防守作为篮球运动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跑、跳、投等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规范性、协调性,培养学生顽强勇敢、机智果断、团队合作等优良品质。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黄金时期,篮球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

  • 标签: 中学生 篮球运动 攻击性防守
  • 简介:年初我和黄式宪老师的对话《娱乐潮涌,中国电影将漂向何方》刊出后,陆续收到各方的一些反馈。其中较为集中的一点是赞同我们在对话中秉持的立场,即对当下中国电影的状况保持一种清醒的问题意识,并富有建设性地积极谋划出路。同时,诸公也对对话中描述的出路依然逗留在粗线条的文化勾勒上表示遗憾,希望我能就此问题详加

  • 标签: 中国电影 冯小刚 大地震 走向世界 影片 世界电影
  • 简介:一、历史·历史意识·行动“此外,凡是仅仅教诲给我、不增进或者直接振奋我的行动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厌恶。”

  • 标签: 历史意识 90年代以来 症候 中国 尼采
  • 简介:现代诗人徐玉诺(1894—1958),河南鲁山县人,先以小说创作走向文学道路,后以诗人之名立足于文坛。他在开始创作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写下了大约300余首诗作,并出版了两本重要的诗集《雪朝》和《将来之花园》。这两本诗集的出版,使徐玉诺成为文学研究会早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叶绍钧、郑振铎、王叔任、闻一多等人先后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徐玉诺也因此赢得了浪漫的现实主义诗人之声名。在小诗中,他大量采用河南地方性经验与方言入诗,为自由体诗和韵诗初步结合做出了尝试性的探索,而那些梦幻类作品中因采用了类如超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更为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现代诗人 徐玉诺 现代性 无意识 写作 行为
  • 简介: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民族音乐研究已走过了三个阶段80多年历程,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延安吕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和重庆国立音专“山歌社”为代表的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为代表的第二阶段以及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以“南京会议”为起始标志的第三阶段。从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看,第一、二两个阶段的研究是“在大量搜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用西方音乐理论对这些作品进行形态学的分析,从而达到为音乐创作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方式”。第三个阶段由于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高厚永教授为首的一批音乐学者首先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概念,所以可以称之为“民族音乐学的方式”。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学科意识 民间音乐作品
  • 简介:一、命运如同一艘巨轮,不会被渺小的个体左右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主人公是一个始终背负着命运枷锁的青年。他的生活似乎从开始时就和不幸纠缠在一起。他年幼时就遭到了生身母亲的抛弃,母亲在离他而去的同时,给他的父亲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的父亲将自己的不满与愤怒,都发泄

  • 标签: 卡夫卡 村上春树 小说 父亲 海边 反抗
  • 简介:《昨天的故事》──列·托尔斯泰生前未发表的一篇意识流小说王景生托尔斯泰最早的叙事作品是写于1851年而在1928年被载于其全集的《昨天的故事》,它属于未竟之作,具有某种“试笔”①的性质。然而,托尔斯泰生前不曾发过的这一习作,在心理描写方面显示出的特点...

  • 标签: 列·托尔斯泰 意识流小说 内心独白 什克洛夫斯基 弗洛伊德 心灵辩证法
  • 简介:金源一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分裂作家”之一。从初期存在主义倾向的小说,到描写日本占领时期历史生活的《常青松》,他的作品世界超越了南北分裂问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呈现出很大的变化。即便如此,贴在金源一身上的标签更多的时候仍然还是“分裂作家”,或许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作家会像他这样执着于民族分裂悲剧和矛盾题材的创作。从《晚霞》与《火之祭典》等优秀长篇小说,到收录了《月见花》等多部中短篇小说的《分裂小说选》,金源一对南北分裂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并讲述了与之相关的生活故事。

  • 标签: 民族分裂 金源 现实意识 文学 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
  • 简介:前几年,评论界就有文章批评文学创作中存在“贵族意识”乃至“贵族化”现象;近朔,这类批评更见波冲浪涌。尽管不少文章并未说清究竟何谓“贵族意识”,有一点倒是毋庸置疑地被明确,即所谓贵族意识一定是脱离了普通百姓寻常大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在,至少对这些不以为然。具体些说,有贵族意识的文学,从艺术形式的选择到艺术意识的传达,或多或少都与民众的生存状况、审美情趣和艺术需求等存有距离。比如,当某座城市的居民们为住宅紧张、交通

  • 标签: 当代小说 平民意识 文学创作 李向南 新时期小说 浪涌
  • 简介:在明清文人中,李渔堪称是一位奇才异人。他三十开外就放弃追逐功名,日后将小说、传奇创作视为毕生之事业,并率领家班女乐,实践自己的戏曲追求;又熟谙园林艺术、服装设计,在饮食、美容、旅游、养生诸多领域追求时尚生活趣味;他虽是布衣,而交游遍布朝野;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勤奋"笔耕"与"舌耕",开拓出一份在清初颇有影响的文化事业。在经营文化事业的同时,李渔出游在外亦兼行商。尽管如

  • 标签: 李渔 知识产权意识 经营文化 时尚生活 家班女乐 园林艺术
  • 简介:莫言小说以生命力彰显为标志,这在人物形象弱小者中亦有深刻的体现。他从这些社会地位卑微的边缘人物中发现人的内心强力与人格自尊,由此挖掘出人内心的坚韧及力量所在。

  • 标签: 弱小者 生命强力 自我超越
  • 简介:<正>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是美国黑人作家中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当代文坛最具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将美国黑人社会作为主要素材,以对黑人历史和命运的探索和表现而享誉当代文坛。她着力展现在扭曲和阻止黑人探索自我的社会环境下充满困惑的人寻求自我的历程。其中女性人物在她所有的八部作品中都占据着主要地位。她站在一个黑人女性的角度,关注着美国黑人女性的成长过程,而这个主题在美国文学史上一直被男性作家所忽视。她从文化的内涵对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

  • 标签: 黑人女性 托妮·莫里森 美国黑人作家 美国文学史 MORRISON 佩科
  • 简介: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中历史意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研究中的一个盲点。本文试图在与前人对话的基础上,以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为例,从它五个方面的“缺失”来论证贯穿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一个追求客观真实的作家,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缺失”、人物女性特征的“缺失”和妥协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批判性历史意识。但同时,福克纳无法跳出南方历史的影响以及南方历史语境的限制。小说中时间顺序的“缺失”以及小说主象征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过往“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因此,小说“缺失”背后不仅仅是爱米丽悲剧一哇的故事.更是福市纳徘徊于尼采所说的两大历电意识之间困惑的心灵的故事。

  • 标签: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缺失 批判性历史意识 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
  • 简介:<正>或许,在中国近代文学中我们很难再找到一部象《恨海》那样令学术界众说纷纭的作品了。小说中弥漫着浓郁的封建气息,所塑造的人物总是力求以传统的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

  • 标签: 人性 封建伦理道德 宋明理学 封建意识 学术界 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