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在罗伟章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到与“五四”新文学精神一脉相承的东西,也是“五四”以来注重人生、注重现实、注重底层的乡土文学主流自然发展的结果。这一传统下的文学创作,不是忽略了人性中关好的精神力量,而是过于沉重的现实生活的滚石,把精神力量深深地压到了叙事的内在深层,需要去努力开掘,才能够把握其所蕴藏的巨大的改变生活的能力。罗伟章对生活经验的丰富理解,摆龙门阵似的讲述方式,以及深度开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使我觉得他是一位适合写长篇小说的作家。

  • 标签: 罗伟章小说 精神力量 “五四”传统 长篇小说
  • 简介:值贵县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城乡电话一体化,并开通蜂窝移动电话之际,谨致热烈祝贺。祝你们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再接再励,为临颍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 标签: 县邮电局 河南省 程控电话 农村电话 县政府 班子成员
  • 简介:百年汉语新诗的发展已然形成了其与古典诗歌相异的自身传统,但不容忽视的是汉语新诗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语言问题。学界对1949年开始的“当代”主流诗歌在语言上存在的明显弊病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却普遍忽视了在新诗史叙述和相关研究中被经典化且声誉日隆的“地下”诗歌、“今天”诗歌甚至“第三代”诗歌在语言层面上仍然存在着僵化的主流诗学的“惯性”机制和惯性思维。

  • 标签: “地下”诗歌 “今天”诗歌 “第三代”诗歌 惯性机制
  • 简介:新诗该向何处去?在这个问题上,整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艺政策是相当混乱的。诗中的'我'要么是去个性化的、被物化的,要么是与一个乌托邦式的'大我'融合到了一起。而'大跃进'时期盛行的'假大空'诗学排挤真实的人性,以消减富有创造力的主体为前提。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些主要出身于高知或者高干家庭的年轻人组建了地下文化沙龙和诗人社团,开始发展以美学精英主义为基础的另类诗学。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白洋淀诗歌群落'中的杰出代表构成'朦胧诗人'的前身,在他们的诗中,'我'的力量被大大地提升到了一个完胜的、神奇的高度,以超越那个压制他们的时代。他们的语言系统内部已经发生了语义的转换,这也给80年代以前的地下诗坛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们通过对一些语词的正话反说,不断推陈出新,但与此同时,那些在二律背反中保留下来的二元论思想却成为他们诗艺继续发展的桎梏。

  • 标签: 中国新诗 地下文学 朦胧诗 现代主义 现代性
  • 简介:引言结识王梦恕院士已经10多年了。当时我在大连市城建系统工作,整天马不停蹄地忙着修路架桥的杂事儿,王梦恕是久负盛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与我素昧平生、山海相隔,我们却因一个偶然契机彼此相识,直至成为精神相契的忘年知音。2005年6月12日,我冒昧地拨通了王院士的电话,邀请他到大连来参加市政府于6月15日召开的海底隧道修建工程前期工作论证会。王院士稍稍沉吟后欣然应允,他亲切地对我说:“我现在在郑州,6月16日山东的同志约我去参加一个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会议。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底隧道 地下工程 专家 万里 系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