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那年的冬雪来得早,才十月底,就纷纷扬扬降下了第一场大雪。康州新港地处美东新英格兰,大概与中国东北大连的纬度相近。我冒着新雪登门探望张充和,惴惴然捎去的,却是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问询——我的一位大学同窗现正执掌南方某大报,想派记者出访北美做一个"海外学人访谈系列",张充和正好在他们拟定的采访名单之中,便委请我帮忙打打前站。

  • 标签: 故事 中国南方 新英格兰 海外学人
  • 简介:《诗刊》2006年9月号(下)以《超越地域文化注重生命体验》为题,推出沈苇新疆风情诗二十首,静默品读,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时时感到一股股浓郁灵爽之气扑面而来。

  • 标签: 诗评 叙事 体悟 生命体验 地域文化 《诗刊》
  • 简介:劳动实践是文学艺术产生的终极根源,然而,却必须经过原始仪式活动这个中介环节。原始仪式活动是孕育文学艺术的母胎。在仪式活动中,神灵观念的形成,开启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空间,从而为原始形象符号活动向文学艺术活动演化提供了决定性条件。仪式活动中表演者与观众的分化,仪式活动的集权化、集中化以及泛化,共同促成文学艺术从仪式的神圣世界中分离出来,走向独立。由于神的离去留下了空位,文学艺术就从与“神圣”打交道转而成为与“无”打交道的世界,也即一个不确定的虚构世界,但它仍然遗传了神圣世界的阈限现象,以其虚无和无限化解了种种外在秩序和规范,让人重返自由。文学艺术的虚构世界处在仪式神圣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所构成的张力之中,虽然它努力维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却不能不受到两者的影响。并因此铸成它的特征及其变化。

  • 标签: 原始仪式 文学艺术起源 虚构 神圣
  • 简介:一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又一个繁荣发展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语境中,一大批作家挣脱了思想的桎梏,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开创了"新时期文学"。思想解放带来文学观念的大解放,现实主义的恢复扩大了文学的创作题材,现代主义的引入更是开拓了作家的审美空

  • 标签: 精神蜕变 寻根文学 韩少功 作家文学 暗示 语言符号
  • 简介:摘要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基于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本文简要地从课堂教学要做到生活化、趣味化、自主化这三方面来做一些思考。

  • 标签: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新理念
  • 简介:黄德海:今天这个分享会的中心,是周毅的新书《沿着无愁河凤凰》,主讲者是张文江老师和周毅.赶来参加这个分享会的诸位,相信对张老师和周毅都有了解,我就不做多余的介绍了.

  • 标签: 凤凰 黄永玉 沈从文 文脉 武功 周毅
  • 简介:5月18日四川外语学院改名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挂牌仪式举行,为庆祝学校改名,5月17日四川外国语大学特邀吕进教授前去讲学。该校学生闻讯后提前去到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就座,有些学生早去了一个多小时等候。学术报告会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鲁男主持,吕进教授以《文化、文学与诗歌》为题做了生动深刻的讲演。讲演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请求与吕进教授合影留念。

  • 标签: 四川外语学院 外国语大学 教授 吕进 讲学 学术报告厅
  • 简介:本文通过探讨《父亲》的戏剧风格、主题和深层文化蕴含等问题,来揭示现代戏剧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它代表着一种"未来的戏剧"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世界的观察角度和世界呈现方式的双向根本变化。

  • 标签: 斯特林堡 《父亲》 戏剧风格
  • 简介:学习的意思。就是把知识从某处复制学习者的大脑之中,一代又一代地反复学习,就是知识的传递。知识传递是文明发展极为关键的前提条件.知识传递得越快。信息量越大。人类的文明进程就会越快、越精彩。

  • 标签: 显示屏 载体 文字 黏土 知识
  • 简介:我并未想过要做一家酒店,更从未打算做一家贵州深山里的精品小酒店,因为我知道做客人远比做主人舒服、幸福。但从少年时代始,我便想要一座群山间溪流畔的读书楼。

  • 标签: 读书 山居 少年时代 酒店
  • 简介:10月27日晚,绍兴出席鲁迅绍兴文理学院讲学。吕进的讲题是二次革命的缘起及其主要内涵。受文学奖颁奖典礼的吕进教授应邀《新诗二次革命漫谈》,介绍了新诗听众欢迎。

  • 标签: 绍兴文理学院 吕进 讲学 二次革命 颁奖典礼 文学奖
  • 简介:摘要曹丕的《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一说,是当时文学自觉意识最主要的体现方面之一,反映出建安文学的慷慨气概与感伤情怀的双重审美性格。陆机的《文赋》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的论述文学审美特征的文章,空前的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重要观点,追求形式美和柔性美。从曹丕“文以气为主”陆机“诗缘情”,汉末魏晋的文学审美思想经历了层层深入的变迁,反映着了社会心理、情感的变迁。最终这一时代唯美主义审美思想走向圆满。

  • 标签: 典论论文 文赋 魏晋 文学审美
  • 简介:谈评论集《文学观念与艺术魅力》陈墨(以下简称“问”):1986年,您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天命斋”,是出于何种心态?陈骏涛(以下简称“答”):是因为自己年届五十,“五十而知天命”嘛,这是孔老夫子说的。问:专业工作才做了没几年,就到了五十岁,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 标签: 艺术魅力 文学观念 现代 传统 知天命 “问”
  • 简介:英国撒切尔夫人最近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播撒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立场看中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换言之,即使中国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这就告诉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地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暴发,而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一文化何处去:从去中国化再中国化在我看来,一个能够广泛地影响世界的大国,一定是一个思想家辈出,在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建构的知识生产中,不断推出新的整体性思想体系的国度。更直接地说,就是不再拼凑他国的思想文化的百衲衣,而是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建构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命价值观,成就自己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阔度———必须在人类文化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其一,要破除对西方的仰视心理,对西方目前存在的诸多“现代性弊端”加以质疑,对那类缺乏反思地不断追随西方现代性,将中国作为论证西方理论...

  • 标签: 中国化 再中国 化再
  • 简介:1957年岁末,方纪写毕《来访者》。小说讲述了青年知识者康敏夫因无力承受与一位女艺人情感的聚合离散遂自虐自戕的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篇后来发表于《收获》杂志上的小说都是“十七年文学’中的一个异数:倘若将彼时创作的情感基调比拟为明朗阳光普照,那么《来访者》则酷似徘徊于明暗之间的一个幽魂。彼时主流题材在“工农兵”的一统领地里高歌猛进、乐不思出,《来访者》却遁人了“右派”题材的无底洞;

  • 标签: 来访者 方纪 零余者 情感基调 十七年文学 《收获》
  • 简介:摘要当下我国各方面的改革进程进入攻坚克难阶段,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进入深水期,群众文化以群众为基础单位,在我们不断的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文化素养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因此文化对一个民族兴衰有很大关联,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群众文化一直处在办文化阶段,现代管文化概念的提出,给我们群众文化活动指明了新的前进道路,笔者从三个方面出发,分别分析了基础概念,为什么要往管文化方向发展,以及转变方向后的好处进行一一说明。

  • 标签: 文化体制,办文化,管文化
  • 简介:现在只要打开电视,我们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真人秀节目在各个电视台同步竞技,大放异彩,牢牢地吸引住了广大观众关注的目光,欲罢不能……在电视娱乐节目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魔力?

  • 标签: 电视真人秀 明星 平民 真人秀节目 节目竞争 电视娱乐
  • 简介:应苏州大学季进教授邀请,本刊常务副主编庄园前往苏大唐文治书院演讲。2018年12月26日晚,庄园与著名旅美作家卢新华进行了《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以卢新华为个案的对谈》。该对谈由庄园为演讲而准备的论文《论卢新华小说的异域书写与文化隐喻》开始,她介绍了卢新华创作40年的基本情况,并重点评述了卢新华离开中国大陆之后创作的两部小说——中篇小说《细节》和长篇小说《紫禁女》。

  • 标签: 苏州大学 副主编 庄园 长篇小说 卢新华 华文文学
  • 简介:果戈理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乌克兰“乡村夜话”俄罗斯“都市神话”的重要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显示了他本人生活轨迹的变化,也表现了资本主义文明在俄罗斯乡村与城市急徐悬殊的发展过程,暗示或明示出了俄罗斯国家在现代性进程中的欠发达性。最后,果戈理在基督教的救赎中找到了对俄国现代问题的解决途经。本文将通过对果戈理主要小说的梳理,追踪其创作的上述特质。

  • 标签: 果戈理 现代性叙事 乡村 城市 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