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勘察企业开始“走出国门”为我国在海外基建项目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简要分析了印度尼西亚•东南苏拉威西省某港口现场勘察遇到的挑战,并提供了因地制宜的解决思路;同时,也为国内勘察企业今后拓展印尼业务提供一个借鉴案例。

  • 标签: 岩土工程 勘察 印度尼西亚 挑战
  • 简介:摘要:大型非标立式储罐多应用在石油化工行业,倒装法是目前采用最多一种顶升方法,壁板施加安装外力和焊接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本文以印尼某项目10000m³容量储槽施工为例,从壁板组装和焊接两阶段对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因壁板装配应力和焊接应力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加强排版设计、分析焊接应力变形,掌握变形基本规律,抵消大部分应力变形,并采取施减小焊接线能量输入、增加加固支撑等措施防止反变形,保证金属罐体整体质量。

  • 标签:
  • 简介:最近,在联合国人居署移交了600多所住房后,在印度尼西亚,2004年海啸的幸存者有理由欢笑。这些住房是由荷兰资助在锡默卢岛(Simeulue)上建造的。在锡默卢岛的Sambai村,在一个欢乐的仪式上,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亚齐恢复与重建局官员们与村民一道,参加移交的庆祝活动。

  • 标签: 联合国人居署 印度尼西亚 住房 荷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庆祝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4年,一场海啸给几个印度洋国家造成了破坏。为了那场海啸的幸存者,一个墨西哥联盟筹集了400多万美元。最近,联盟的代表们访问了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特区,以便亲自查看他们筹集的善款如何造福于当地失去家园的众多居民。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联合国人居署 墨西哥 海啸 工程 住房
  • 简介:【摘要】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中的“成佛像有金说”揭示金是造佛像的必要条件,还有关于古印度金、银的矿产地、价值、加工与使用的教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印度冶金技术的状况:金、银的矿产地少,金、银的加工和使用主要体现在制造纯金器物(金华、紫磨黄金素、金缕衣、黄金座)和纯银制品(白银座),金、银被涂错在其他材质的表面(金、银涂错的高台、有金沙的琉璃地、有金的佛像),金、银价值高,与此相关的冶金工艺应是受到重视的。《道行般若经》译于179年,古印度冶金技术发达,有关古印度冶金技术的状况在2世纪晚期通过佛教的传播传入汉地,对于佛造像美术理论及美术史、冶金技术史、中外交流史、佛教史等学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道行般若经》 佛像 古印度
  • 简介:摘要:自197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三次组建以赵金科、盛金章为首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多次与来自日本的古生物专家小组进行研究合作,1985年,在众多学者的支持下,殷鸿福院士正式明确提出以牙形刺Anchignathodus parvus的出现为全球三叠系的底界标准。1993年,殷鸿福当选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主席,通过对浙江煤山D剖面的多学科深入研究,证明煤山D剖面优于我国和印度的其他候选剖面,能满足建立印度阶底界全球层型的要求。1996年,多国科学家首次联名报告,正式发表研究文章并推荐了此剖面,将界线定在煤山D剖面27c层之底。2001年3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于正式批准其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GSSP。

  • 标签: 三叠系 印度阶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
  • 简介:1969年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启动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贫民窟改善项目(KIP)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公认的城市贫民窟改造项目.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经过对国家住房发展政策和计划的不断修改,最终把得出的经验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改造项目 贫民窟 成功经验 20世纪80年代 制度化
  • 简介:中国成达工程公司的前身为化工部第八设计院(简称“化八院”),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为原化学工业部直属设计院。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化八院逐步改制成为工程公司,经过20多年的努力,原化八院完成了从单纯的设计单位向化学工程公司、到工程公司、直至国际型工程公司的转变。

  • 标签: 总承包项目 印度尼西亚 国际市场 执行情况 燃煤电站 国际型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