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夏季,四川、重庆发生了50年一遇的高温大旱。利用中国730站中JII渝地区58个测站2006年1月1日~9月8日的逐日降水、日最高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了这次高温干旱的特征及成因机理,重点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以及西风带与热带环流的特征。研究指出,东亚西风带扰动偏弱、偏北,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减弱,使得川渝地区上空长时间受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2006年夏季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维持与菲律宾以东洋面及南海地区的对流加强、孟加拉湾地区降水异常增多导致的加热场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高温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青藏高压 潜热释放 中纬度西风
  • 简介:结合历史地震及1970年以来的中小地震空间分布,讨论了海东区域地震的活动特征,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断裂附近,而中小地震呈随机分布状态。自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以来,需要关注未来强震趋势。

  • 标签: 青海海东 地震分布 活动特征
  • 简介:地下断层深度的估算是重力解释难题之一,我们试利用支持向量分类(SvC)法进行计算。使用正演和非线性反演技术,通过相关误错使检测地下断层深度成为可能。但必要有一个深度初始猜测值,而且这猜测值通常不是由重力资料得。本文我们介绍以SVC作为利用重力数据估算断层深度的一种手段。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假设一种地下断层深度可归为一种类型,SVC作为一个分类算法。为了有效地利用此SVC算法,我们基于一个正确的特征选择算法去选择正确的深度特征。本次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一套基于不同深度地下断层的合成重力剖面训练集,用以训练用于计算实际的地下断层深度的SVC代码。然后用其它合成重力剖面训练集测试我们训练的SVC代码,同时也用实际资料验证了我们的训练SVC代码。

  • 标签: 深度计算 地下断裂 支持向量分类 (SVC) 特征 特征选择
  • 简介:迂曲度是刻画多孔介质中输运过程的重要参数,对致密储集层,由于流动的非线性,流动规律和常规储集层有巨大差异,迂曲度与常规储集层亦不同。本文利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由流动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改变。提出2个无量纲数:1以岩心的水动力迂曲度为基础定义无量纲迂曲度Γ,用以刻画非线性效应带来的迂曲度改变;2定义流量加权平均的孔喉半径为特征孔喉半径,并以此定义无量纲压力梯度Ρ,用以刻画压力梯度状态。本文研究了Γ随Ρ的变化规律表明,Ρ-Γ曲线具有确定的形态,且不随岩心孔隙网络的任何参数发生变化。即对于任何岩石,由流动的非线性所带来的迂曲度的改变是确定的。本文给出了Ρ-Γ曲线的拟合公式,可方便计算给定压力梯度下的迂曲度改变。

  • 标签: 致密储集层 迂曲度 孔隙网络模型 Bingham流体
  • 简介:利用1954~2008年若羌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和沙尘暴日数等资料,分析了近55a若羌绿洲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1)近50a来若羌绿洲各气象要素综合表现为显著的暖湿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普遍为0.25℃/10a,高于0.22℃/10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2)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降水增加速率为6.5mm/10a,与新疆降水量增加的趋势一致;(3)年平均地面风速减小速率为0.08m.s-1/10a,主要是由于农林绿化的增加;(4)年沙尘日数、年沙尘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21.6d/10a和4d/10a,与降水量增加、生态改善、气候的暖湿化有关;(5)若羌绿洲的气温、降水、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若羌绿洲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

  • 标签: 若羌绿洲 气候变化 突变 变化趋势
  • 简介:2010年1月25日新疆博州东北部的阿拉山口出现一次大雪天气,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对这次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西伯利亚低涡是主导系统,低层鞍形气压场有利用低层水汽辐合,近地面层较强的东南风辐合环流是动力触发机制,物理量场与降雪区对应较好。

  • 标签: 环流背景 主导系统 水汽条件 物理量场
  • 简介:运用GS+及GIS技术,对茶陵县耕地土壤中Cd、Cr、Pb、As、Hg的含量进行了特定阈值的条件概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该区耕地土壤Cd超标最为严重,其余4种重金属元素污染较轻,其中Cd、Pb、As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强。重金属Cd、Cr、Pb、As、Hg监测值的指示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全都为指数模型,Cd、Pb、As和Hg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Cr体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茶陵县耕地土壤Cd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八团乡、高垅镇以及平水镇,Cr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潞水镇、平水镇;Pb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平水镇、七地乡、八团乡、高垅镇、尧水乡以及严塘镇,As污染高风险区域位于高垅镇、桃坑乡、严塘镇以及平水镇;Hg污染高风险区集中在平水镇和秩堂乡。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和农业安全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茶陵县 地统计学 耕地土壤 重金属 空间相关性
  • 简介:塔中隆起奥陶纪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多期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中央潜山带、斜坡带、台缘坡折带3个勘探领域,发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奥陶纪碳酸盐岩古岩溶.本文以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3个领域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中央潜山带构造改造强,奥陶系叠加了加里东、海西多期岩溶,岩溶作用强度大,但充填作用亦较强烈.斜坡带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地层层序保存较全,岩溶作用总体较弱,T74、T72两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岩溶发育.台缘坡折带上奥陶统为礁滩复合体沉积,具有形成优质岩溶储层的沉积基础,发育风化壳岩溶和同生岩溶两种类型,形成了沿礁滩相地层广泛发育的岩溶储层,构造和沉积共同控制该勘探领域的岩溶发育.

  • 标签: 奥陶系 古岩溶 岩溶模式 塔中隆起
  • 简介:本文采用地球物理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林海三路和桃兰村展开探测,通过分析断层上断点埋深、断错地层序列和地层年龄,获得了马袅-铺前断裂的全新世活动特征。2排联合钻孔剖面均揭露出断面,断裂上断点埋深9.2—10.5m,从而准确厘定了马袅-铺前断裂中段的空间位置。钻探结果显示,马袅-铺前断裂分为近东西向平行分布的南、北2支,呈阶梯状发育,具正倾滑性质,倾向北,倾角约70°。其中,北支为第四纪早期次级断裂,南支为全新世活动性较强的主断裂。同时,钻孔揭示深度内该断裂段第四纪以来的垂直位移量约为4—6m,7965—7408aBP以来断裂有过活动,垂直位移量约1—2m,垂直位移速率约为0.26±0.1mm/a。

  • 标签: 钻孔联合剖面 马袅-铺前断裂 全新世活动
  • 简介:摘要:经济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城市景观规划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景观效果方面。受地域间各因素差异的影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结合各地域性的不同特征来展开,以此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

  • 标签: 城市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地域特征
  • 简介:为分析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四明山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代表性地段设置5个气象站,经连续8a对比观测,得出如下结果:1)四明山区域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直减率为0.51℃/100m;夏季直减率最大,春季和秋季直减率较大,冬季直减率最小。2)四明山区域平均气温直减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最大直减率出现在下午17时,最小直减率出现在早晨5—6时,直减率变化上升速率较下降速率快。3)四明山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但平均最高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大,平均最低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小。4)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十分明显,且成二次曲线性下降显著。

  • 标签: 气温 直减率 积温 垂直变化 四明山区域
  • 简介:摘要:对建筑機电工程设备采用良好的安装技术,是建筑机电工程设备良好施工作业,以及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得以良好保障的基础。虽在现阶段,在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安装技术改进和总结创新,定会逐步完善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安装技术,并使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等得到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机电设备 ;建筑工程 ;安装技术 ;问题 ;措施      现如今,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和建筑施工安全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密切。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安装的过程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利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进而在对大限度之上来有效的保障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的质量。目前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之中要始终依照技术创新的基准,从而在对大限度之上来有效的促进建筑机电安装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标签:
  • 简介:利用1952—2012年潍坊地区9个气象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冰雹气象灾害资料,对潍坊地区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52—2012年潍坊地区大冰雹出现较多,降雹持续时间大于20min以上的冰雹所占比例最大,灾害相对较重。潍坊发生冰雹天气的局地性较强,地形及地理位置对潍坊地区的局地降雹起很重要的作用。冰雹日数的地理分布与地形相关,呈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6月是潍坊地区降雹的主要月份,其中6月中旬冰雹出现频率最高。冰雹日数的月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午后14—16时潍坊市降雹概率最大。潍坊市冰雹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并存在显著的16a和2a左右的周期变化。1970年是冰雹日数的气候突变年份,自1970年后冰雹发生频率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1974年后尤其显著。潍坊地区冰雹日数与同年份的冷空气活动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冷空气活动指数对潍坊地区的冰雹日数影响较大。

  • 标签: 冰雹 年际变化 周期变化 气候突变
  • 简介:摘要高陡岩质边坡容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采用合理的防护技术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经常遇见的问题,如治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妥当,会给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害。

  • 标签: 高陡边坡 结构特征 地质灾害防治
  • 简介: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研究,有利于对不同时空域内同类矿床成矿系列对比及成矿规律探讨,具更高一层地质矿产规律意义和区域找矿指导意义.新疆天山铁矿资源丰富,是我国富铁矿成矿远景区.首次厘定出天山以铁矿为主的矿床成矿系列类型17个,系统论证了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有利矿集区.筛选出的6个重要和2个较重要的成矿系列类型及大型矿集区,为今后天山铁矿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

  • 标签: 天山 铁矿床 成矿系列类型 成矿特征 矿集区
  • 简介:利用1960—2007年江西省87个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冰雹、雷雨大风(风速≥17m/s)和强降水(雨强≥30mm/h)3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3.7、181.4、123.8站次。冰雹和雷雨大风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冰雹站次峰值在3—4月,占总数的79.1%。雷雨大风站次有2个峰值,分别在7—8月和4—5月,占总数的44.3%和31.7%,且4月全省10站以上的大范围雷雨大风日数最多。自1990年以后,冰雹和雷雨大风呈逐年减少趋势。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数的70.3%,大范围短时强降水过程日数8月最多。在地理分布特征上,冰雹丘陵、山区多,平原少,赣东北最少,并有6个冰雹多发区;雷雨大风东多西少,平原和河谷或峡谷地区多山区少,赣西北最少,有5个雷雨大风多发区;短时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有5个高值中心。

  • 标签: 强对流 地理分布 时间变化 江西
  • 简介:喷珠池位于康滇构造带西南侧的石屏-异龙湖坝区,它所排放的大量气体以无机成因CO2为主(达91.59%)。3He/4He值R=7.78×10-8,R/Ra=0.06,4He/20Ne=417,表明其中大气成分少,属壳源CO2泉气。喷珠池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该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地震活动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云南 康滇构造带 气体地球化学 氧、碳、氮同位素
  • 简介:利用1959—2010年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的气候分布概况进行分析,利用1970—2009年常规资料对江西夏季高温期间500hPa副高特征进行分析,以揭示江西夏季高温与副高的关系。利用2001—2008年资料进行的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50hPa和925hPa气温以及500hPa高度与日最高气温相关较高,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建立江西夏季高温客观预报方法,通过实报检验,预报效果良好。

  • 标签: 夏季高温 副高特征 客观预报方法
  • 简介:新疆玉泉山石墨矿床赋存于塔里木古陆库鲁克塔格地块中下元古界兴地塔格群辛格尔组云母石英片岩中,经历了沉积.聚炭和区域变质-结晶2个主要成矿期.区域变质-结晶成矿期又分为与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和低绿片岩相对应的3个成矿阶段.地层岩石条件、区域变质条件、构造条件是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 标签: 新疆玉泉山 石墨矿床 矿床地质 矿床成因
  • 简介:通过对党河南山北缘断裂的野外地貌考察,发现东段保存了长约40km的古地震地表形变带,主要表现为纹沟和高漫滩断错,形成高约0.5m左右的低矮断层陡坎,且活动时代较新。经查阅相关史料和文献,结合最新冲积地貌面的估算年代,推测该地震形变带可能与公元384年、419年、1000年和1297—1303年发生在敦煌附近的4次地震中的某一次地震有关。

  • 标签: 党河南山北缘断裂 地震形变带 断层陡坎 历史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