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常规气象数据,ECMWF再分析数据以及L-波段无线电探空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对2017年5月长三角地区的一次沙尘污染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污染过程是天气系统、地面及边界层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东亚大槽东移、冷空气南下并配合地面高压的发展使河西走廊、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出现沙尘天气,为后期长三角地区沙尘的输送提供了沙源;850hPa上较大的风速为上游沙尘源区向下游长三角地区输送提供了通道;高压中心的下沉运动和白天增强的热对流活动使得高层沙尘影响地面具备了足够的动力条件;当沙尘抵达长三角上游地区后,不断减弱的冷空气和趋于静稳的近地面形势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剧了此次污染过程。

  • 标签: 沙尘 重污染 天气形势 边界层 后向轨迹
  • 简介:基于2015年秋末冬初华北地区频繁出现的大范围污染天气过程,利用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和激光粒子计数器对北京顺义及房山地区近地面大气颗粒物进行探测,分析了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数浓度廓线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雾霾天气过程粒径小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粒径大于1.0μm的气溶胶数浓度随高度呈弱的减小趋势,说明污染天气条件下近地面层大气颗粒物的粒子数相对稳定,亚微米级气溶胶数浓度较高,而粗粒子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基于无人直升机搭载的气溶胶采样装置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廓线表明,50m高度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最大浓度达700μg·m-3。

  • 标签: 雾霾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浓度廓线
  • 简介:为了确定天然气处理设备的资金投入,反凝析气藏的开发就需要对井的产能做出精确的预测。从历史上讲,Fussell发现气藏里液体的凝析将大大损害井的产能。为了确定试井解释的灵敏度和预测长期生产动态,建立了一个把水力压裂裂缝当作网格体系一部分的井模型。预测结果非常有趣,压裂井产能的损害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径向模型模拟结果证实了Fussell的这些结论。现有的模拟技术可对水力压裂裂缝直接进行模拟,而不再使用等效井筒半径。压差在水力压裂裂缝周围的分布与凝析油的析出对井的产能伤害很有限。本文介绍所用的方法及其得到的结论。

  • 标签: 低渗透气藏 水力压裂 产能 反凝析作用 试井解释 组分模拟
  • 简介:导出了疏散星团在近红外波段的巨星斜率与[Fe/H]的关系。将这一关系应用于半人马座矮球状星系的中心,得到了金属丰度[Fe/H]=-0.13士0.09。这一富金属星族的存在表明,在几十亿年前,这个星系经历了一次恒星形成过程。

  • 标签: 疏散星团 巨星支斜率 金属丰度 半人马座矮球状星系
  • 简介:磁力资料处理的计算机化和处理结果的彩色化,导致、磁力资料中的很多隐伏信息得以显示出来,其中的构造信息为研究大型断裂的运动学特征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本文以合肥盆地、磁力资料显示出来隐伏信息为例,研究了合肥盆地东界郯一庐断裂的运动形式,认为至少存在一次左行走滑和一次右行压扭;西界吴集断裂向南延伸至大别山,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终止于肥中断裂,同时首次指出该断裂燕山早期表现为右行走滑,燕山晚期北段表现为正断层,南段作为肥中断裂下降盘而停止活动或活动较弱。

  • 标签: 重力勘探 油气勘探 重磁资料 断裂运动学 合肥盆地
  • 简介:基于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2.5浓度逐时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12月16—21日和2017年1月1—7日雾和霾天气为例,分析PM2.5浓度演变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在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地区12月19—20日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小时浓度在8h内上升201μg·m~(-3),主要是边界层南风分量由地面增厚至700m,700m以上弱下沉抑制作用,结合地面辐合线维持所致;20—21日北京地区PM2.5浓度维持高值且无日变化,是由于低空1.5km出现弱回暖,逆温层显著增厚增强且无明显日变化,导致高浓度气溶胶无法有效扩散。综合来看,2016年12月16—21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以外源性污染物输送为主;2017年1月3—4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原因与局地极端不利扩散条件及污染排放等其他因素有关。

  • 标签: 重污染 爆发性增长 边界层南风分量厚度 地面辐合线 逆温层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集层,从成岩作用角度分析该储集层形成机理及物性分布规律对研究区石油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物源及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等化验资料,分析了砂岩的主要成岩作用及绿泥石、碳酸盐岩、伊利石胶结等典型成岩产物的平面分布、成岩产物与原生粒间孔、溶孔的分布关系,并探讨了成岩产物的成因。在上述成岩产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划分出了绿泥石膜胶结+剩余粒间孔等7种成岩相。分析了不同成岩相类型的物性,其中绿泥石胶结-剩余粒间孔、绿泥石胶结+溶孔-粒间孔储集层物性最好。

  • 标签: 单因素 成岩相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 简介:本文从6个方面详细分析探讨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以行业专项课题“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指南和发布方案”执行过程中专门设计的“防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调查问卷”为基础,针对被访者对重防区信息公开的态度、信息公开途径、发布形式、发布内容、防震减灾工作应当加强的环节以及采取的强化措施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地震防区信息应当采取逐级公开、逐步公开的方式进行,建议由国务院颁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同时以政府文件下发防区县级行政单元名单,不加密级。本文最后提出了为减轻信息公开后引起的负面影响所应实行的一些配套措施。

  • 标签: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调查问卷 信息公开 相关措施
  • 简介:2007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今天下午即将圆满结束了。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也富有成效,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受省局党组委托,对会议作一简要的总结。

  • 标签: 局长 气象 责任 强化 督查
  • 简介:摘 要: 依据《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导则》对六安市裕安区王乡政府驻地建成区进行整治规划编制,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在编制提升工程这一篇章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乡镇居民住宅都是由各家私人建设,公建也是没有统一规划和标准,更没有档案图纸,在建筑风貌提升的过程中不利于梳理整治措施。根据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建筑在整治的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整治措施通则,意在通过建筑风貌的提升来传承当地的传统风貌建筑文化内涵 [1],尽可能多得保留建筑本味 [4],实现建筑风貌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5],从而更好得构建美好宜居的乡镇。

  • 标签: 美好乡村 建筑风貌提升 建筑时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