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东京晴海岛海神广场建于2001年,是由3栋超高层智能型办公大楼及周边商业设施构成的综合建筑群。基于抗震性能设计理念,结构设计师在这3栋超高层办公大楼里合理地布置了阻尼器,以用来有效地吸收大地震时的地震能量。本文介绍了大楼的结构体系和设计方针,同时也介绍了制振构件的布置及其制振效果的验证。

  • 标签: 超高层建筑群 抗震性能设计 耗能装置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简介:日建设计东京总部大楼是采用钢框架+被动耗能体系的中高层智能办公大楼,竣工于2003年3月。其被动耗能体系由受压失稳制约型制振支撑(低屈服点100MPa钢)和粘滞型制振墙构成,且大楼里安装了可以持续测量地震运动的地震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2003年4月到2005年3月观测到的43条地震波的地震运动特性的分析结果、地基影响以及结构反应特性。这43条地震波分为两组:A组为中震,震中靠近建筑;B组为大震,震中远离建筑。作者得出结论,对于周期不大于1S的分量来说地基放大特性和输入损失比较显著。

  • 标签: 被动耗能体系 粘滞型制振墙 低屈服点 受压失稳制约型制振钢支撑 表层地基 反应特征
  • 简介:太平洋世纪广场丸之内大厦为地下4层,地上32层,塔楼1层的办公大楼建筑,竣工于2001年11月。建筑设计上要求排除临近巨大换气塔的影响,将高层部分尽量用4根细长的大柱高高举起。为此,结构上采用了由CFT柱构成的巨型结构体系。本文介绍了该大厦的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巨型结构、巨型柱、转换梁以及粘性体制振墙等结构构件的设计细节,供设计人员参考。

  • 标签: 巨型结构 巨型柱 转换梁 粘性体制振墙
  • 简介:东京汐留住友大厦为坐落于东京汐留开发区超高层综合建筑,该建筑分为上下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上部为办公区域,下部为带有超大空间酒店大堂的酒店区域。本文介绍了对于这特殊形式的建筑,结构设计师如何利用中间层隔震技术和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使结构通过隔震体系(隔震层)的能量吸收能力,最有效地达到降低地震力的设计效果。

  • 标签: 中间层隔震结构 高次振型特征 振动特性 叠层天然橡胶支座 铅制阻尼器 钢制阻尼器
  • 简介:后建基坑紧邻运营地铁的基坑工程,在施工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致使在施工中会存在着很多的施工困难。本文对其施工难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后建基坑 紧邻 运营地铁 施工技术
  • 简介:膜结构比较轻柔,为风敏感性结构。膜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振动会影响到结构表面的风压分布情况,即会产生流固耦合效应。在结构设计中,平均风压分布系数在强度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DINA进行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地铁站台屋盖膜结构平均风压分布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简洁、高效,可以供复杂工程的风荷载设计参考。

  • 标签: 流固耦合 膜结构 数值模拟 风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