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胶凝材料影响水泥基饰面砂浆泛碱性能的研究进展。研究主要针对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泛碱成因,从无机胶凝材料入手,探讨其对砂浆泛碱的影响和抑制泛碱的措施。涉及的无机胶凝材料主要集中在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及其分别或共同与石膏组成的二元和三元体系。水泥基饰面砂浆的抗泛碱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控制水化时Ca(0H)2的产生,二是提高砂浆的密实度。

  • 标签: 水泥基饰面砂浆 泛碱 胶凝材料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众多学者在双金属共掺杂、双非金属共掺杂、金属与非金属共掺杂以及2种以上元素共掺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阐述了共掺杂TiO2的协同作用机制,并对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共掺杂 纳米TIO2 光催化剂 协同作用
  • 简介:钛酸锶作为一种典型的钙钛矿型结构物质,具有介电损耗低、热稳定性好和光催化性能优良等特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功能陶瓷材料。综述了近年来以钛酸锶为基体各种功能陶瓷材料的合成方法与重要应用,并探讨了其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 标签: 钛酸锶 钙钛矿 粉体
  • 简介:石墨烯是2004年问世的一种具有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新材料,也是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填料。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方法;重点论述了石墨烯表面接枝以及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进展,认为利用石墨烯的高强度、高导电率等优异性能可以赋予聚合物更加优异的特性。

  • 标签: 石墨烯 接枝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 简介: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HF水溶液体系中对钛金属进行表面处理,得到高度规整的TiO2纳米管阵列。主要研究了电解液pH值大小对TiO2纳米管阵列形貌(管径及管长)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能形成TiO2纳米管;强碱性环境不利于TiO2纳米管的制备;在可制备TiO2纳米管的pH值范围内,管径和管长随pH值升高而减小。采用微孔模型对pH值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二氧化钛 纳米管 阳极氧化 PH值
  • 简介:根据固体和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分别计算了静压法和爆炸法合成金刚石过程中石墨和金刚石的价电子结构,获得了超高温高压下石墨和金刚石12组不同组合晶面间的价电子密度,结果表明,采用静压法合成金刚石.石墨/金刚石晶面的电子密度差均大于10%,说明其晶面的价电子结构差异太大,不能诱发石墨向金刚石的直接转变。而采用爆炸法合成金刚石,石墨结构理论键距和实验键距差是0.1073nm,明显大于稳定的价电子结构键距差的最大值(0.005nm),因此,爆炸法条件下,石墨的价电子结构不稳定,主要因为超高温高压下,石墨先分解出亚稳相后再转变成金刚石结构。

  • 标签: 石墨 晶格常数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 简介:介绍了一种高均匀性W3Re热电偶合金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并探讨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电特性。分析了掺杂和退火制度等因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利用TEM、SEM及EDS等方法分析评价了合金组织及微量元素含量,采用同名极法测试了材料热电势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直径小于0.1mm的W3Re热电偶合金丝材连续电势均匀性小于19μV,配对后的WRe3/25热电偶测温精度优于0.25%t,具有良好的力学和可加工性能。

  • 标签: 金属材料 钨铼热电偶 高能分散 掺杂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熔盐法以NaCl为熔盐制备了掺杂Co^2+的Cd1-xCoxFe2O4(x=0~0.5)尖晶石型铁氧体。利用XRD、SEM和VS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和磁性表征,并详细讨论了Co^2+对Co1-xCdxFe2O4(x=0-0.5)铁氧体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掺杂后仍然能得到单相尖晶石结构铁氧体;样品均为正八面体;比饱和磁化强度随x的增大而增加。

  • 标签: Cd1-xCoxFe2O4 溶胶凝胶熔盐法 比饱和磁化强度
  • 简介:据媒体报道,日前,中科院微电子所在基于下转换原理的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成功开发出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能带宽度可根据尺寸、材料组份等进行灵活调节。将该下转换材料与大规模量产型125mm×125mm晶体硅衬底结合,研制出下转换高效晶体硅电池。

  • 标签: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半导体纳米材料 高效太阳能电池 下转换 半导体材料 转换原理
  • 简介:以中间相沥青浸渍整体碳毡发泡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多孔C/C泡沫复合材料为预制体,通过液相硅浸渗(LSI)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制体不同孔隙率对si浸渗及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采用发泡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C/C预制体的致密化处理。预制体孔隙率为65.41%时液相硅浸渗处理后所得复合材料性能最好,密度为2.64g/cm3,弯曲强度为137MPa,弹性模量为150GPa。纤维未作表面抗硅化涂层处理以及复合材料中存在闭孔是C/SiC复合材料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

  • 标签: C泡沫 液相硅浸渗 C/SIC 孔隙率
  • 简介:总结了聚合物/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分析了插层复合、力化学反应复合、分散复合、层离吸附复合等方法各自的特点,介绍了膨胀石墨的独特结构与性能.从气体阻隔性、导电性、减摩性、阻燃性等角度出发,分析了聚合物/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 标签: 膨胀石墨 插层复合 剥离
  • 简介:为提高出土脆弱陶质文物的强度及抗风化能力,采用丙烯酸盐配合物溶胶(AMC)为加固材料,对考古遗址出土的脆弱陶质文物进行了加固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加固前后陶质文物的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AMC加固后的陶质试样其弯曲载荷提高了106.5%,耐盐蚀循环、抗冻融能力循环次数均提高约1倍,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脆弱陶质文物保护新材料。

  • 标签: 丙烯酸盐配合物 水溶胶 脆弱陶瓦 加固
  • 简介: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合成LiMnPO4材料的主要方法,包括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喷雾干燥法等,同时总结了对LiMnPO4材料进行包覆和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LiMnPO4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LIMNPO4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包覆 掺杂
  • 简介:Pb-B-Si系低熔点玻璃是一种具有较好封接性能的玻璃粉,将其应用在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无尾封接中存在真空烧结时气泡消除缓慢、强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对Pb-B-Si系玻璃进行配方优化调节后,对玻璃粉进行性能检测,对焊点形貌等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烧结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方体系为Pb-B-Si-ZnAl-CuO,其中Pb为83%,CuO为3.5%(质量分数)时,可以显著提高无尾封接时的强度,提高真空度。使用该玻璃粉生产的不锈钢真空容器的焊点饱满、光亮,接头强度好,无明显缺陷,显示其对不锈钢容器良好的封接强度。

  • 标签: Pb-B-Si系玻璃 不锈钢真空容器 无尾封接 封接强度
  • 简介: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概述了目前国内外WLED用蓝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WLED用蓝色荧光粉的基质材料、制备方法、发光中心和掺杂离子等对WLED用蓝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该类荧光材料的发展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 标签: 白光LED 蓝色荧光粉 发射光谱
  • 简介: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以柠檬酸为反应溶剂,制备了不同铯含量的CsxWO3(x=0.1、0.2、0.3)粉体,并以聚乙烯醇(PVA)作为成膜剂,在玻璃表面用辊涂法制备了CsxWO3薄膜,重点研究了不同铯含量的Csx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Csx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和隔热效果随着CsxWO3中铯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Cs0.3WO3薄膜的近红外遮蔽性能最好,隔热性能最佳,与空白玻璃相比,隔热温差可达到13.5℃。

  • 标签: CsxWO3 水热法近红外遮蔽 隔热性能
  • 简介: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结晶器CrZrCu基体上制备了Cr3C2-30NiCr涂层,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喷涂工艺参数对Cr3c2-30NiCr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强度的影响,观察了断口宏观形貌和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并对涂层进行了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送粉速率〉主气流量〉喷涂距离〉功率;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喷涂距离130mm,主气流量120L/min,送粉速率30g/min,功率22kW;涂层与基体间的最高结合强度大于32.86MPa;涂层截面的显微硬度服从正态分布。

  • 标签: 等离子喷涂 Cr3C2—30NiCr涂层 结合强度 正交试验 CrZrCu合金
  • 简介:综述了原位合成Al3Ti/Al和Al3Ti/Mg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原位合成Al3Ti的反应体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微观组织特点,指出了原位合成Al3Ti/Al和Al3Ti/Mg基复合材料在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原位合成Al3Ti/Al Al3Ti/Mg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