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89年我们为此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pancreaticNecnosisVirus简称IPNV),其行态学特性,理f{二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国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T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92个壳粒,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缝康的虹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时有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 标签: 虹鳟 细胞培养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 简介:广西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室承担的由广西区科委下达的“草鱼常见病防治药物筛选研究”课题于1989年4月通过技术鉴定

  • 标签: 草鱼 防治药物 鱼病 筛选 常见病 水产
  • 简介:本文对中山市养殖中华鳖暴发的以体表产生白膜病症的一种疫病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自然感染症状明显的中华鳖内脏器官中分离所得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参考实验菌菌落、菌体特征,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科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种(简称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并且,用多种常用鱼病防治药物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实验,以期筛选出对该病原菌较敏感的药物用于指导生产上防治疫病。

  • 标签: 中华鳖 拟白斑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养殖场取患病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组织样本,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virus,IHNV)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回归感染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患病虹鳟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Cyprinuscarpio上皮细胞(carpepithelialcell,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命名为XJ-13。滴度测定实验表明:该病毒为10-(6.15)TCID_(50)/mL。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分离株在浓度为10-5PFU/尾的剂量使体质量5g的虹鳟死亡率达87.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患病虹鳟组织悬液感染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IHNV。XJ-13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我国IHNV-Sn1203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与美国参考株WRAC的同源性为94.6%。结果表明:IHNVXJ-13是造成该养殖场虹鳟大量死亡的病原。

  • 标签: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糖蛋白 进化分析 鲤上皮细胞(EPC) 虹鳟
  • 简介:宝安县农林水利局水产股承担国家“丰收计划”项目“低盐度池塘模式化增产技术”。1991年实施面积866.7公顷(13000亩),总产量5850吨,每公顷产量6750公斤(亩产450公斤),增产1950公斤(亩增130公斤),每公顷增加产值4020元(亩增268元),成本下降11.5%,全面超额完成合同规定的计划指标。1992年4月10日由省水产局主持了技术鉴定

  • 标签: 宝安县 低盐度池塘模式化增产技术 技术鉴定 农林水利局水产股
  • 简介:在鲤科鱼类中雅罗鱼亚科鱼类起源较早,形态差异显著。迄今为止,有关雅罗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以新疆分布的雅罗鱼亚科鱼类为对象,采用线粒体DNA中的cytb基因序列,用贝叶斯联合模型分析数据,重建了雅罗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鲤亚科和裂腹鱼亚科,用松散分子钟估算了雅罗鱼亚科属间的分歧时间。结果显示:丁鱥属(Tinca)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新疆雅罗鱼亚科鱼类中丁鱥属(36Ma)和鱥属(Phoxinus)(29Ma)的起源于渐新世,而欧鳊属(Abramis)(20Ma)、拟鲤属(Rutilus)(18Ma)、雅罗鱼属(Leuciscus)(13Ma)起源于中新世。

  • 标签: 雅罗鱼亚科 CYT b 系统发育 分子钟
  • 简介:1999年11月4日由电白县海洋与水产局等单位实施的1998—1999年度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对虾养殖及其配套技术”项目通过了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组织的验收和鉴定。专家经过现场抽样,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一系列考查.

  • 标签: 丰收计划 渔业 项目 对虾养殖 电白县 农业部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与诊断猪圆环病毒的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扩增10ng的阳性质粒的DNA.可以从30μL病料组织悬液或全血中扩增检测PCV,并且该方法可以区分PCV1和PCV-2,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PPV、PRRSV、SIV以及许多细菌不能检出。应用此方法对6省市的12个猪场的22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电镜观察与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离的病毒为PCV-2。

  • 标签: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2型 PCR 分离鉴定
  • 简介:1985年6~9月间,山西省虹鳟鱼实验场鱼种爆发了一起细菌性疾病,从病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细菌,用此菌人工感染虹鳟能得到与天然发病病鱼相似的症状,并从被感染鱼的体内重新分离到这种菌,证实为该病病原菌。经鉴定为鳗弧菌生物变种Ⅲ(V.anguillarumbiovarⅢ,biovarnov)隶属于弧菌Ⅰ组中的淡水亚组弧菌。

  • 标签: 虹鳟 弧菌 弧菌病
  • 简介: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斑点叉尾鮰 肠败血症 爱德华氏细菌 鉴定
  • 简介:2015年8月5日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氨基酸缓释剂在饲料中的研制与开发"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来自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省渔业经济研究会、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在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查相关资料并经质疑、讨论后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壁材和加工工艺的筛选,研制出具有高强度微孔骨架的缓释氨基酸制剂,实现了在肠道中缓释的功能,显著提高了晶体氨基酸在鲤鱼饲料中的利用率;采用体外消

  • 标签: 科研项目 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 水产技术推广 氨基酸制剂 渔业经济
  • 简介:该项目由广西区科委、广西区水产局分别下达,由广西区水产研究所承担。经1994年~1996年3年的实施,全面超额完成了项目合同所规定的经济、技术指标,于1997年3月28日通过了技术鉴定

  • 标签: 高产养殖 罗氏沼虾 示范项目 水产 大面积 技术鉴定
  • 简介: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由广西区科委下达的“革胡子鲶营养需要量及其饲料配方的研究”课题,经过1985~1987年的研究,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于1989年4月通过了技术鉴定。由有关专家组成的技术鉴定小组认为,

  • 标签: 革胡子鲶 营养需要量 饲料配方 水产 技术鉴定 组成
  • 简介:近日,中广核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150兆瓦示范项目(下称“如东项目”)的8项科技成果通过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联合鉴定。如东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黄海海域。作为我国首个全场投运的离岸距离最远、装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如东项目距离海岸约25公里,海底高程在-8米至-14.6米之间。

  • 标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科技成果鉴定 海上风电场 风电项目 高科技产业化 示范项目
  • 简介:将黑龙睛金鱼苗放养在120-90cm×20-45cm×30-65cm的水族箱或塑料泡沫箱中,密度为500尾/m^3,然后分为2组:一组分别投喂轮虫、枝角类等活饵料和蛋黄、豆浆等人工饲料;另一组的光照分别为0,5,10和14hr/日,观察2组鱼生长及体色变化。结果表明,投喂活饵的鱼苗生长迅速,体色变化快,体长达2cm时开始变黑,3cm以上时有50%的鱼苗变色明黑;而投喂人工饲料的鱼苗生长和变色缓慢,体长达3cm以上时,才开始变黑。鱼苗在自然光照下生长最快,体色变化明显;而黑暗组鱼生长最慢,体色变化最不明显;日照5~10h的鱼生长和体色变化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 标签: 体色变化 鱼苗生长 金鱼 投喂 人工饲料 光照时间
  • 简介: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内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LCJY-002)。ATBExpression型微生物鉴定系统艋示:该菌为弗氏柠檬峻杆菌(Citrobcwterfundii)。16SrDNA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56bp的核甘=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C691177);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C.frgulldii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LCJY-002为弗氏柠檬酸杆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文:该菌具有敛病性,PCR检测表明:分离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c屈毒力因子。药敏试验结果显爪:该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

  • 标签: 中华鳖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CFA
  • 简介:通过虹鳟鱼卵体外滞留1.2.3.4.5.6min6个梯度,对受精率、发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鱼卵在体外滞留时间的延长,受精率随之下降,分别为95%,85%,75%,75%,60%,60%;从受精卵发育到发眼卵,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与发眼率之间无相关性,发眼率不随虹鳟卵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发眼率变幅在91.2~93.9%.

  • 标签: 虹鳟鱼 体外受精 受精时间 受精率 发眼率
  • 简介:目前网箱养殖水域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危害表现日益严重,海水网箱沉积物中SRB分离鉴定尚属空白,针对不同属种的SRB开展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沉积物中分离出25株硫酸盐还原菌纯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含有脱硫弧菌素,被鉴定为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其中CSRB2、CSRB4、ESRB2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Desulfovibricans),ASRB4、BSRB1菌株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DesulfovibrioDesulfovibricanssubsp.aestuarii),其余菌株鉴定为需盐脱硫弧菌种(Desulfovibriosalexigens)。此海区SRB种类数量特征是需盐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

  • 标签: 海水网箱沉积物 硫酸盐还原菌 分离纯化 鉴定
  • 简介:从急性患病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肝胰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对该菌株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生理生化表型鉴定、16SrRNA和毒力基因分析及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呈短杆状、两头钝圆、端生鞭毛,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高盐浓度不生长;16SrRNA序列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基因相似性为98%以上,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表明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在该菌中可检测到肠毒素基因,且回接感染能导致健康银鲫发病,表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 标签: 异育银鲫 系统性出血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