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运用电子喉镜对上气道形态、结构及表面特征的直接观察,Muller呼吸试验模拟上气道阻塞状态下咽腔塌陷情况推断睡眠时气道可能发生阻塞的部位,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30例OSAHS病人和30例单纯鼾症对照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分别在平静呼吸及Muller呼吸状态,观察其悬雍垂根部、扁桃体下极、会厌上缘平面塌陷程度,并对两组所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SAHS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表现在多个平面。不同程度OSAHS病人咽腔Muller氏试验下缩小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电子喉镜对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及其变化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术前评估OSAHS病人上呼吸道情况的方法。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喉镜检查 Muller呼吸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CT多平面重组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肿瘤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3例,均给予CT薄层扫描检查,将其原始数据以CT多平面重组技术展开各个方向的图像重建,观察图像表现,并与横断位上对比。结果:与横断位图像观察结果相比,CT多平面重组技术图像在短毛刺征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片状阴影、大片实变、支气管征、空气半月征以及磨玻璃方面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采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实现早期诊断,早发现,能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肿瘤 化疗 肺部真菌感染 CT多平面重组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及远红外线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148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Ⅱ度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创面涂抹rhGM-CSF凝胶,并定时外用远红外线照射创面。对照组常规运用磺胺嘧啶银。观察第7、14、21天的创面愈合情况、7天创面细菌检出率、瘢痕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时间段的创面愈合时间均减少(P〈0.05),抑菌效果相当(P〉0.05),瘢痕评分(色泽、柔软度、厚度及血管分布)降低(P〈0.05)。结论rhGM-CSF凝胶联合远红外线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效果良好,可广泛使用。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远红外线 Ⅱ度烧伤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血浆浓度不同容量的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腔镜手术180例患者,因麻醉维持药物浓度差异将其分成A组60例(瑞芬太尼20ug/mL进行麻醉维持),B组60例(给予10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C组60例(给予5ug/mL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记录3组患儿不同时刻心率、血压,记录手术时间,患儿苏醒时间,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手术麻醉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A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C组患儿MAP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B、C组与A组比较患儿苏醒时间短(P<0.05),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短(P<0.05);B组与A、C组比较患儿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10ug/mL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好,苏醒快,值得推广。

  • 标签: 靶控输注 腹横肌平面 小儿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肌沟疝修补术病人血流动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病人进行观察,根据这80例病人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了甲组和乙组,每组40位病人。甲组的病人提供全身麻醉;乙组的病人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单纯进行全身麻醉的甲组病人在进行术后前与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病人在TO时间内其血流动力学差异不明显,P>0.05;之后其血流动力学差异明显存在,P

  • 标签: 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腹股沟疝 修补术 血流动力学 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