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本院上报的锐器伤异常事件处理报告单资料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发生锐器伤110例,结果资料显示发生锐器伤人员分布中护士(包括实习护士)所占比率最高,达80.91%;工作年限0~5年发生率最高,达65.45%;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病房59.09%,其次是手术室10.91%及输液中心8.18%;引起损伤的锐器种类主要是针头,达70.91%;锐器的最初目的用于静脉输液及采血所占比例60.91%;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是处理锐器物时40%及配药时14.54%;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占60%;锐器伤不明感染源的占71.82%;已知病人源情况HBV(+)5例,HCV(+)2例,TP+1例。结论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是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不强是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正确处理锐器物,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培训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药物过敏急救重新改制,规范急救药品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改变原来的药物过敏急救用透明存放并比较改制后与改制前使用的效果。结果改制后药物过敏急救药管理规范,护士核查药品方便,避免了反复取出清点而造成安瓿上的字迹磨损,不易辨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透明专用药物过敏急救的改制能提高护理安全核查、减少药品的浪费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江苏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病因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南通各市县五个聋哑学校202名学生,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Prev—DAF药物性耳聋基因诊断试剂筛查患者GJB2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结果195例非综合征耳聋患儿中31例(15.9%)为GJB2235delC纯合突变,21例(10.8%)为GJB2235delC杂合突变,5例(2.6%)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点突变,在分子水平能够明确诊断者占2913%。结论南通地区遗传性耳聋发病率较高,尤其是GJB2235delC突变,突变率(2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此结果突出了本地区耳聋基因诊断的重要作用,利用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群中(包括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是达到减少聋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ALO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采用HALO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颈椎骨折愈合情况、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感染、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末次随访及术后3个月VAS及NDI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各时间段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O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最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Hangman 骨折 颈前路植骨内固定 HALO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