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跨伤固定和经伤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多采用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情况,分别采用日本腰椎功能评价JOA评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脊柱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观察术前术后伤体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压缩率、伤压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跨伤固定和经伤固定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疼痛,改善伤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但经伤固定治疗对于伤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效果更佳,但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在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51~74min,平均时间65.29±7.18min,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出血量6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体成形可有效提高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骨折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侧经皮体成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单侧经皮体成形高龄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腰背部疼痛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单侧经皮体成形治疗高龄骨折输送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侧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胸椎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共10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体成形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h,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患者接受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六味地黄丸 椎体成形术 老年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伤与跨伤万向钉置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伤置4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伤置6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伤置6钉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跨伤固定和经伤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4例纳入本研究,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跨伤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经伤进行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包括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术后半年的相关矫正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即可VAS和JOA指标对比无数据差异(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以及术后半年的Cobb角度、即刻矫正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前后缘的术后即刻矫正指标和术后半年的相对高度和矫正丢失度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在临床矫正治疗中应用经伤固定治疗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更好地维持矫正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脱垂性内痔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外剥内扎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行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内痔立即回缩率、2w内痔核萎缩率、肛门疼痛率、肛门充血率、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治疗脱垂性内痔的相关病症,疗效明显,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直肠下端粘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 脱垂性内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及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行腹腔镜低位切除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带复压三管引流,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部盆腔引流管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以及再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再手术率为0%,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再手术率为50%,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具有意义。结论带负压三管引流预防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吻合口瘘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和再手术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负压三管 腹腔镜低位切除术 吻合口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术后护理当中,循证理念指导下的个体护理对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需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循证理念下的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对照组,且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乳腺癌切除治疗的患者,接受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询证理念 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 个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缩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对治疗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100例,随即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0),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缩素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患者行缩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30min及2h的产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30min后及2h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40/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缩宫素静脉微泵 米索前列醇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后不同时间段预防性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8~12周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给予TACE治疗,间隔4周后对两组患者再次实施TAC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发8例,复发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工复发2例,复发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上腹部疼痛15例,发热12例,消化道症状10例;观察组患者发生上腹部疼痛16例,发热13例,消化道症状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7、0.0686、0.0733,P>0.05)。结论与术后8~12周实施TACE治疗相比,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后4周实施TACE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根治性切除术 预防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癌肝切除后护理中不同进食时间对患者肝功能指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营养均以脂肪、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对照组给予常规进食,观察组给予早期不同时间(术后第1~7天)进食,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肝功能指标(AL、AST、STB)和营养指标(ALB、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第7天肝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开始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结论肝癌切除后根据患者疾病病情给予不同类型的食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提高患者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肝癌 不同进食时间 肝功能指标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后膀胱灌注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后膀胱灌注患者9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后膀胱灌注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 标签: 延续护理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膀胱灌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1I联合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对经甲状腺切除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骨生化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DTC患者共81例,分为A组(男性)21例,B组(绝经前女性)32例,C组(绝经后女性)28例,均采用131I联合TSH抑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BMD(L1~L4、左股骨颈、左大转子、Ward三角区)。结果三组患者的△ALP、△Ca、△P、△BGP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TH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指标△BMD(L1~L4、左股骨颈、左大转子、Ward三角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31I联合TSH抑制治疗经甲状腺切除后DTC患者的骨生化及BMD的影响较少。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 促甲状腺激素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针对性护理实施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效果和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此文研究资料来自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80例肺癌患者,依据抽签法分组,一组入组40例,试验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计算率,评定两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值。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计算率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指标明显减少,P<0.05,展示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值相比于术前及对照组对应指标明显增加,P<0.05,展示数据值间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效果良好,且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治疗胃底贲门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14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治疗,对照组则应用Roux-en-Y吻合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5年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对治疗胃底贲门癌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胃切除 胃癌 空肠P袢代胃术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间断性疼痛1a,无发热、盗汗、咳嗽、乏力、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10a前曾有肺结核病史,已治愈.查体:腰椎活动度略受限,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下肢肌力感觉均未见异常,肌张力未见异常.

  • 标签: 结节病/诊断 误诊 结核 脊柱/诊断 脊柱/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单侧固定和跨伤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跨伤固定,观察组患者经伤单侧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体压缩率与前后凸Cobb角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单侧固定和跨伤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与跨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伤固定)与对照组(跨伤固定),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伤前缘高度及伤Cobb角。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输血多,但术后卧床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前缘高度上升,而伤Cobb角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伤固定治疗更有利于重建脊柱生理序列以及恢复其稳定性,能维持脊柱较好的高度及曲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伤椎固定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