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备具备关节解剖形态的组织工程骨软骨,行原位移植修复兔关节大面积缺损,评价修复后效果。方法制备具有解剖形态的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胶原-陶瓷化骨软骨支架。分为复合细胞组,无细胞组和不修复组。进行体内原位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大体观、运动功能检查、HE染色观察,并进行O’Driscoll评分。结果复合细胞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运动功能基本无障碍,前行时双下肢运动对称,大体观可见与正常关节外形接近,表面软骨层呈现略透明白色,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HE染色可见组织结构逐步改建与正常关节组织结构类似。结论复合组织在功能恢复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与正常关节还有较大差距。

  • 标签: 解剖形态 骨软骨 组织工程 功能恢复
  • 简介:为探讨妊高征胎盘床血管和胎盘绒毛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与妊高征发病机制的关系。本文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29例重度妊高征(妊高征组)和29例正常妊娠(正常组)的子宫胎盘床血管和胎盘绒毛进行了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显示:1.妊高征组胎盘的重量,大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2.妊高征组胎盘绒毛具有合体细胞结节,细胞滋养细胞,绒毛基底膜增厚和纤维素样坏死的绒毛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具有血管合体细胞膜的绒毛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3.妊高征组胎盘的游离绒毛直径,周长和面积均比正常组显著减小(P<0.05)。4.妊高征组子宫胎盘床螺旋动脉妊娠生理性改变缺乏,管壁增生肥厚,纤维素样坏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提示妊高征子宫胎盘床血管病变在妊高征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胎盘绒毛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是胎盘缺血,缺氧的结果。

  • 标签: 妊高征 胎盘 子宫胎盘床 形态计量
  • 简介:自1861年Langenbeck以两侧松弛切口减张的原则治疗腭裂以来,该术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充分肯定,但术后易导致颜面部的畸形发育。这种颜面部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骨的长、宽、高发育受限,引起面中1/3部位的凹陷,形成独特的“碟形脸”畸形。众多的研究证实,腭裂术后松弛切口处骨面裸露所致的瘢痕组织是引起这一发育畸形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上颌骨生长发育 腭裂术后 瘢痕组织 防治 畸形发育 发育畸形
  • 简介:目的建立符合组织工程要求支架材料的空间构型,建立支架材料CAD的微观建模。方法以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作为三维建模的输入文件,通过对生物骨骼组织构造研究,对DICOM格式的CT数据按灰度进行筛选,结合大量断面数据得到骨结构轮廓,进行微观仿生骨组织建模,得到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果建立基于通过Micro-CT所得的DICOM文件,可建立的骨骼微观结构的STL文件。结论Micro-CT所得仿生三维模型对三维打印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快速成型 三维重建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对病理切片制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于我院检验科并需制片进行相关病理诊断的80份组织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这些样本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制片时全部采用二甲苯,观察组40例,制片时全部采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最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组织样本制片的质量优良率及长时间贮存时是否会发生裂片或散发异味的情况,并对所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0例采取二甲苯制片的对照组患者的组织样本中,优质片有15片,占比37.5%(15/40),良好片有12片,占比30%(12/40),差片有13片,占比32.5%(13/40),总的制片优良率为67.5%(27/40),长期贮存后出现裂片或散发异味的有25片,占比62.5%(25/40);在40例采取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制片的观察组患者中,优质片有25片,占比62.5%(25/40),良好片有12片,占比30%(12/40),差片有3片,占比7.5%(3/40),总的制片优良率为92.5%(37/40),长期贮存后出现裂片或散发异味的有4片,占比10%(4/40)。各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对病理组织进行制片的优良率显著高于采用二甲苯制片,且长期贮存后切片发生裂片及散发异味的概率大大下降,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 二甲苯 优良率 裂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8例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78例患者均进行了肩关节高频超声检查,分析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的主要影像特征。 结果 在 78例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患者中,发现有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腱肌腱断裂、肱二头肌长头腱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肩袖肌腱病、肩袖钙化、肩关节周围滑囊炎、肩关节关节囊炎、关节盂唇损伤、冈上肌肌腱炎性病变患者分别有 8人、 4人、 6人、 7人、 2人、 18人、 17人、 7人、 5人、 3人、 1人。 结论 :规范的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且价格低廉,对患者创伤小,可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超声 肩关节 周围软组织 病变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索IN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粘膜中p33^ING1b的表达情况。结果p33^ING1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1.2%(21/51)。远低于在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率100%(15/15)。结论ING1是抑癌基因,其蛋白产物p33^ING1b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抑癌基因 INGl 胃癌组织 基因表达 肿瘤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7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59例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接受肌骨超声、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和病理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肌骨超声和 MRI检查分别发现阳性 123例(其中真阳性 118例)和 132例(其中真阳性 129例),阴性 36例(真阴性 20例)和 27例(真阴性 22例)。肌骨超声诊断的特异性( 80.00%)低于 MRI( 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种检查方式在准确性和敏感性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作为此类疾病初筛检查手段,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判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肌骨超声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 病理检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156个髋关节受累)经病理检查、随访或MRI检查确诊的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及图像征象。结果MRI检出149个受累髋关节,在T1WI呈带状低信号,T2WI上有双线特征;CT检出119个受累髋关节,呈骨硬化、囊状透亮区;除股骨头韧带钙化外,MRI对肌肉萎缩、关节囊肿胀检出率均比CT高,且MRI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均低于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成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高,清楚显示肌肉萎缩、骼腰肌囊扩张情况,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早期 成人股骨头坏死 MRI检查 周围软组织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3年5月手术切除的3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P糖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患者分为多黏液组(25例)和少黏液组(13例),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糖蛋白在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0%(2/1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9%(19/28),χ2=4.842,P<0.05;P糖蛋白在乳腺黏液腺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χ2=14.64,P<0.05);P糖蛋白表达与乳腺黏液腺癌肿瘤大小(≥3cm)、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糖蛋白在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中呈高表达,表达强度随着黏液量的减少而增加,P糖蛋白可能是判断乳腺黏液腺癌预后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是乳腺黏液腺癌治疗的有效药物靶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糖蛋白类 腺癌 黏液 预后
  • 简介:肠外瘘是外科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复杂性肠外瘘往往迁延不愈,治疗棘手。我院对2例复杂性肠外瘘患者使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acellulardermalmatrix,ADM)进行填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脱细胞真皮基质 填塞治疗 组织补片 肠外瘘 复杂性 MATRI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共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44例,予以参比组患者常规复合皮移植术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参比组患者为79.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采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质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烧伤整形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临床疗效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伤后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中1例远端皮瓣坏死,其余均Ⅰ期愈合.随访2个月~2年,皮瓣无溃疡,外观可以接受.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足踝周围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修复 足踝部创伤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损伤蝶骨导致尿崩症表现比较典型,有反复皮疹病史,出现尿崩伴有发热,提示可能存在中枢神经损伤。常规治疗尿崩症状仍然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采用卡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标准方案治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我院的分娩产妇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及康复训练后的疗效。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内我院产科接收的 120例初产妇,按随机分类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产妇,对照组采用阴道分娩,观察组则实施剖宫产;产后均对两组产妇实施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下对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的产妇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产妇自身实际情况来采取分娩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病例诊断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乳腺疾病患者300例,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为150例。针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而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束之后,对二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分析乳腺肿瘤的准确性上要比常规的检测方法更好,其可以很好的区分肿瘤的性质。对间质浸润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够对乳腺癌治疗和预后的蛋白表达形式进行分析,为确定内分泌治疗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这种方法也有非常大的临床推广价值,在以后的临床当中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病例诊断 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9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中骨外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可疑恶性肿瘤或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32例患者骨外软组织摄取骨显像剂的显像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骨外软组织异常摄取99Tcm-MDP患者32例,摄取程度均>Ⅱ级,其中局灶性摄取81.25%(26/32),肺脏以及胸膜弥漫性摄取18.75%(6/32);骨软组织异常摄取主要是转移癌与原发癌。结论在肿瘤患者骨外软组织中骨显像剂的异常摄取主要是转移癌、原发癌,在骨显像检查时发现骨外软组织存在异常摄取,应警惕恶性肿瘤。

  • 标签: 肿瘤 骨外软组织 摄取 骨显像剂
  • 简介:目的总结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外.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顺利。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元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游离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皮瓣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