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49例患者,将上述患者设为治疗组。另选择40例既往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设其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但具有微创伤、恢复迅速等优点,而且适用范围广泛、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已称为现阶段一种有效的胆囊切除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原因和外科处理措施,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行腰椎椎弓根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治疗各类腰椎疾病1774例,其中19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男9例,女10例。年龄12—71岁,平均54.7岁。外伤7例,腰椎管狭窄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滑脱3例。其中7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术前贫血(血红蛋白〈9g/dl),3例合并四肢开放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行扩创,持续灌注冲洗引流术,对于引流液涂片阴性或者细菌培养阴性者,给予保留内固定。而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内固定松动、存在引流液涂片阳性者,或者是迟发感染者则术中应去除内固定。椎间内固定物,若非存在明显的松动,感染迹象,我们不建议去除,以防感染的扩散。术后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本组19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术后均获得治愈,腰痛症状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神经症状的加重。再次术后6月复查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腰部无明显活动受限。随访期间无1例感染复发。结论: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早发现、早处理。重视术前合并病的处理,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彻底清创,持续灌注引流术能够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为了彻底的清创,必要时可以牺牲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 标签: 切口深部感染 腰椎 内固定 灌注冲洗引流
  • 简介:扁桃体切除术是常见手术,有剥离术和挤切术两种,但易产生术后大出血、感染、扁桃体残体等并发症。随着全麻技术的成熟,扁桃体切除术出现了低温等离子、激光、冰冻、射频等手术方式,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已很少,但设备价格昂贵,不易普及。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单极电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扁桃体切除术 疗效分析 单极电刀 扁桃体剥离术 严重并发症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头孢噻肟对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09月~2013年0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2例,按照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平均的划分成两组,即观察组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51例。采用头孢曲松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头孢噻肟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5%(47/51),其中,显效30例(58.82%),有效17例(3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34/51),其中,显效16例(31.37%),有效18例(35.29%)。观察组效果较之对照组效果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孢噻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疗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头孢噻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和探究临床意义。方法记录来院94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主因、致伤原因及死亡时间。结果死亡病例中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死亡时间主要在3h以内;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和工伤为主,死亡主因是颅脑损伤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结论急诊外科的医生必须在黄金1小时内争分夺秒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伤患,对于创伤性失血患者积极的准备输血,从而提高抢救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诊外科死亡病例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药处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方法随机对我院2008年-2012年间的西药处方2897张进行调查,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抽查的2897张西药处方进行整理和统计,对处方不合理的类型进行统计,并对造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抽查的2897张处方中问题处方68张,占所有抽查处方的2.3%。其中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最多的是药物联用,总共占到了41.2%,其次是药物选择不合理,共13张,占到不合理处方数量的19.1%。

  • 标签: 不合理用药处方 预防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绝经期宫颈病变所致阴道流血症状进行临床分析,明确围绝经期患者阴道异常流血与宫颈病变的病理关系,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宫颈恶性病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所致阴道流血患者65例,患者年龄45-5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8.6岁。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阴式B超和宫腔镜检查。结果经过临床检查诊断之后,导致患者发生阴道流血的宫颈疾病主要包括了宫颈炎,宫颈炎症相关疾病,宫颈炎症相关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和宫颈肥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宫颈肌瘤,宫颈结核和宫颈妊娠。结论患者一旦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症状之后,要及时的行临床各项检查,及时的确诊导致患者阴道流血的致病原因,并给与积极的治疗,在早期对恶性宫颈病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围绝经期 阴道流血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71例,对37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记录,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找出其中与化脓性脑膜炎相关的致病因子以及之间的关系。结果371例患儿有195例出现发热症状、有112例出现呕吐症状、有51例出现昏迷症状、有195例出现抽搐症状、有145例出现布氏征阳性症状、有168例出现精神萎靡的症状。317例患儿共分离出37种菌株,其中有13例为格兰阴性菌,其中有24例为格兰阳性菌。脑脊液培养结果,317例患儿共分离出34种菌株,其中有15例为格兰阴性菌,其中有19例为格兰阳性菌。通过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其中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从高到低依次为属于格兰阴性菌的肺炎链球菌、属于格兰阳性菌的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结论肺炎链球菌为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流感嗜血杆菌和奈瑟氏脑膜炎双球菌也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原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抽取2010—2013年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患者中,一侧或双侧部分切除12例,单侧全切除加峡部切除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76例,一侧次全切除加对侧全切除4例,经“TSH—三维导融共振技术”全部治愈,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手术的重要原因是术后复发,选择“TSH—三维导融共振技术”能够大大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疾病 TSH&mdash 三维导融共振技术 复发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痔疮手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因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收集痔疮手术后发生大出血的患者49例,统计其发生大出血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防治对策。结果痔疮术后发生大出血是由于多元因素引起的,与术前、术中及术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痔疮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因素较多,积极分析其危险因素,合理选择术式,加强合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控制大出血,以免发生休克或者死亡。

  • 标签: 痔疮 大出血 多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的用药现状、用药需求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为老年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本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全年所开门诊处方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和统计内容年龄大于60岁老年人门诊处方例数和门诊用药的状况,包括药物种类、用药的平均种类数、用药剂量、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及联合用药种类数、药物使用频度等。结果本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门诊处方率为60.5%,平均处方用药种类有2.28种,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病种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等,处方最多心血管用药是中成药复方制剂,占总老年人用药的61.5%。结论随着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得到重视。目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用药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老年患者用药要遵循原则,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社区服务 老年人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疾病病理的诊断体会。方法通过2834例经“TSH—三维导融共振技术”治愈的甲状腺患者以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比例为5.691。其中非毒性甲状腺肿1023例,毒性甲状腺肿787例,甲状腺腺瘤785例,甲状腺癌124例,甲状腺炎114例。结论通过对各类甲状腺疾病的整理分析,认为甲状腺腺瘤诊断标准不细致,并且对一些甲状腺癌的诊断经验不足。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TSH&mdash 三维导融共振技术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出血性脑梗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HI)又称脑梗死后出血转变,是指患者病发脑梗死后在相关缺血区内有继发性出血现象存在。低龄、脑栓塞病史、高血压、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大面积梗死均为诱导HI发生的危险因素。故在临床工作中,血压过高、大面积脑梗死且占位效应较明显、有严重临床征象者,需及时调控血压,对脑水肿进行治疗,避免在早期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对预防和降低HI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保障。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物作为诊疗指标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60例不孕不育患者用BECKMAN流式细胞仪检测复发性流产RSA治疗后、RSA治疗前、先兆流产和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的外周血CD3、CDl9、CD56、Th及Ts细胞标志物,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淋巴和细胞(LYM)。结果四组患者的WBC、LYM、CD56和Th均存在差异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检测结果RSA治疗后组、RSA治疗前组和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组显著低于先兆流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治疗后组的LYM水平显著高于先兆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治疗后组的Th水平低于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组和先兆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WBC、LYM、CD56和Th指标可辅助鉴别诊断RSA、不明原因不孕不育患者和先兆流产患者,以及RSA患者LYM皮下注射的疗效诊断。

  • 标签: 不孕不育 细胞表面标志 LYM 皮下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Rh血型系统是目前被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30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具复杂性和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RhD抗原表型除正常D阳性和阴性表型外,还存在多种D变异型。D变异体主要包括弱D(weakD)、部分D(partialD)和DEL型[1]。为避免在血清学上RhD变异体被误定Rh阴性,采用DNA基因分型技术鉴定D变异型变得越来越重要。

  • 标签: RHD血型 基因型 弱D 部分D DEL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11例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手术成功。术中出血18~100ml,手术时间45~90min,术后住院7~14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合理、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手术治疗 肝囊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他们随机的分成是长期机械通气组(≥7d)和短期机械通气组(<7d),每组各50例,将临床资料经单因素检验后,显著者,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检验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目、肌酐、呼吸指数、腹胀、体温、胸片感染像、并发症、白蛋白、肺动脉楔压、APACHEII的步伐多项指标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动脉楔压高、白蛋白低、APACHEII的评分腹胀、胸片感染像以及出现了1种以上的并发症,这些都成为影响机械通气时间长短的独立影像原因。结论早期,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营养,改善心功能,积极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有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机械通气时间 危险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B-Lynch缝合术(研究组,40例)和宫腔填纱组(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发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异差(P<0.05)。结论B-Lynch缝合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并发症少,适当的止血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B-Lynch 缝合术 宫腔填纱 剖宫产 产后出血。